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时速——1GHz处理器对抗赛

Author: eGen Date: 2000年 第11期

  3月6日是CPU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AMD公司率先正式发布1GHz处理器,代号Magnolia,它又一次在主频上超过Intel的处理器,证明它在研发设计方面拥有的强大实力。Intel公司也不甘示弱,3月8日也推出了1GHz的Coppermine核心的PentiumⅢ处理器,两大巨擘再一次上演了生死时速的主频竞赛。
#1    一、AMD的千兆速龙
  AMD公司自去年8月发布Athlon处理器起,就与Intel处理器在主频速度之争中不断地胜出。人们有理由相信AMD能够设计制造出更好的处理器,实际它也没有令人失望。在发布1GHz产品的同时,AMD还推出900MHz、950MHz的处理器,保持了全系列产品的连续性。
  1.运行频率受制的二级缓存
  1GHz的Athlon处理器采用0.18微米的铝连接制造工艺,它基于Slot A架构,外置512KB二级缓存,设定的运行频率只有CPU主频时钟的1/3(即333.3MHz),这使得CPU的效能受到一些限制。之前采用K75内核的Athlon 850MHz所用的二级缓存运行时钟可以达到内核的40%(即340MHz),但是从这次Magnolia的发布来看,AMD似乎还无法为其1GHz的处理器配备400MHz的二级缓存。为了避免缓存问题带来的性能限制,AMD将会在不久发布同英特尔Coppermine类似的“Thunderbird(雷鸟)”内核(0.18微米,铜连接)的Athlon,它将拥有256KB CPU内置全速二级高速缓冲。除此之外,Thunderbird的L2 Cache与内核之间的数据通道将达到256位。
  2.工作电压与功耗
  1GHz Athlon的内核工作电压是1.8V,而在此之前,Athlon 850MHz的内核电压则为1.7V,更早一点的CPU,则只需1.6V的电压。提高内核电压,将对AMD提高产量有着莫大益处,这似乎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1.8V是在Athlon所能承受的最高电压,如果不是为了率先夺得突破1GHz的屏障,笔者相信AMD是不会轻易使用1.8V的核心电压的。
  在Comdex'99上,AMD曾展示过1GHz的Athlon系统。但该系统的Athlon CPU实际上是被超频运行的:CPU必须在摄氏零下40度下才能实现1GHz的速率。而这次AMD发布的Magnolia 1GHz则只需使用空冷或较为庞大的散热器。虽然如此,Magnolia的耗电量依然惊人,居然高达60W~65W。如果没有稳定的主板以及电源支持,是无法让Magnolia正常运行的。
  3.优点与整体性能
  从许多测试报道都可以看出,目前850MHz以及800MHz的Athlon在超频性能方面表现平平。根据一些消息来源指出,这是由于AMD正在囤积可以运行于1GHz的最佳Athlon所导致的。此外,由于目前的Athlon在设计上最高只能支持10.5倍频。
  目前,Athlon在性能上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它的浮点处理器上,当使用x87指令集(即没有为SIMD优化的浮点指令集)的时候,它的峰值执行效率将比相同的时钟频率的PentiumⅢ快一倍,如果综合它们在二级缓存上的差异,在实际的应用中,Athlon浮点效能应该比 Coppermine快大约35%。当然,如果是在SSE专门优化的软件中,PentiumⅢ依然占有很大的优势。
#1    二、Intel的千兆铜矿
  自从Athlon处理器面世以来,Intel在产品研发上似乎总处于被动的局面,Coppermine核心的PentiumⅢ发布并没有带来多大的转机,1GHz的Coppermine的推出显得过于仓促,而且由于缺少900MHz和950MHz的CPU,使Intel的处理器系列第一次出现“断档”。
  1.主频与工作电压
  与AMD相似,Intel同样也是通过增加核心电压(从1.65V提升到1.7V)的办法来运行到1GHz的。Intel在生产的0.18微米处理器的伊始,声称已针对晶体管优化,处理器的核心工作电压为1.3V~1.5V时可以获得更高的性能以及更低的功耗。但在AMD正式发布超越1GHz界限的处理器时,Intel为了竭尽全力打垮AMD,不得不使用1.7V的核心电压以及特制的散热器。同时,Intel甚至牺牲其产量,来生产更高等级的处理器。在芯片的制造过程中,Intel将优先处理能够运行在更高时钟频率的芯片,得到更成熟的1GHz的处理器。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目前的英特尔产品线中,没有900MHz以及950MHz这两个产品的原因。
