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网上延续

Author: 苏无将 Date: 2000年 第26期

  2000年6月28日上午,编辑部一如往昔,繁忙而又平静。然而,一封来自北京的E-mail打破了这种气氛,繁忙的编辑们停下手中的工作,平静的办公室里一片唏嘘。
  沈编辑,您好!
  还记得在电脑报读者俱乐部北京联谊会上,在门口和您聊了一会的一个老网友吗?当时我没有坚持到会议结束,是因为我的女儿在住院,我还简单谈了她的病情。
  现在她去世了,我们和疾病抗争了15年,但终因科学和社会的现状,未能挽救她。
  她叫于琰,也是个较早的网迷。她有自己的主页,她也喜欢《电脑报》,并经常收集有用的资料,帮我写书。
  北京晚报记者在她病中采访了她,在她走的第三天发表了“27年 美丽人生”一文,在北京产生不小影响,留言板中留下真情的留言,给我们老俩口很大安慰。
  我想我们网友更看重我们的报纸——《电脑报》,我希望《电脑报》能介绍她留下的网页:http://www.nease.net/~yuyan。网络联系着她,联系着我们和大家,网络给我们最大的安慰。望能满足我们的心愿!
   谢谢!
      致礼!
                                 于久威
  我们没有理由拒绝这样一个要求,尤其是在我们看了她的网页、对她的报道之后。
#1    此地空余黄鹤楼
  http://www.nease.net/~yuyan,这样的域名我相信两三年前就开始上网的人一定不会感到陌生,中国最早的一批个人网站大都是这个网站的邻居。于琰的网站首页面是当年最流行的样子,左右框架形式,左边目录,右边内容。网站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她最亲密的伙伴——大黄,一只可爱的猫,还有很多大黄的照片。在她的网站上,她是这样自我介绍的:(^26040101a^)
  “我叫于琰,女,十二生肖排老二,家中也排老二。因此有几分娇气,更保持了几多质朴、善良和真情。受家庭的影响,我非常喜欢计算机,小时候用它玩游戏,现在用它上网。不管用它做什么,都让我感到其乐无穷!也促使我学到了更多的先进的知识、技术。为了把自己的一些上网经验介绍给刚刚上网或打算上网的人,我参与了一套上网丛书的编写工作,它的名就叫——《带你走进Internet》。虽说这套丛书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它毕竟是我的第一部作品。所以,我愿意与大家分享我的快乐。”
  如今,网站依然如故,而网站的主人已经在另外一个世界了。(^26040101b^)
#1    无法完成的学业
  早在15年前,于琰还只有12岁的时候,她便已经无法再像她的同龄人那样学习、玩耍。在她初一期中考试时,她突然感到浑身无力,连写字的力气都没有了。到了医院,诊断结果是肝豆状核变。这是一种遗传性的疾病,患病之后体内会缺少一种酶,而缺少这种酶的后果是无法排出体内的重金属铜。而过量的铜积蓄在体内,会损伤神经组织。患这种病的人的平均寿命是23岁。这种病的治疗方法是基因疗法或者肝脏移植,但是,在当时只有法国能够做这样的手术。于是,于琰休学了两年。
  两年之后,于琰又回到了学校。由于疾病对神经系统的破坏,她说话、写字的速度变得很慢。很多人都以为她没办法赶上其他人的学习进度,然而在她回来后参加的第一次考试中,她考了全班第一名。随后,她又考上了师大二附中、北京联大文理学院法律系。1995年,在她上大二的时候,她为了提前通过英语四级考试,每周三次乘公共汽车去东城灯市口上补习班。在她参加完考试后,她又一次住进了医院,这次是消化道大出血,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这一次,她获得了四级证书,但代价却是再次休学两年。
  1998年,于琰感觉身体好一些了,便再次产生了去上学的念头。然而没过多长时间,她又病倒了。于琰没能最终读完大学,她的身体实在太虚弱了。 
#1    我喜欢电脑
  受父亲的影响,于琰很早就接触到了电脑,上网也很早,她相信通过网络可以传递情谊。由于她发病一次比一次重,这两年她很少出门。她没有力气,顶多下楼遛一遛,而电脑便成为她与外面世界联系的唯一工具。最近这一年,网页上那只漂亮的大黄猫死了,于琰很伤心,她自己病情也开始加重,她的网站很久没有更新。
  虽然于琰无法上完大学,但她从未放弃自学。她依靠函授通过了高级网络操作员、高级网络管理员的考试,还帮助父亲整理资料。
