IT热门书九本
1998年的出版业甚至比IT业还要苦。市场的低迷使出版社和书商们的积极性大受打击。不过在媒体上热火朝天的IT业仍没有让图书市场歇着。有关IT(非技术)的书籍我是逢之必买,因此隔三岔五就有新书添到我的书架上。一年中就占据了三层书架,来势不可谓不猛。只是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下,有点相形见绌。而且整体质量平平,几乎无出类拔萃之作:
(1)《20版》(埃瑟·戴森著)她主办的“PC论坛”以及其本人的影响应在尼葛洛庞帝之上。但这本电脑文化书籍却只能是“尼葛洛庞帝第二”,其市场更没有《数字化生存》那么热销,这里面也有时机问题。
(2)《微软之路》(兰德尔·斯特劳斯著)微软本该是1998年书市的热门题材,但形势所逼,书商追风炒作的积极性大减。显然,这是一本令微软和盖茨称心如意的书,这一点实属不易。因为1998年美国出版的二十多本关于微软的书,基本上都将矛头对准这个巨头;而本书,竟有为微软树碑立传的“追求”。当然本书也不是其中最好的。
(3)《逃亡者游戏》(乔纳森·利特曼著)
黑客正成为信息时代新的“反面英雄”。黑客作品也成为后现代新派武侠小说。这是一个三年前轰动一时的故事。不像小说,更像新闻报道,讲究客观。不过这本书的确不错。
(4)《学习的革命》(戈登·德莱顿等著) 本来与IT业八杆子打不着,但硬是与IT业扯上关系。说它一文不值那是瞎话,说它能影响人的一生,更是傻话。最多是“卡内基第二”而已。不过,它对IT的影响,不是书的内容,而是那种令人目瞪口呆的炒法。
(5)《未来英雄》(约翰·布洛克曼著)
其实不是英雄,是国内出版社加封的。讲的是33位媒体界的风云人物。是美国2~3年前的东西。但我们现在来看也不算陈旧。
(6)《知识英雄》(刘韧著)
同样是英雄,上面是洋的,这里是土的。50位中国IT业的弄潮儿济济一堂,召集他们的是刘韧那支勤奋而扎实的笔。
(7)《知识经济浪潮》(陶德言编著)
分析知识经济的成分,无疑IT的含量最高。可以肯定,知识经济不会来自书本,尽管相关书籍铺天盖地。对我们这样的普通百姓来说,学习学习也是必要的。本书资料充实,编写较为扎实。
(8)《蓝色通道》(刘勇著) 为IT产业歌功颂德的书籍前赴后继。但模式相同:同样是高瞻远瞩,同样是魄力十足,同样是屡创奇迹。因为都是雇佣式写作的产品。本书可贵就可贵在,它扎得比较深。
(9)《2001:下一世纪的计算机技术》
严格来说,这不是书,只是一本杂志。可与某些翻过就成废纸的IT杂志不同,这本不厚的杂志值得业内人士以及关心IT业发展的人细读。因此,我把它当作自己1998年最喜欢阅读的书。
风云人物十名
IT业藏龙卧虎,精英扎堆,但排座论次,比的不是体重,不是皱纹,更不是头衔,甚至不是钱包。比试风流,媒体才是真正的舞台,比的是一种狂狷和张扬。
(1)张树新 不容易呵,中国ISP的苦全由她一人担了。5月,忍无可忍的董事会终于下手,以计谋释掉张树新的兵权。无可奈何的张树新前脚刚走出瀛海威,后脚就直奔媒体而去——这是“注意力经济”时代,“经济”咱不敢,“注意力”还是照捞不误。而且,6个月之后,让她扬眉吐气的机会终于来了。她以自己的努力,充分证明了一条新的法则:女人就是力量!
(2)张朝阳 张朝阳更是明白,美元比人民币值钱,因此直奔国外风险投资的大门,办起“搜狐”,狐假虎威。还直奔国外媒体,登陆《时代》周刊,跻身“50网络精英”。目前,在国外上市,大把大把挣美元还不行,为国人争脸还可以。作为硅谷企业家最正宗的中国版本,张朝阳的成名(不知何时发财)之路可能会令许多国内同行失却心理平衡。但不服可不行。
(3)王选 王选成了知识英雄,被北京市和中宣部定为宣传重点。当铺天盖地的文章出来时,英雄却悄悄出国,为公司奔波。毕竟知识的价值不体现在纸上,而要兑现在市场中。
(4)杨元庆 亚洲局势的动荡以及国内形势的变幻,使1998年的IT业受到极大冲击,而首当其冲的就是PC业。几大国外厂商形势吃紧,1997年纷涌而起的国产品牌全面沉寂。但是联想PC却依然一马当先,超速领跑,以15%以上的市场份额傲视群雄,领先第二名一倍以上。并跻身亚太三强之列。关注这一业绩,就不能不把目光投向联想电脑公司总经理,34岁的杨元庆。
(5)谢克人 带着一彪人马杀向Compaq,从内部结构、渠道建设等大动干戈。无疑他是1998年外企中折腾得最厉害的。这一切都是为了Compaq东山再起,但面对领先者IBM、HP的稳固防守,谢克人今后的任务和压力格外沉重。
(6)求伯君 当年的传奇人物,借助WPS97的威力1998年再度扬名江湖。作为金山公司最大的个人股东兼总裁的求伯君,更被当作与强敌微软对抗阵容中的领队。同时还要在网络中称王,雄心大长。
(7)王志东 当年中文平台的领唱和主角,而今移师网络,成功地从美国获取600万美元风险投资后,又与华渊一起导演“新浪网”的购并新闻。从他身上,开始了中国软件业的转行历程。
(8)吴士宏 作为杜家滨的继任者,吴士宏如同一辆法拉利跑车驶入IT业,她的平步青云令业内人士大跌眼镜。但一场“午夜狂欢”已充分显示了她的能力。在男人当道的IT业,她与张树新一起,为夺回并守住半边天而努力奋斗。
(9)王洪 说IT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成熟了,那过于夸张。但今天的用户的确能折腾了。这位保定市用户因一场无谓的产品质量纠纷而一时成为媒体的热门话题。“IT王海”的帽子以及他那极富争议的“IT315”网站,都在一不留神间,写进了1998年中国IT业的历史中。
(10)冯天岳 汉字输入一向是万“码”奔腾的领域,至今粮草未添,马匹不减。但“码根码”无疑是1998年的“黑码”,曾经布满北京的大街小巷。花甲之年,一贫如洗,却对电脑痴心不改。这样的人物也只能出产于IT业。可惜,一把刷子,一桶墨的时代早已过去。若是早上二十年,说不定一不留神中国也能“刷”出半个比尔·盖茨。
接下页
本文出自:《电脑报》1999年01月04日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