  2.全速二级缓存和SSE
  1GHz的Coppermine使用的是已经使用长达5年之久的Pentiunm Pro体系,它的256KB二级缓存是置于CPU核心内,拥有256位数据通道以及与CPU同步的工作频率。1GHz Coppermine还整合了Intel特有的“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SSE指令集,目前,只有少数的软件是为SSE优化的。至于前面所提及的Athlon,也拥有类似的指令集——“Enhanced 3Dnow!”,不过,AMD并没有一个与之提供相匹配的编译器,这使得它的推广相对滞后。
  3.制造工艺与功耗
  1GHz Coppermine采用了Intel的0.18微米6层金属层制造工艺,而且,还利用fluorine-doped SiO2 (SiOF)电介质以减少电容量。它的106平方毫米封装要比AMD Athlon 1GHz大4平方毫米。相对于AMD Athlon 1GHz的1.8V核心工作电压和60W的功耗,PentiumⅢ 1GHz的核心电压为1.7V,而功耗仅为33W,在这一点上,Intel总是尽占先机。即便如此,为了让高速CPU运行得更稳定,最好还是使用300W的电源。
#1    三、1GHz处理器谁更强
  尽管1GHz的主频让AMD与Intel公司最终在这场速度竞赛中打了一个平手,但实际性能表现也并非各家提供的测试数据所能证明的,事实上CPU结构的不同也使得性能的表现各有差异。两款1GHz CPU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其二级缓存。在大多数的应用程序中,Coppermine由于二级缓存的全速运行的优势,表现出来的性能已经优于体系更先进的Athlon。但在CAD方面的应用中,Athlon的浮点性能远较Coppermine优秀。
  在主板支持芯片组方面,对于AMD的Magnolia来说,到目前为止,只有有两个不同的平台与之搭配,一个是AMD自行研发、表现稍嫌落后的的AMD 750芯片组,该芯片组缺乏AGP 4×以及更快内存的支持(它只能提供PC100 SDRAM的支持)。另一个是威盛的KX133芯片组,它提供了PC133 SDRAM以及AGP 4×的支持。目前,KX133已经成为了最流行的Athlon芯片组。
  1GHz的Coppermine的主板支持状况显然要好得多,有不少芯片组提供了对它的支持。首先是8XX系列的i810e、i820以及i840芯片组,但并不是现在可以考虑的主流平台。VIA的Apollo Pro 133A提供了不错的折衷方案,以其性能表现来说,用来玩游戏以及跑各种办公应用,还是绰绰有余的,同时PC133 SDRAM的支持也提供了一个可以接受的较佳性价比的组合。最后就是Intel经典的i440BX芯片组,它虽不是为 Coppermine处理器准备的,但却可能是目前最有效的搭配平台,BX芯片组提供100MHz的系统总线的,但可使用133MHz的非标外频,在一段时间内,它仍会是Coppermine的搭档之一。
  另外对于1GHz的Coppermine的处理器,还有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如何更好地正常使用在i820芯片组上,并真正使用DRDRAM。虽然大家都对这样的组合存在怀疑的态度,但从实际的测试可以看到,Coppermine处理器更好的性能发挥,肯定需要i820+DRDRAM的组合。
  ^11030101a^1和^11030101b^2是AMD与Intel1GHz处理器在Winston 2000与QuakeⅢ测试中的性能比较。
#1    四、结语
  1GHz虽然跨越了一个新的高度,但也并非就是两大公司的完美之作,首先是它们的CPU核心技术已经不能适应1GHz主频时钟下的更好的性能表现,这包括了Athlon的二级缓存问题和Coppermine缺乏能够完全发挥其性能的平台等。其次随着AMD的Thunderbird、Mustang处理器以及Intel的Willamette正式发布,这两款1GHz的CPU将由于其内核的落伍,而面临两难的窘迫局面。不过,1GHz界限的超越让我们更有信心地期待更高、更快、更强的处理器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