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样成了电脑迷的
一直到1989年,带着一种十分复杂的心情,我走进了电脑公司。30多年前,虽然我亲手制作过一台“电子计算机”,如今却是一个电脑盲,科技日新月异,作为一个高级工程师,不懂电脑就赶不上现代科技的需要……我节衣缩食买回一台二手电脑,并订阅了《电脑报》,一切从头学起。为了学会电脑绘图,我还参加了《电脑报》的Turbo CAD函授学校,是年龄最大的学员……
1995年我承担了我们单位的电脑设计绘图和全部涉外业务的电脑翻译,我这个老电脑迷已经带出了无数个年青电脑迷。我已上了年纪,衷心希望年轻人更加努力,让祖国的计算机事业飞速发展。
编者后记:读罢这篇文章,编者在为朱老先生这样的老一代知识分子的“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和报效祖国的拳拳之心感动外,不禁想到——假如朱先生在1956年时能多得到一点支持……毕竟,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制作的电脑,出现在60年代。朱先生的经历可以说是时代的局限,然而,90年代的今天,川大一位姓林的女研究生辛苦研究出的非常有实用价值的一项发明,据说卖了70万,最后到她本人手里不过一万元,她还通过媒体呼吁,请大家不要再打搅她……难怪微软中国研究院仅以十万、二十万年薪,就轻易将中国计算机业的不少精英招至门下。
有位名叫周希文的读者提出一个特殊的要求:“读了《电脑报》第32期第5版关于‘码根码’及冯天岳同志事迹的报道,很受感动。我可能比冯天岳同志还要年长几岁,深知创业的艰难。我愿向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但却不知怎样才能同他建立联系。”周朋友的要求引起了编辑部领导的重视,我们尽快作了回复。作为媒体,我们愿做好沟通的桥梁,然而个体的力量毕竟有限,我们更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和呼吁,引起全社会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大家共同努力,使像冯先生这样的发明者能在更多热心人、尤其是有远见的企业家的帮助下,早日美梦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