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冷热谁知

Author: 刘澄 Date: 2000年 第14期

  一向不肯稍停的因特网,在新旧千年交替的时候,又掀起了一波电子商务热。国内的电子商务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一茬又一茬。股市上凡是和电子商务沾点边的都备受追捧,股价蹭蹭往上窜。报纸、电视、会写字、会说话的,拉开架势以不同形式议论着电子商务。新世纪真那么神,一下子就把中国人带进了网络时代,让我们坐地日行八万里,一点鼠标就打开了芝麻开门的宝库,享受起……慢着,我们到底享受了电子商务的什么?
#1    网站:好玩不赚钱
  1999年10月以后,中国的电子商务网站突然成倍成倍往上翻。做网站的人忙晕了,也乐糊涂了。但是,怎么只见网站数目增加,没听说哪个商务网站赚钱?
  国内最著名的商务网站要算“8848”,这个以珠穆朗玛命名的网站,号称数字巅峰。看来它的命运真和那座著名的山峰一样:名气很大,但攀登者寥寥。到这座数字巅峰上看风景并不难,要谈到做生意可就不易了。8848的商业经营至今也没有走出亏损的局面,以至有人戏称其为“赤字巅峰”。知名度如8848者亦不能靠电子商务赚钱,其它不知名的商务网站,经营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可让人看不懂的是,如此没有赚头的行业,竟会令商家蜂拥而至。难道电子商务改写了商业经营的规律,只赔不赚商家也干?8848对它今年的赤字预算作过这样的解释:1.2亿不是经营性亏损,而是投入打算,并且融资问题已经解决。这话说出了门道,原来现在建商务网站的都不是赚最终消费者的钱,而是赚投资者的钱。随着国际风险投资对中国网络产业的抢滩,网站成为他们最关注的对象,但凡经营得略有头脸的,就不愁没有人大把大把掏钱。注意力经济嘛,先把投资者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再说。于是,经营网站就比当真经营电子商务更能捞现。一个小有名气的网站只要出让部分股权,就能获得上千万美元的投资。白花花银子谁见了不心动,许多商家急急忙忙跑到网上搭建平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1    触网:一步能登天
  假如仅仅是国外风险投资在炒网站倒也罢了,乐得算他引进外资。可中国人爱起哄,特别喜欢跟在老外后面起哄。1999年纽约股市,网络股表现非凡,于是中国股市的庄家们也关注起网络来。去年“5.19”井喷行情中,领涨的就是网络板。不过那网有点名不正——主要是广电网。今年的“2.14”行情仍然是网络板冒尖,电子商务成了主流板块,这回可是正宗的国际互联网。庄家拼命炒作网络股,股民拼命追捧网络股,本来就晕头转向的股市更找不着北。机灵的上市公司知道了该在哪儿圈钱,纷纷宣布触网。股市还就吃这一套,只要有触网的消息,丑妇立马成了靓女,大家抢着要。上海梅林触网后,股价在二十一个交易日翻了近五倍。综艺股份因间接持有8848的股份,八个涨停板之后,股价从原来不到30元涨到64元。股民们买股票时仿佛把钱不当钱了,就怕抢不到网络股。业绩算什么,我们是消息市!
    太刺激了,谁要是不吃这碗概念饭,可真是傻冒。去年10月至12月三个月中,有近三十家公司触网,今年1月份就有三十多家公司宣布了触网的意向。最近以来,几乎以每天两家的速度增加。上市公司不管原来是干什么的,不管与网络有无关系,都要触网,因为股市上的钱好挣。当然,不少公司的确把网络作为投资方向,欲发展自己的电子商务。也有那只想圈钱又闹不明白网络的就露怯了,资产上亿的公司只拿个几十万,也算投资网络?
  到这份儿,股市上也就容易出奇迹了。
  有人这么说:计划经济时炒批文,市场经济时炒房地产,知识经济时炒网站。炒批文气血亏,炒房地产虚火旺,对经济发展都没有什么好处。如今时新炒网站,难怪有人认为,网上经济泡沫多多。
#1    网民:生存还很难
  技术界人士认为:我国在高新技术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就数电子商务的差距最小。这话似乎有道理,世界上第一条虚拟商业街是1996年6月由IBM开通的“世界大道”。我们的差距也就在一年半左右,就是说,从技术上讲,甩掉这一年半的落后不是太大的难题。可是电子商务只是一种技术形态的变化?我们的差距真的只有一年半?
