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之路──细看建兴

Author: 林军 杨庆 Date: 2001年 19期

    众所周知,不论从知名度还是从实际的市场占有率上,源兴都是国内光驱的著名品牌。但如今却改名叫建兴,是什么原因让光宝集团放弃了这一深入人心的品牌呢?对此,说法很多。一种说法是因为源兴在深圳的一家经销商注册源兴微这个公司,并抢注了源兴这个中文商标,生产源兴光驱,冲击市场。另一种说法是,几家要源兴做代工的厂商不遵守游戏规则,将部分本应该销往海外的OEM产品返销大陆,冲击源兴的市场。上述的说法都有一定的根据,但都不是问题的全部。为此,我们去了建兴工厂参观采访。
      在不到一小时的深莞高速公路沿线,我们看到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知名IT企业:富士康、唯冠、爱普生等等。而进入东莞市内,IT大厂之多更是令大家瞠目结舌,从生产主板、显示卡、内存条等机器内部配件的到生产机箱、电源、显示器、键盘等外部设备的应有尽有,因此当地人也戏称东莞是一座大“电脑城”,而建兴工厂位于距离东莞市区仅8公里的东莞市西郊石碣镇。
      在建兴工厂入门处,我们看到两栋大楼正面镶嵌的分别是偌大的金色标志字:建兴、源兴。换言之,建兴和源兴本就是并行的。1997年,建兴科技公司投资近5亿人民币在东莞设厂生产光驱和显示器,最早的20多名员工在曾焕雄厂长的带领下,从台湾来到广东东莞,在这里生根发芽,艰苦创业。如今建兴工厂与当年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负责光驱生产的就有3千多名员工,拥有22条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线,月产光驱(CD-ROM、DVD-ROM和CD-RW刻录机)250万台,从单一工厂产量来说,世界第一。
      走进建兴工厂,我们都先换上了专用的塑料鞋套。我们在参观时还发现,所有员工都是浅色着装,一线操作的员工手腕上都套有连地的小手圈,而装配环节的工人则戴着胶皮手套进行工作,据说这都是为了防止静电。在工厂参观时,我们发现各个楼层站启蒙布着类似电梯井架的通道,每条生产线顶上也布置着金属的轨道,员工都在工位上紧张地工作,没有人推着产品走来走去。建兴工厂的曾厂长向我们作了详细的解释。
      作为专业的光驱生产厂商,建兴工厂在计算机物流控制方面已经走在了全球制造业的前列,所有的生产原料从进入工厂开始就由计算机进行按需调配,物流是由遍布厂房各个楼层的自动物料配送系统自动运送,所以在生产过程中除了一些装配工作外不需要过多的人工干预,这也是建兴工厂可以实现高生产效率的原因。现在建兴工厂正在以每月15%的增长速度向更高的产量发起冲击。品质管理则是建兴工厂最为重要的部门,它的员工人数仅次于生产部门。质检活动贯穿到整个的生产流程中,从每个零件运到工厂开始就有专人对零件进行抽检,即使是说明书也不例外。在生产过程中,质检员会在每个工序中检验组件的质量。生产线的末端便是质量检验线。光驱组装完成之后的质检就更为苛刻,每台光驱要在高温老化室加电运行72小时才能进入下一道质检工序。除去老化测试,每个批次的产品还要经过碰撞、疲劳度、低温等一系列复杂的抽检。也许正是这些严格、规范的检测,才让建兴光驱在消费者心目中赢得了质优物美的名声。
      为保持弹性,光宝集团(建兴和源兴的母公司)内每一家公司只负责两三种产品,多了就独立出去成立新公司。从台湾光宝(做发光二极管)开始,已扩散出旭丽电子(做键盘)、旭兴科技(做整流机)和敦南科技(做接触式影像感没器)和源兴科技。源兴科技本身的主业是显示器,而光驱生产只能算是源兴的副业,从这个角度看,1994年4月,源兴科技把日益发展壮大的光驱事业部独立成为新公司──建兴公司,是很正常的事情。
      分进合击的组织战策略是光宝一贯的扩张策略。分进并不意味着盲目多元化,光宝集团内有一个投资原则:所有产品都要瞄准台湾前大三,世界前二大,否则就不做。这一原则很有点像著名的通用公司,光宝靠着这一原则已经成为台湾重量级的IT集团,其地位可以与宏碁、台达等平起平坐。但重新打造一个新的品牌──建兴,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当建兴公司总代理多达总经理周国华谈到这一点时,这位20年前就曾经在宏碁公司做过销售的老资格IT人却笑着说:“问题不大”。
      有优良的管理作保证,有富有多年的行销经验的人才,建兴品牌正在步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