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数字鸿沟

Author: 阿信 Date: 2001年 11期

    3月21日数字经济与数字生态2001年中国高层年会将在北京隆重开幕。国际国内知名学者、专家、信息化问题专家、网络经济分析师、记者500多人聚首北京,出席中国数字经济世纪开篇之圆桌会议。
      数字鸿沟指在信息时代里,那些拥有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数字鸿沟体现了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这种差距,既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也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是由网络技术产生的差距。90年代以来,随着数字化浪潮的深入推进,信息时代的产业格局以及全球化产业分工逐渐见了分晓,而不均衡发展造成的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问题也逐步凸现。
      根据联合国的最新统计,占全球收入五分之一人口的发达国家拥有全球生产总值的86%,互联网用户总数占全世界的93%;而收入最低的一些国家只拥有全球生产总值的1%,上网用户数只占总用户数的0.2%。
      2000年以来,联合国、欧盟、世界经合组织、8国首脑峰会、美国政府及产业界等纷纷围绕数字鸿沟问题展开讨论,认为这是数字化浪潮掀起以来全球范围内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江泽民主席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整体上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也正在扩大。
      统计数据表明:90年代初以来,中国与美国在传统工业经济方面的差距正在缩小,但是在信息经济方面的差距反而越拉越大。1995年至2000年,电脑保有绝对数量的增长美国远远超过中国。中国电脑拥有量1590万台,平均每万人有88台电脑;美国电脑保有量1.641亿台,是中国的10倍多,平均每万人拥有近5000台电脑,普及率是中国的55倍。电脑普及水平美国与中国的差距扩大到前者是后者的55倍。
      1995年至2000年,中美互联网发展差距也是急剧扩大。1995年底,美国网民数量为600多万人,2000年7月,已经达到1.37亿人,占全美总人口的一半。1995年底中国网民数量为8万人,2000年年中实际数量为1000万人左右。按照以上数据,1995年底中美网民绝对数量相差592万人,2000年年中则相差1.27亿人,差额扩大了21倍多。
      社会信息化程度中国已经落后美国40年。根据相关计算,1985年中国的信息化指数为37.88,预计2000年为145.3,而美国1965年为242.9,1977年为1006.9。中国的社会信息化程度仅仅处在美国60年代初的水平。
      跨越鸿沟,情势紧迫。“数字经济与数字生态2001中国高层年会”除了将共同发表倡明具体回应策略外,还会是一项以改变落后地区、传统行业、贫困人群信息应用和发展差距为诉求的“希望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