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的数字化生存

Author: 范军 Date: 2000年 第11期

  坐落在市中心淮海路和高安路口的上海十大标志性文化建筑之一——上海图书馆,是一座十分现代化的巍峨的知识大厦。这里的环境闹中取静,图书馆的外观、陈设气度不凡。
  三楼的上图古籍部阅览室里,墙上挂着写意的中国山水画,一派古色古香的中国传统装饰,而红木桌上整齐地放置着3台IBM电脑,屏幕上显示着中国古籍善本的图案,令人不禁感叹时空的交错。
  这套“中国古籍善本查阅系统”最大限度地方便了读者,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古籍善本,其设备和管理经验在全国文博、图书馆界中首屈一指。
#1    古籍原本可以放心睡大觉了
  “文物保护和学术研究两不耽误”,现已达到成熟的“中国古籍善本查阅系统”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是上海图书馆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和完善所取得的成就。这套查阅系统成功地将古籍善本的文物价值和资料价值分离开来,一方面使阅读者可以舒舒服服地坐在电脑前,方便、快速地查阅上海图书馆藏大量绝无仅有的古籍善本书;另一方面,那些经历了漫长岁月考验后留存下来、负载着中国古代文化传承重任却已脆弱不堪的书本,正太太平平地睡在温度湿度恒定的库房里,免受光线、温湿度变化摧残及翻阅折叠之扰,寿命得以延长。(^11010101a^)
  据上图古籍部柳岳梅博士的介绍,堪称全国古籍善本珍藏半壁江山的上海图书馆藏有170941册古籍善本书,分A、B类等级品善本和普通善本两大部分。为了既保护又利用好这些宝贵的资源,上海图书馆于1997年11月正式启动“中国古籍善本查阅系统”建设项目,从最珍贵的古籍善本做起,逐一分页扫描、做标引,将影像信息永久储存在光盘里,以供读者自由检索、取用。作为文物的古籍真品则被隔离、收藏起来,最大限度地减少与外界的接触。截至目前为止,2829种古籍善本已被载入光盘,而这个数字每天还在增长。
  过去,翻阅古籍善本是有严格的管理规定的,阅读者需要戴手套甚至口罩,而查阅地点也有温度、湿度、光照度等诸多条件限制。尽管如此,古籍善本的保护依然得不到充分保障。有了这套系统,这个问题大部分已经得到解决:除了需要涉及善本书纸张厚度、绵软度等指标及版本学研究的学者提供真书以外,大部分读者,通过电脑查阅系统,就可以得到他们需要的全部信息。另外,借助3台电脑可以做到一本古籍3人同时查阅,这在以前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上图业务处的周德明处长告诉记者,上图的A、B类等级品善本共1700种9700册基本上都可以在光盘里找到,现在的工作重心移向了普通善本。馆方打算把所有17万册古籍善本都做一份电子版本,这项浩大的工程预计还需6年时间才能完成。
#1    电脑上也有“原汁原味”
  在柳岳梅博士的指点下,记者使用古籍善本阅览室的3台电脑之一,尝试着进入“中国古籍善本查阅系统”,发现果真十分简便好用。系统针对不同类型读者的需要,提供了“书号”、“分类”、“书名”、“著者”4种检索方式,不论是对古籍了如指掌的专家还是一知半解的新手,都能迅速查找到所需资料,查询者甚至可以完全不用输入一个汉字。如有进一步研究需要,还能把页面随意放大、缩小、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或者打印出来带走。由于扫描分辨率高,而且只要版本中存在两种以上颜色就施行彩色扫描,因此在电脑屏幕上看古籍的感觉和看真实的古籍原物相差无几,不管是纸张、字体,还是批注、印鉴,还原度都十分高,对于绝大部分研究人员来说已经足够。周处长打趣地说道,电脑上看到的古籍善本绝对是“原汁原味”的。
  为了满足更多海内外读者一览中国古籍善本的需要,上图目前已将20种19794页国内外罕见的珍品放上了因特网,其中包括宋代刻本17种,元代刻本1种和稿本2种。书目有《周髀算经》、《文心雕龙》、《杜工部集》、《资治通鉴》等等。读者通过上图的网址www.libnet.sh.cn进入,点击“上图数字图书馆”或者直接进入www.digilib.sh.cn网址就可以浏览。(^11010101b^)
  随后,在周处长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上图古籍善本数字化的“前线”——扫描工作室,在狭小的空间里,工作人员正在紧张而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周处长介绍说,这里的工作人员总共只有4个,他们每人每天平均要扫描黑白600页~700页或者彩色300页的古籍善本。工作量相当大,而对比从事相同类型工作的电脑美术或广告工作人员,他们的收入是非常低的。看着工作人员辛劳的身影,记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们都是保护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功臣。
#1    文博事业呼唤关注
  离开上图之前,周处长还向记者介绍说,上图数字化图书馆工程非常浩大,计划推出“上海图典”、“上海文典”、“古籍善本”、“民国图书”、“中国报刊”等9大系列。正在进一步扩充和完善的这套“中国古籍善本查阅系统”,除了系统是委托专业公司开发的以外,大量细致的日常工作都是上图内部工作人员中的电脑爱好者在做。其实,上图及其网站,都需要更多的技术高手参与,但是这样的人手目前很缺乏。问及原因,周处长略微显得有些无奈,他说:“电脑工程师的行情很高,上图的工资吸引不了他们。”
  离开上海图书馆的路上,记者感慨良多。随着电脑的普及,因特网已经延伸到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西方文化挟影星、歌星、球星、卡通明星汹涌而至,当今的中国孩子越来越对国外的品牌耳熟能详,对西方文化以及他们的价值观念推崇有加,对中国自有的文明却反而越来越忽略了。原因在哪里?
  在举国呼吁大力建设中文信息网络的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拥有最多使用人口的汉语,目前在互联网世界中还仅仅是一个配角。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些基础问题,譬如中文字库以及相配套的可以被大家普遍掌握的汉字输入法问题完全解决了吗?如果没有,谁来解决?什么时候可以完全解决?……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彻底解决的,否则,已经在工业革命时代落后了的中国,有可能在信息革命时代再一次迷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