  不久前曾热闹一时的“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在冒险游戏般的新奇背后,是对中国电子商务现状的一次认真检验。一些颇有知名度的网上超市,花里胡哨的东西不少,却不能提供一瓶饮用水。不少测试者只能喝自来水,用冷水泡方便面,晚上摘下窗帘裹着身子睡在地板上,过了三天不比鲁滨逊好多少的网络生活。过后,商家对此解释说,通常没人会到网上购买日用品。
  更引人注目的是暴露了两个专业性问题:网上支付通道不畅和货物配送系统的欠缺。一位测试者持有某家银行的信用卡,他向这家已经开通了网上支付业务的银行提出购物申请,得到答复是:您的申请已被接受,将在七天内给予确认。老天,这里还等着晚上睡觉的被子哩!广州一位少年测试者,在饿了二十几个小时后,不得已退出测试,而他网上订购的食物正奔驰在深圳至广州的高速公路上。北京、上海、广州是中国三个最发达的城市,如果电子商务在这些城市中都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服务,那么在其它地方又能怎样呢?无怪乎有传媒叹息:靠网络生存目前还很难。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经营模式,当然要倚重网络技术,但从根本上来说,它仍然与经济社会的成熟程度有着密切关系。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胡小明先生日前说:电子商务是一种系统服务,而系统的生成比单个的技术生成要慢得多。美国人也搞网络生存,时间一年。假如不是对网络生活有信心,谁愿意做一年的现代鲁滨逊?事实上,美国亚马逊商务网站的成功,不见得它在网络技术上有多领先,而是它所依赖的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在那里,电子货币早已普及,因而用信用卡转账才可能成为网上支付的主流方式。货物配送体系更是四通八达、快速高效,它的网上交易才能如蛛网般遍布世界。
#1  电子商务:敢问路在何方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最近说:网络对中国绝对是机遇,如果用网络来办实事而非炒作,它就不是泡沫。要用网络来办实事,就要解决实际问题。针对中国电子商务冷热失调的现状,学者专家们给出了一些总结:
   1.“网民人数太少,收费太高”。从网民的绝对数来看的确不多,但中国网民的增长速度快得异乎寻常。从1997年10月的62万,到1999年12月的890万,几乎每半年就翻一番。高昂的收费似乎并没有冷却人们奔向因特网的澎湃热情。相信不用多久,中国的网民数就会达到商务网站盈利的临界点。
  2.“硬件环境不好,人才缺乏”。网络传输速度太慢还不时掉线,的确令人头疼。因而各地电信部门都在增加带宽不断扩容,以优化网络结构、加快信息传输速度。所谓“人才缺乏”并不是一个绝对概念,电子商务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最前沿的,它所需要的网络技术人才和商务管理人才还在成长中。我们可以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创业,同时也要看到,一些优秀的国内人才,并不比国外同行们差。
  3.“网上购物既不方便又不安全”。网上支付、货物配送、安全认证被公认为三大瓶颈。有十二家银行参加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的成立以及银行与商务网的联手,无疑为网上支付和安全认证问题的解决扫除了障碍。电子商务商与货物供应商和快递公司的结盟,将建立起完整高效的货物配送体系。
  4.“有人浏览,无人购物”。出现这种状况,有人认为是错误地采用了B2C模式,建议应采用B2B。其实网上卖东西与商店里一样,如果提供的商品不是人们想要的,怎么会有买主。不管卖给谁——公司或个人,都得卖人们需要的东西才行。
  难能可贵的是,一些优秀的公司在沸腾闹猛的网络热中,仍然沉下心气,踏踏实实地做着基础性工作。也许有一天,当乱糟糟的网上趋于平静和有秩序时,仍然吸引人们热情关注的,正是那些埋头苦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