  在网上于琰认识了人民邮电出版社的蒋伟。蒋伟看到了于琰的网站,感觉她的文笔不错,希望她编写一套关于网络的书。于琰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于是推荐了她的父亲(北京师范大学的老师)来编写。但在实际的编写过程中,于琰花费了很大的心血。最终,她和她的父亲等人完成了一套《带你走进Internet》的书。
  忍受着别人无法想象的病痛,于琰的乐观让人吃惊:“我想我要是写字快,就没这么聪明了。”“我过得挺快乐的,也有烦恼,就是病得难受。”她这样说时已经没有力气走路,身高1.65米的于琰体重已不足40公斤。医院已经已下过5次病危通知,她的血色素只有2.8毫克。患这种病的人,平均寿命只有23岁。连医生都认为于琰是个奇迹。“看来我赚了”,于琰笑呵呵对医生说。 
#1    让我们的生命在别人的身上延续
  “如能提供移植肝脏,也许……”医生说。如今中国也能够进行肝脏移植手术了。
  前些时候在北大医院,医生们都知道于琰在父母的帮助下,已坚持了这么多年,不能再等了。再这样下去,会失去机会。为了联系到能够移植给于琰的肝脏,吴问汉大夫整天开着手机。吴大夫说这种先天性疾病非常适合做肝移植。然而无人捐献肝脏。 
  中国科学院院士裘法祖教授指出:中国如能使用国际通用的脑死亡就等于肌体整体死亡的概念,将脑死亡者作为器官来源,将有成千上万的病人获得新生。遗体器官捐赠是我国脏器移植的主要来源,当看到身边的人因无器官源而遗憾离去,我们也许会更快地行动。
#1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在于琰网站的留言板上,从今年6月21日18:00到现在(6月28日中午12:00),共有留言328条,约3万字。著名网友老榕留言道:“原来生命如此脆弱,又是如此短暂。网络使美丽人生永恒。”一个在校大学生吴湘留言道:“看了关于你的文章非常感动,我是一名在读大学生,我想一个人生活在世上都要有一种动力,这点你做到了,我非常欣赏你这种生活的态度,只要你去付出了,就一定有收获,我在这里祝福你,希望你能坚定地走下去!!”类似的感慨,已经有很多。需要做的事情,更多更多……
  一位署名廖学的网友写下了这样一段留言:“我是新近才试着上网的新手,对于网上的许多东西还是很陌生的。我非常渴望与一些有品位的人进行交流,结果总是遇到许多无聊和龌龊的东西,这使得我不太喜欢更多地去接触网络。可是昨天我在晚报上读到了你,才知道网络上居然还有这么好的女孩!能够想象到你是一个热情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可是我们却无缘相识!我相信生命是由肉体和灵魂组成的。你现在虽然是一只摆脱了肉体的精灵,但依然游弋在我们的身边,关注和启示着我们。深邃浩瀚的宇宙是我们永恒的归宿,愿你的灵魂与我们同在。”的确,现在随着上网费用的降低和大家收入的提高,上网人数越来越多,但上网的人却再也不像前几年那样单纯。如果大家都多利用网络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将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网络这一虚拟的社会中。
  于琰的老师王晓明面对于琰的离去感到难以置信:“于琰同学:我怀疑这一切都不是真的。看着你的照片,我仍在想,你何时能够返回学校。几年前,你送给我的书,仍然放在书柜里,谁能想到书的作者已经先离它而去。明天,我要给二年级的学生讲课,我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他们有着一个为学习知识而用尽毕生精力的同学。”而一个署名梦飞的网友在大声疾呼:“于琰,为什么只有在你走了才有这么多人知道你?在你的生前,为什么没有更多的人帮助你,为什么没有传媒报道你?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呼吁一下,为你寻觅到可以移植的器官?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多,却救不了自己的同胞?你走了,像我这样的人来到这里,但已经不能使你起死回生了。爱心是需要行动的,在你生前,我们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帮上你,我表示遗憾,希望你在天堂过得幸福,请原谅我吧!”
  该说的东西,已经有很多人说过很多次了,我们已经无法再说什么。但是,该做的事情,却远远未完成。的确,爱心是需要行动的,网络的发展也是需要行动的。愿每一个幸福或者不幸的人,都以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一个美丽的生命是永远不会结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