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计算机之父:亚当·奥斯本
在硅谷历史上,亚当·奥斯本(Adan Osborne)绝对算得上是一个人物,不说别的,就是看看他的经历也够让人惊诧的。1939年,他出生于泰国。但是,他的大部分童年时期都是在印度度过的。他的父母是英国人,父亲是一名教师,还著书立说,写的是东方宗教和哲学。11岁时,奥斯本来到英国。1961年,他在伯明翰大学获化学工程学位,然后,就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在美国东部的特拉华大学获得化学工程博士学位。毕业后,来到加州,加入壳牌石油公司。
工作不久,奥斯本就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公司职员的生活方式。他在70年代初期得到了一份为英特尔新发明的微处理器编写说明书的工作,随后成为技术领域的自由撰稿人。1972年,他组建了奥斯本伙伴公司,专门为计算机书写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说明手册,还写了一本著作《微处理器入门》。有一次,他碰到IMSAI计算机公司的Bruce Van Natta。Van Natta读完该书后,大为赞赏,决定在公司销售的每一台计算机上都“捆绑”销售这本书。有了这个吉星高照的开端,奥斯本更加坚信,大众急需深入浅出的计算机优秀读物,于是他就干脆创办了“奥斯本出版公司”。接下来的五年内,共出版了40多本计算机的相关书籍。1979年,他将公司卖给了著名的McGraw-Hill公司。
与此同时,奥斯本开始在计算机杂志《界面时代》(Interface Age)上开辟专栏,随后又在Infoworld上开辟专栏。一开始,专栏主要是对芯片技术和硬件产品的简单分析。后来,奥斯本火气渐旺、锋芒渐露,开始对操纵用户的计算机公司展开了批评。尤其抨击那些还未开发完成产品就提前发布,利用用户提前预付的钱继续开发工作的技术公司。在他著名的专栏“源泉之水”中,奥斯本向个人计算机行业的所有偶像发起了攻击。
#1 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他不满足于做一个让人讨厌的个人计算机行业的批评者,奥斯本有比这更大的计划。他想要成为这个行业的一分子,成为硅谷的大亨,向对他的逻辑天才发生过怀疑的人证明他们的错误。他毫不谦虚,甚至有些自大地说:“我跟每一个人说,他们应该制造什么,可是没有人听我的话。所以我自己去制造了。”
使人惊奇的是,有两年的时间,奥斯本证明了他的设想是合理的。奥斯本有两个很妙的主意:首先,利用眼下电路体积变得越来越小的优势,制造出一种既小又轻而且结实的便携式个人计算机;其次,把当时需单独购买并且价格昂贵的最流行的软件,算在个人计算机的价格内卖给顾客。此前,硬件和软件公司从来不会同时提供这两项服务。
1980年3月,在西海岸计算机展览会上,奥斯本见到了Lee Felsenstein,拉他入伙。Lee刚好失业在家。此前他为一家硬件公司设计电路板,公司刚刚破产。奥斯本提出设计要求:一是要廉价结实,既小又轻的便携式计算机;二是捆绑字处理和电子表格软件。
按照奥斯本的构想,Lee很快设计出一台便携式计算机,只有24磅重,可搁在飞机座位上;屏幕只有5英寸厚;带两个磁盘驱动器。奥斯本亲自出马,谈成捆绑BASIC、CBASIC语言、WordStar字处理和SuperCalc电子表格软件,这些软件原先本身的价格就在2000美元。
1981年4月,西海岸计算机展览会上,奥斯本1型计算机全新亮相,含软件在内的整机价格仅1795美元。这一下子就轰动四方,生意火红,财源滚滚而来。到1981年9月,公司月销售额就攀升至100万美元。尽管其他公司马上追风模仿,但奥斯本1型还是成为最畅销的个人计算机,每月销量达1万台以上。第二年公司收入就达7000万美元。
#1 典型的硅谷神话
像所有优秀的企业家一样,奥斯本首先从市场着手。结果,奥斯本公司便踩着年销售额1亿美元的步子向前迈进。奥斯本以他典型的风格预言,说他的公司第一个财年的年销售额将达到2.5亿美元(HP公司达到这个数字花了20年时间,英特尔则花了10年,Apple花了4年)。
所有这些大吹大擂的宣传掩盖了奥斯本计算机公司的许多缺点。举一个例子来说,他们公司的计算机在装配方面常常以次充好,而且因为显示屏太小而销路大受影响。
毛病还不止这些。公司本身步履蹒跚、举步维艰。奥斯本很少呆在公司,把公司的事务交给一帮没有经验的年轻经理去掌管,这些经理大多数只有20来岁。奥斯本公司给全国最大的计算机零售商(计算机大陆)运去的第一台奥斯本1型计算机,货运到时就坏了。
