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谷”花落谁家

Author: 程鹏 Date: 2000年 第30期

    位于美国西海岸的“硅谷”是高科技缔造的一个神话。这个纵深不过百余公里的“小”地方,每年创造的产值,在我国需要3亿人才能完成。“硅谷”神话为人们展示了高科技产业的美好未来,吸引着经济界对高科技行业给予更多的关注,随着人们对高科技行业了解逐步深入,他们开始把目光更多的投向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光电子产业。
#1    “光”明无限
  20世纪80年代,科学界就已发出预言:光电子行业将在不久的未来形成数万亿美元的产值,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随着21世纪的到来,预言正在变成现实,光电子技术不仅全面继承和涵盖了电子技术,而且凭借其自身所具有优越性能和更为广阔的应用范围,光电子产业已成为了最具魅力的朝阳产业。据了解,大功率激光器的出现,在1998年就使世界激光产业总产值达到了60亿美元;而以光电子为支撑技术的世界软件及信息服务今年将出现5400亿美元的巨大市场。
  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自然也就成为了各国的经济竞争的焦点所在。在这一方面,美国人又抢先了一步,他们在亚利桑那州的图森布成立了全球关注的第一个“光谷”。英国、德国、日本也不甘落后,相继启动了关于“光”的计划。中国在光电子技术方面起步并不比发达国家晚,但由于关注的力度不够使得距离在不断拉大。但中国的一批有识之士很快就意识到了迎头赶上的迫切性,并为此做出不断的努力,为中国迎来了建设“光谷”的春天。
#1    争夺中国“光谷”
  武汉,这座华中地区的特大城市,在中国的“光谷”建设上先行了一步。1998年10月,武汉科学家黄德修就提出了中国第一份关于建立“中国光谷”的建议,还是在武汉,今年5月7日,26名两院院士和专家联合签署一份建议,请求中央及国家有关部委批准武汉建设“中国光谷”。武汉的科教实力居全国第三位,科技人才量大质优,40多名院士中,就有10名是此方面的学科带头人,且聚集了中国近一半的光电子研究开发顶尖人才。在发展光电子产业方面有着强大的技术、人才与产业优势。
  但在光电子产业主导未来经济的21世纪,眼光盯准“中国光谷”的又岂止武汉一市?早在去年底,“中国光谷”争夺战,已在长春、上海、武汉、广东、西安、福州等地不动声色地展开了。
  长春是我国光学科研与光电工业的摇篮,拥有着一批中国重点光机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该市目前已着手建立中国第一个光电子产业园,准备将光学仪器等五大基地与光机电产品研究开发9个中心捆绑成“东北光电联合舰队”,其实力不可小觑。
  精明的上海人不打“光谷”的旗号,却于今年3月正式启动了以“上海信息港主体建设工程”为龙头的光电子产业群的建设工作。并把此作为上海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此外,广东的沿海优势、雄厚的经济实力再加上制定了五年内建成中国第一个“信息省”的完备计划与已经着手建设的“广东光谷”,也足够让竞争对手审视再三。
#1    让市场来做决定
  这些城市中到底谁能成为中国“光谷”,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在这个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时代,最终起决定的作用还是市场。发展光电子产业的投入十分巨大,如果政府行为占了主导,而产品又没有市场,那么政府就很可能背上包袱。所以在目前这个阶段,政府更应该做的是出台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规范市场,引导企业参与“光谷”的建设。
  同时,这些城市之间的竞争也不应有政府行为的干预,竞争本身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在竞争中你做不到最好,你就会被淘汰,只有通过竞争,市场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通过竞争还能够促使各方走向联合,从而形成一种合力,以提高我国在光电子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但鼓励竞争的同时还应当注意避免因重复建设,造成的人力、财力的无谓浪费,这时就需要政府进行适度的宏观调控。
  总之,不管中国“光谷” 最后花落谁家,它都会对中国在新的一轮全球经济竞争中能否领先一步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中国的“光谷”建设还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