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卡”小记

Author: 张章 Date: 2000年 第21期

  “摩”:英文modify的谐音,指修饰,修改的意思。Hi-Fi发烧友常称改进,改造音响设备为摩机,故这里称对声卡的改造称为“摩卡”。
  我的“老奔”用的是明致M571主板(够古董吧),主板上集成了CMI 8330的PCI声卡。接到家里的音响上听起来感觉音质很差,有明显的噪音,光驱读盘时尤为明显。作为发烧友的我怎能忍受,本想弃之,可是迫于银两——只好自己动手“摩”一番。
  大家都知道,电脑机箱内部的电源及各种板卡会对外辐射杂波,声卡在其中难免感应到多重的杂波信号,再加上我等“穷人”用的都是些偷工减料、先天不足的声卡。可以看出我们要听纯净的声音,首先就应隔断这些杂波干扰。高档声卡往往在抑制杂波干扰上下功夫,有相关的电路来负责处理,而低档声卡就省去了这部分电路。我们无法在成品板卡上添加新的电路来抑噪,改善音质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加强屏蔽,包括电路板和连接线的屏蔽。老AT板集成的声卡输出插座是通过一条排线和主板相连的。这段排线是非屏蔽性的,在机箱内部是个极好的“接收天线”。所以第一步得把它换成屏蔽线,屏蔽线用三芯的即可,如找不到就用光驱的音频线,连接如^21030202a^1所示。如果你的电子水平不高,去找个维修家电的师傅帮你焊接吧。现在ATX主板上的声卡输出插口都是焊在主板上的,已做了屏蔽处理,因此,ATX主板集成的声卡或普通声卡可跳过此步。
  第二步:加屏蔽罩。在一些高档音响器材中,为了隔离数字电路对模拟电路的干扰,往往把模拟电路屏蔽起来。于是我做了一个铝罩将声卡罩起来,采用的材料是易拉罐的铝皮。做法不用多说了。做好后用热熔胶固定,注意千万不能与线路接触!!最后要把铝罩和声卡的“模拟地”相连。一般连到CD IN插座的中间两针上即可。
  做完这两步工作之后我试了一下声音,原来的那些“唧唧嘶嘶”声音基本听不到了。只是光驱读盘时还有些杂音,总之声音有所改善,但不理想。于是我又把主板拆下,无意中机箱上的两个铜螺柱引起了我的注意。再一看主板,这两个螺柱在螺丝拧紧时会把机箱和主板的“地”相连。这样造成了主板的“多点接地”。音响电路在设计上多采用“一点接地”,所谓一点接地,通俗的说就是整个线路板与外壳通过一点相连;这样做可避免两点电位不同而产生回路,影响音质。取一个绝缘片加在其中一个螺丝上并紧固主板,这样只有一个螺丝起连通主板和机箱的作用,实现了一点接地。再开机试听,这次果然听不见了光驱读盘时的怪声。在Win98中将wave音量开到最大,仅隐约听到一点嘶嘶声,音量开到正常位置时音箱中一片寂静。听一曲杨小琳的《绿蓑衣》(置于CD解霸的声卡解码模式),毫无杂音,有一种云开雾散的感觉。
  反复听音,和我的SONY CD做对比。只是觉得声卡放出的声音通透度不高,高音发毛,低音无力。再一想也难怪,虽然芯片指标很高,但是外围元件都是一般元件。我想起几年前摩CD机的经历,索性彻底的摩一下声卡上元件。在详细的分析声卡电路后发现声卡声音输出通道上的耦合电容用的是一般电解电声卡主芯容,把它换成音频专用的钽电解电容。并去掉输出通道上的旁路电容(见^21030202b^2)。至此整个“摩卡”工作完成,再次试音,高音变得通透圆润,只是低音改善还不明显,但我已心满意足,毕竟不值几个钱的声卡不能和高档音响相媲美。要交待的是最后这步“移花接木”的工作是具有高度危险性的。菜鸟禁用!!最后祝所有用低档的声卡的朋友早日能听到“天籁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