就这样,奥斯本却像拉小提琴那样,使报界跟着他的乐曲团团转。“60分钟”节目的记者赶来采访他。几家全国性的新闻杂志把他当作高技术的新精神领袖加以拥抱。这个“半宗教人物”的每一句话都在计算机业传颂。
公司如同火箭般升空,奥斯本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根本没有运作大公司的经验和能力,但是他雄心勃勃地要向Apple和IBM挑战,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头羊。
#1 青春综合症
奥斯本公司在成立的第二年的年中,便开始在判断方面犯下了严重的错误。首先,公司在计算机内继续大量使用将要被淘汰的元件,仍然在计算机内捆绑销售最流行的软件包,以此来促进产品畅销。这个策略简直成功过了头:需求的突然增加,使本来已经处于紧张状态的生产吃不消了,结果造成交货拖延和质量下降。
奥斯本知道,一个新成立的公司成功的关键在于有后续产品推出,在公司的股票首次上市后能推出强有力的产品。他有两个秘密备用的新型号,一个是取代奥斯本1型的成本很低的计算机,另一个是叫做“管理者”的新型商用计算机。
他知道公司的财务十分虚弱,因此调进了一个支持他的人——芝加哥团结食品公司的罗伯特·乔内奇。但乔内奇在奥斯本公司的发现却使他很寒心:组织松散,决策天真幼稚,以及规章制度缺乏连续性。很快他就开始解雇公司的高层经理。这样一来,士气也被破坏了。更糟糕的是,当他查阅公司账目时,又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绝对不应该接受这个工作。或许是由于疏忽,奥斯本公司在某个地方少了1000万美元。
乔内奇意识到,这些无法收回的资金加上其他没有价值的库存,会使公司一年内损失多达400万美元。他被迫取消了奥斯本计算机公司股票第一次公开上市的计划。这一举动对他个人造成的损失可能达到1000万美元。
奥斯本计算机公司现在同一些新公司面临着毁灭性的竞争,如Compaq公司。对奥斯本公司来说,唯一的希望就是“管理者”。但处在这样糟糕的环境下,奥斯本却很潇洒地走过来了,“管理者”的推出大获全胜。但奥斯本的傲慢自大的性格却彻底地毁了他的公司。当时在市场上占统治地位的是IBM,而奥斯本公司的“管理者”却不能与之兼容,这本不算太糟,但奥斯本不能忍受这样的情况:多年来被他横加指责的计算机行业,正在指出他的错误。于是,奥斯本在“管理者”投放市场一星期后,宣布他已开始准备与IBM兼容,这等于无形之中宣布“管理者”已经过时,使销售量顿时一落千丈。
不得已,奥斯本计算机公司解雇了203名员工,占员工总数的50%。1989年9月13日,公司宣告破产,欠下了600名债权人的4500万美元的债务。一个美丽的计算机神话仅仅维持了不到两年时间。
#1 没有悔改
然后,奥斯本又回到他最拿手的职业中,写了一本关于自己的小册子。他在书中“暗示”乔内奇为了得到公司余下部分的控制权,有意破坏奥斯本计算机公司。奥斯本把自己描绘成无辜的牺牲品,说自己错误地信任了别人,把缺乏管理经验的自己放错了位置。这本书的销量十分有限。
他没有悔改,依然我行我素。正如他对《华尔街日报》所说的:“我个人一点都不觉得尴尬。要成为一名企业家,就不能对失败老是耿耿于怀。”
1989年春,遭受重创的奥斯本又折回到出版业。他创办了Paperback软件国际公司,准备出版低价软件套件,与市场上价格高昂的软件竞争。起初,这个新创意又大获成功,引发市场震动,而且很快在英国开设公司。奥斯本最成功的产品就是VP Planner电子表格软件。
噩运再度降临,1987年软件大王Lotus控告奥斯本侵犯Lotus1-2-3的版权,官司还未到法庭上,市场销售就受到重创,从1986年底每季度150万美元的收入跌到了1989年中每季度的30万美元。更糟糕的是,奥斯本完全依靠风险投资来扩展业务,这下子投资者再也不敢往他的公司里投钱了。
1990年2月,官司付诸法庭。1990年3月,奥斯本宣布辞去Paperback软件公司总裁一职。经过反复审理,法庭判决Paperback公司的界面菜单侵犯了Lotus1-2-3的版权。
离开公司后,他开始在印度投资一家计算机公司和一家软件公司。这个以自己的创新理念,促使计算机业发展方向发生革命的人物,这个一度是PC业内最具影响力、最富争议的人物,就这样淡出业界,将一切甩在了自己的身后。这些年,印度软件业如日中天,不知这一次,奥斯本的运气和收成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