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电脑新趋势

Author: 雨烟工作室 Date: 2000年 第22期

  进入2000年以后,低价电脑已呈由盛转衰,因此笔记本电脑的获利在不断下降。业界普遍认为今年笔记本电脑平均单价将再度下调约6%左右,展望未来,“大者恒大”的态势将出现。
  目前,笔记本电脑的品牌仍以美国、日本两国占先,生产基地则以日本及中国台湾地区为主。日本过去虽然一直掌握着关键零组件的优势,但目前中国台湾地区的生产成本、系统整合技术以及OEM生产能力已逐渐强大,这无形中扭转了双方单纯竞争的关系,形成既竞争又合作“互补”关系。比如FUJITSU(富士通)、SHARP(夏普)、CANON(佳能)、HITACHI(日立)及SONY(索尼)等日商纷纷到中国台湾寻求OEM合作厂商,而中国台湾地区的LCD生产商如中华映管、达棋科技、奇晶光电、联友光电、瀚宇彩晶及广达电脑就分别与富士通、日立、东芝、日本IBM、松下及三菱公司等进行技术转移或合作。(^22050101a^)
  根据IDC组织提供的资料显示,1999年全球总产量达到1800万台,较1998年的1560万台,增长率达15.4%;而1997年台湾地区的产量为608.8万台,1999年的增长率达15.4%,产量为820万台。
  低价电脑风潮的带动,使得笔记本电脑的价格朝大众化发展,这势必促使更多新技术的推出。下面,笔者就将笔记本电脑的各项技术发展趋势作一概述:
#1  一、CPU(中央处理器)
  领导厂商Intel从1999年开始采用0.18微米制造生产笔记本电脑专用CPU。1999年第二季度推出PⅡ-400和PⅡ-433;下半年主推PⅢ-500和PⅢ-667两款产品;Celeron(赛扬)系列则维持0.25微米制造工艺,其产品推出时间是1999年上半年,主推Celeron 266和Celeron 300;下半年则推广Celeron 400及Celeron 440两款产品。其中,Pentium Ⅲ新增SSE(Streaming SIMD Extension)指令集,共70个指令,为32bit浮点,可进行高速运算,对音效、视频软件大有帮助。
#1  二、LCD(液晶显示器)
  可从面板与驱动集成电路两方面来看:
  (1)面板(Panel)方面
  日本TFT LCD的供应商主要有NEC、SHARP、HITACHI、Panasonic、DTI (Toshiba与IBM合资)、Sanyo、HAPD(Hosiden与Philips合资)、富士通及三菱等9家。目前台湾厂商主要采用的TFT LCD技术是从日本引进的非晶硅(a-Si),而日本现在主要采用的是低温多晶硅(Poly-Si)技术,低温多晶硅较之于非晶硅有着下列特色:
  a.可将扫描、数据驱动电路和存储器等复杂电路做进玻璃中,形成System-on-Panel的简化,可减少模块厚度和重量。
  b.较高响应速度和解析度
  c.透光度较佳
  d.较省电(^22050101b^)
#1  三、DRAM存储器
  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的存储器模块目前主要是SDRAM模块,而未来取代SDRAM模块的将是Intel公司主导的Rambus DRAM(RDRAM)模块,又称为SO-RIMM(台式电脑称为RIMM)。
  初期,RDRAM的存储器颗粒是128Mbit,未来将陆续推出256Mbit、512Mbit,存储器模块容量从16MB到384MB都有。(^22050101c^)
#1  四、IrDA(红外线接口)
  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中采用IrDA者约有95%。目前遵循的1.1版IrDA规格资料传输率为4Mbps,从1999年4月起开始推广16Mbps新规格的产品。未来IrDA资料传输率将达到100Mbps,而IrDA模块的耗电量将以3.3V工作电压为主要趋势。
#1  五、Device Bay
  由Microsoft、Intel和Compaq公司共同开发出来的Device Bay具备功能有:
  (1)热插拔功能,允许周边设备和扩充卡在电源导通状态下直接安装;
  (2)可不用打开PC机壳直接安装;
  (3)扩充能力远高于PCI和SCSI,可连结63个周边设备。
  Device Bay整合USB和IEEE1394两种界面,低速12Mbit/s的资料传输率使用USB;100Mbit/s以上的资料传输率则使用IEEE1394。IEEE1394首批产品的资料传输率为400Mbit/s,未来将朝800Mbit/s、1.6Gbit/s、3.2Gbit/s等高速领域发展。Device Bay可以互连的周边设备极为广泛,从软驱、硬盘、DVD-ROM光驱、以太网卡、ADSL调制解调器到Cable Modem等等。另外,此标准也受硬盘主要厂商如Seagate、Quantum、Maxtor及Western Digital等的支持,未来取代ATAPI界面几乎已成定局。
#1  六、外壳
  采用铝镁合金的笔记本电脑外壳已成为风尚。其优点是:(1)散热效果极佳;(2)防电磁干扰效果好;(3)重量轻;(4)抗应力强。
#1  七、系统需求
  未来笔记本电脑?12.1英寸)和小型笔记本电脑(小于10英寸显示屏)等两个方向发展,其系统需求有下列几项:
  (1)造型设计:外观工业设计(ID)以符合人体工程学和造型美观两项兼顾,发展上笔记本电脑将朝12.1英寸LCD以上及10英寸LCD以下的两极化方向发展。
  (2)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器是TFT LCD,尺寸大小普遍使用13.3英寸和14.1英寸,15.1英寸也将逐渐被采用。(^22050101d^)
  (3)CPU供应商以Intel、AMD为主,IDT(Centaur)、Rise芯片则应用在小型笔记本电脑领域。
  (4)内存在64MB以上。
  (5)重量在2.5公斤以下。
  (6)高度可携带性、高度功能整合。效能(Performance)不是一成不变的追求,可因需要而折衷。系统可同时接CD-ROM、ZIP,可接第二部硬盘和第二个电池;内建网络卡、PC Camera(抓取静态和活动影像)及IEEE1394等是发展趋势。
  (7)电池可热插拔更换。锂离子电池是主流,供应商以三洋和索尼为主。另一种锂聚合体电池则应用于厚度低于7.2mm的超薄型笔记本电脑领域。
  (8)符合ACPI 2.0版本的节能规格。
  (9)指向控制装置还是以目前的触控板和压力杆为主,触控显示屏将逐渐被采用。
  (10)多道密码保护装置。
  展望未来,主流笔记本电脑将逐渐取代台式电脑,朝着全功能发展。显示屏将以13英寸~15英寸为主,CPU则采用PⅢ-500或PⅢ-550以上产品,大容量存储器LS-120、ZIP、JAZ将取代1.44MB软驱,CD-ROM将逐渐由DVD-ROM取代;小型笔记本电脑(B5尺寸)方面,其CPU应以Pentium Ⅱ为主,重量约1.5kg以下,内存64MB,硬盘容量4.3GB,内建Modem,以携带性强、便于数据传输及轻薄短小为主要特点。主流笔记本电脑与小型笔记本电脑两者的电池使用时间约为2小时~3小时,其中主流笔记本电脑的控制装置还是以目前的触控板和压力杆为主,小型笔记本电脑的控制装置还是以触控显示屏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