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梦想——计算机动画的历史与未来(上)

Author: 依玲 Date: 2000年 第42期

  经过不断改进和发展,现在的计算机动画技术在好莱坞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几乎可以和电影大明星们平起平坐了。无论是创造外星人或水底怪兽,还是16吨硕大的恐龙,计算机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而经过近30年的发展,计算机动画已变得越来越重要。
#1    70年代
  70年代初期,在电影中使用计算机动画的构想对许多导演来说仍旧是一个梦。但当时的电视节目已经开始尝试用一些简单的计算机动画技术来增强节目的效果了。
  1973年举行了第一届SIGGRAPH(计算机图形特别兴趣小组)展览。当时的“重头戏”是一些用计算机制作的简单物体的模型,比如一个虚拟的茶壶和一只甲壳虫模型。从那时起,人们开始进行早期的试验,利用CGI技术制作一些短影片。但由于这些制作员不是电影制片出身,因此早期的动画效果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尽管CGI短片一败涂地,但并没有浇灭好莱坞对动画技术的热情。1976年英国伦敦的系统仿真公司(Systems Simulation,Ltd.)接受委托,为影片《异形》(Alien)中的登陆片段制作CG图形,纯计算机动画已开始在影片中使用。一位日后在好莱坞名声显赫的人物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洞悉CG技术的未来,组建了自己的CG部门,他所网罗的一批专家成立了日后如雷贯耳的ILM公司(Industrial Light & Magic)。
#1    80年代
  80年代初,逐渐提高的计算机硬件性能赋予了计算机动画人员开发新的CG软件和技巧的自由。分形算法(Fractual)等数学公式已经开始用于制作逼真的地理形貌。一种称为“光线跟踪”(Ray Tracing)的技术被用于绘制那些实际生活中被光线照亮的物体。迪斯尼在1980年发行了一部叫《Tron》(^42010501a^1)的影片,片中使用了30分钟的计算机动画,包括一段高科技的摩托车赛的片段。
  1985年,计算机动画技术已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时第一次出现了CGI电影角色,标志着业界的一次重大飞跃。由巴瑞·李文逊执导的《青年福尔摩斯》(Young Sherlock Holmes) (^42010501b^2)中有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片段:一扇彩色玻璃窗突然获得人性活了过来,与一位被它吓得魂飞魄散的牧师对话。这是一次破天荒的CGI成功的片段,是由乔治·卢卡斯刚成立的ILM公司花了6个月才制作完成的。该片段在影片中持续播放了30秒钟。
  1986年,ILM公司属下的CG部门的大部分人马离开ILM,成立了Pixar制片厂,这家制片厂由苹果公司的总裁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所拥有。在Pixar,一些头脑活跃的人物,如约翰·拉萨特研究如何改进CG动画技术,把它作为一种讲述故事的手段,于是1988年影片《罐头总动员》(Tin Toy)(^42010501c^3)应运而生。这部短片讲述了一只发条玩具和小孩之间的故事,成为第一部获得奥斯卡奖(最佳动画短片奖)的计算机动画影片。
  1988年卢卡斯电影公司(LucasFilm)在荣·霍伍德(Ron Howard)执导的影片《Willow》(^42010501d^4)中引入了一种新的CG技术“图像变形”(或称“幻影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在的图像变形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可以让角色不露痕迹地变化形状,或者从一种样子变形成为另一种模样。
  1989年,导演詹姆斯·卡麦隆(James Cameron)决定试验CGI到底能为影片做些什么。当时卡麦隆正在制作水下科幻影片《深渊》(The Abyss)(^42010501e^5),他跑到ILM和Pixar两家著名的CG公司兜售他的奇妙构思,希望制作一只能模仿影片中演员的面部表情和动作的蛇状水怪。后来ILM投标胜出,制作出了传统方法不能企及的惊人效果。事实上CG已经将导演的梦想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