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 PC会消亡吗?
最近两年,我们一直听到PC制造业即将面临死亡,它们最终会被因特网服务业和在电视机上使用的机顶盒所取代的消息。尽管有这些传闻的影响,世界个人电脑的销售量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根据Dataquest的预测,个人电脑的销售量将从2000年的一亿一千四百万台上升到2003年的两亿零一百万台,个人电脑仍将是接入因特网的首选设备。不过坏消息还是有的,由于个人电脑的价格持续走低,生产厂商的赢利和上缴的税收也逐年下降,在这一过程中最大的赢家是消费者。据预测,个人电脑的生产将进入这样一种阶段,就是生产厂商不仅要生产出性能优越的产品,而且必须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这听起来非常合理,可实际操作起来却非常困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现在个人电脑制造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是:电脑越卖越多,可是赢利却越来越少。根据Dataquest的统计,每十台个人电脑中,就有六台销售价格低于(包括显示器)1200美元。一个解决的方法就是加快电脑更新换代的周期,就目前而言,大部分消费者每隔三年才会重新购买电脑,这主要还得益于电脑制造技术(主要是CPU和显示卡制造技术)的快速更新。目前新一代处理器更新的速度很快,可是这种趋势在未来会逐渐放慢,同样消费者更新电脑的速度也会随之变慢。对于现在购买电脑的用户而言,他们购买的电脑配置一般都在PentiumⅡ、PentiumⅢ或K7这一档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使用电脑的目的主要是从事普通的文字处理,运行财务软件和电子表格软件等,对他们来说,目前使用的系统足够满足他们的这些要求了,他们一般不会再花钱购买更快、功能更强的电脑了。在这些人中间,只有一小群骨灰级的游戏玩家,他们才会不停地升级自己的电脑,以满足游戏对电脑性能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游戏表现。
如何“引诱”消费者升级他们的旧电脑是摆在电脑销售商面前的一道难题。Dataquest考虑采用一些流行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性能不是最重要的,漂亮的外观和丰富多彩的颜色才是吸引用户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在电脑价格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如果消费者购买电脑仅仅是因为新电脑看起来更“酷”,这无疑是最好的结果了,苹果公司的iMac系列个人电脑的成功就足以证明颜色的重要性。根据Dataquest的调查,外观式样是仅次于性能价格比的第二个重要的因素。其实我们在购买其他物品时,也是同样考虑的,如我们购买某种物品(如汽车、自行车或音响等),对产品的外观特别关心,如果两件物品价格相差无几,其中一件有着非常流行的外形包装,毫无疑问,大部分用户会选择它的,这是表达个性的一种方式。
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开拓面向不同消费层次的市场,在美国这就意味着面向低收入家庭和小公司。这两个用户群体到目前为止一直被一些大的电脑生产厂商所忽视,他们和大公司有着不同的需要,当然他们不可能支付很多的钱。目前一些电脑零售商如GATEWAY 和DELL已经开始重视这一市场,他们为这些用户定制满足他们需求的电脑产品。
#1 电视会取代PC吗?
在许多传统的应用领域,电脑已经开始受到其他应用设备的冲击,如拥有因特网接入功能的移动电话,与电视机配合使用的机顶盒等,这会对个人电脑的销售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Dataquest的分析报告指出,在未来的三年里,个人电脑会失去一定的市场份额,增长率仍旧会持续下降,但是作为因特网的接入设备,个人电脑仍然占据一定的优势。在通讯市场,尽管用户不断地升级他们的设备,但仍然无法超过个人电脑成为最重要的商用平台。
如何将电子领域的消费者转化成个人电脑的消费者,特别是在电子消费领域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的重大转变之后。当然这其中更多的是娱乐性质的而不是数据性质的,所以,大部分家庭网络公司认为,推动家庭网络消费的并不是个人电脑。根据Dataquest的调查报告,用户对家庭网络感兴趣主要是因为它能够让他们将AV信号传送到另一台电视或音响上,享受到高速的因特网连接,看来更像一个副产品。保守的消费者宁愿在休闲娱乐上花费更多的钱,而不是在因特网服务上。
目前两家网上电视公司(TIVO和REPLAYTV)正在向正确的方向迈进,根据Dataquest的报告,他们会改变美国人观看电视的方式,对目前的电视广告业来说可能是个致命的打击,因为数字VCR技术允许用户随意跳过他们不喜欢看的节目(如广告等),这难道不是消费者一直在期待的吗?目前的电视广告业必须拿出一种崭新的方式,一旦数字VCRS的价格下降到普通消费者可以接受的水平,这时的广告可能不会单独出现,而是出现在电视剧中某位演员的口中,就像原来在电视节目间隔期间播放的广告一样。
一旦电视变得可以互动,事情就会变得简单多了,正如想像中的那样,演员在电视剧中向用户推荐某种产品,然后弹出一个窗口询问你是否愿意购买这种商品,你的信用卡信息就储存在电视机的机顶盒或VCR设备里,消费者所要做的仅仅是按下遥控器上的“买”按钮就可以完成这次远程交易。这就是AOL(美国在线)一直希望实现的那样,或许他们在与TIME WARNER(时代华纳)合并前就拥有了这个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