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的幻灭
#1 最后的头条
“谢谢网友,明日报再见!”
这是台湾地区最早也是最大的网络报纸《明日报》(ttimes.com)2月21日最后的头条新闻。而就在几天前的2月15日,《明日报》还在热热闹闹地庆祝成立一周年,哪知道几天后便宣布退出江湖。
《明日报》是网上中文报纸的开先河者,去年2月成立之初,它让太多新闻人激动不已。团队领袖是一位炙手可热的文化精英,曾经是诗人、作家、记者、电影人、企业家的詹宏志,著作等身,策划并监制的影片屡获国际大奖,又是电脑家庭(PCHome)集团的“大家长”。他要实验办一份纯粹的网上综合性报纸,这份电子报纸有自己完全独立的采编队伍,全世界的华人读者都可以在网上读它。
如此美妙的幻想,不管成功与否,这次试验的主持人詹宏志的勇气与魄力都让人敬佩。而去年2月的詹宏志可谓意气风发,光彩照人,达到了他个人事业的巅峰。
但今年的2月21日这天,詹宏志的心情只能用悲壮苍凉来形容, “《明日报》的结束不是网路的错,也不是员工的错,完全是我个人的失败。”他向记者说这句话时,眼中的失落尽现,正所谓英雄气短。
他表示在这场实验中,自己犯了不少错误,但最大的错在于他个人对网络环境成熟度的错误判断。
此前,业界盛传《明日报》将被香港《苹果日报》或是被传媒大亨黎智英的壹传媒收购的消息,詹宏志排除了这种可能性。最后,150名原《明日报》的编辑记者被推荐到正在台湾地区大肆扩张的壹传媒集团。《明日报》将继续存在,但转型成为提供收费资讯的网站。PCHome集团下“网路家庭”麾下的其它网站也受到一定负面影响。
中文新媒体的偶像和先驱,就这样轰然倒下。
#1 “明日”的苦难历程
从去年2月15日开通那天起,《明日报》的苦难历程就开始了。
它每天免费为网民提供1000条中外新闻,每小时更新一次,这样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台湾地区联合报业和中时报业两大报系网的信息量。200名记者,近百名编辑满负荷运转,詹宏志的理想是让《明日报》的新闻抢在所有中文纸媒体前面,取名为“明日”,正是这种理念的体现。这个定位很宏伟,但也让《明日报》成了一场耗资巨大的赌博。
当初,《明日报》的社长李宏麟曾对广告寄予厚望,他们的目标是一年9000万台币,虽然这个数字还远不能做到赢利,但也将是一个令资本市场兴奋的数字,《明日报》不愁没有生存空间。可惜,这种期望只是幻想。(^08010101a^)
后来的事实证明:仅仅依赖网络广告来获得收入的路在今天是走不通的,每月三四百万台币的广告量要应付的却是3000万台币以上的支出。
到去年4月,资本市场对互联网业态度急转直下,股东越来越怀疑《明日报》完全依靠广告的赢利模式,《明日报》高层开始思考网络收费服务,同时也规划了多项收费模式,但迫于市场压力,最终没有付诸实施,而台湾地区的网站收费从此被别人抢先。
为了解决未来发展中的资金问题,《明日报》的首领陆续接触了《苹果日报》、壹传媒、劲报、台湾固网以及其它一些电子公司。特别是与台湾固网的谈判在进入最后实质阶段又无功而返。台湾固网当时对《明日报》颇有兴趣,《明日报》也提出了3个新的经营模式,包括办实体晚报、建无线ICP、为其它媒体做信息工厂,但后来因为考虑到股东利益保障的问题,最终不了了之。
《明日报》渐渐“病入膏肓”。
到2000年10月,《明日报》开始出现资金运转方面的问题,詹宏志和他的同事们为此事可谓心力交瘁。但詹宏志并不赞同当时就裁员缩减开支以渡过难关。
这样做也许不无道理。当时《明日报》还处于成长期,读者也还在以每星期两万人的速度增加,估计年内可以达到上百万人,股东也都表示支持《明日报》的做法,建议不必裁员,希望进一步开拓市场。毕竟,传统报纸在台湾地区也很难找到第一年就能获利的成功例子,有的报纸甚至花了10年才收回成本,王永庆的《台湾日报》也投资了很长的时间。香港的《苹果日报》第一年的投资也相当大。
但当年底要进行增资,从1.4亿台币增到1.9亿台币时,股东们又开始退缩了,《明日报》一个月支出达到3000多万台币,加上市场对网络媒体广告前景普遍看淡,增资变成了《明日报》无法实现的梦想,这时的资本市场,已看厌了烧钱的游戏。
诗人出身的詹宏志有他理想中的《明日报》,那应该是做一份纯粹的网上综合性报纸,这决定它必须有相当规模,投资者的退缩让他左右为难。“在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资源后,实在不足以负担,终而走上结束一途。”
截至今年2月21日,《明日报》用完全部资金,关门清算,净亏损4.4亿台币!在这场实验中,投资者何尝不是心惊胆战?!
一段路程走完了,“明日”的苦难却远未结束。
#1 今日与明日的对话
就在《明日报》关门这一周里,网站倒闭潮正风高浪急:人人网站(renren.com)的员工们在北京HP大厦领走他们最后的遣散费;高春晖的天下网(tiandown.com)也在首页发布消息,宣称如果一周内没有资金注入,他们将无限期关闭网站;新加坡第一家收费网站asiaxis.com宣布关闭;号称全球最大的中文购物网站coolbid出现资金紧张,高层纷纷离职,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是与美国e21集团的并购谈判。同样在这一周,美国著名的玩具网站eToys宣布将在4月初裁掉剩下的员工,它已不指望会在这段时间内募集到需要的资金,eToys将在两个月内结束其辉煌却短暂的生命。
詹宏志用“明日报”这个名字来寄望新媒体未来的胜利。但他没有想到,在“今日”的现实面前,他会遭遇如此惨败。这与他当时对资本市场过于乐观有着直接关系,《明日报》并没有真正立足今日的市场现状。
如果说网络去年裁员、倒闭还是欧风美雨的话,那现在这一切正演变为华语网络市场的狂风暴雨。时间到了,要么出局,要么留下来做更残酷的搏斗,开销巨大而又没有在资本市场占稳的网站将面临生死抉择。
联想的FM365也许正是其中之一,FM365一直致力于成为最大的中文门户,但无奈出手太晚,新浪们留下的空间已经不多,在即将到来的门户大战中,FM365处于极其不利的境地。
近期传闻称,联想将与AOL合作。一方是壮志未酬,一方是急于登陆中国,据称双方基本达成协议,只等签约。AOL的第一和第二号人物届时将亲自参加签字仪式。联想成为中国最大的ISP+ICP之梦也有了可靠的后盾,据说连名字都已经取好──联想在线。不愧是聪明的联想,既看好明日,更看清楚今天。
如果联想的这一想法实现,将意味着中国互联网进入新时代,群雄争霸、小国林立的战国时代将成为历史,新一轮的竞争将决定中国网络经济命运。过去这一周发生的这些“故事”还仅仅是一个小小序曲而已。
去年2月正当互联网热潮,大街小巷都是.com的影子,人人都在谈论着一个美好新世界,而今年此时,“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企业家是明智的:把赢利放在第一位,今日与明日的对话才会和谐。“明日”的幻灭昭示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