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阶梯教室(二)

Author: 苏无将 Date: 2000年 第10期

  上一课我们讲了如何了解一台电脑的基本配置,这一次我们来讲一讲和电脑各部分配件相关的DIY基础知识。 
#1    CPU 篇
  CPU可以算是DIY过程中最主要的目标了。为什么CPU能够被我们DIY?很简单,因为CPU的运行速度可以被人为地改变。我们不需要去了解关于CPU内部的各种构造,只需要知道CPU的速度为何能够改变以及如何改变。
  衡量CPU速度快慢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CPU的运行频率,也叫做CPU的主频。主频的概念类似汽车的时速,不过这只有在同一类CPU中比较才能够得出正确的快慢顺序,不同类的CPU即便相同,运行速度也会有差异。和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要遵守速度限制一样,CPU的运行速度也被限制在一个额定的频率,这个频率就是CPU的标称主频。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汽车都严格按照规定的速度上限运行,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超速行驶的车辆不在少数。CPU也一样,我们可以让它以高出额定数值的频率来运行。至于这样做的后果嘛,和汽车超速行驶的后果差不多,都容易出事故,弄不好还会车毁人亡。不过如果超速者的驾驶技术过硬、汽车的性能优良、保护设备齐全,出事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汽车超速如果被交警捉到了要罚款,但超频就没有人来管你了,并且还能够让你花较少的钱得到较高的性能,所以如果超频措施得当,应该算是赚了钱。
  从理论上讲,任何CPU都能够超频运行的,只不过能够超的幅度和容易程度有所不同,今后会详细讲述超频的内容。今天我们还是多讲些基础知识。
  CPU从外观上看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长方形的卡式CPU(如^10030201a^1),另一种是正方形的薄片式CPU(如^10030201b^2)。卡式的CPU大家应该很熟悉,经常玩电视游戏机的朋友们会发现卡式CPU的外形、结构以及安装方法和游戏卡带很相似,把它插到主板的“卡带插槽”上就可以了,不过主板上这种插槽通常都叫Slot。薄片式的CPU的一面通常都是密密麻麻的针脚,与之对应的主板上会有数目和位置都与之吻合的插槽,这种插槽通常叫做Socket。
  我们平时听到很多人谈到的Slot 1和Socket 7、Socket 370,这都是在上述Slot、Socket基础上衍生出来的:Slot 1中的“1”仅仅是一种数字代号,表明这是Intel公司采用Slot接口的第一代产品;而Socket 7则是指不断发展演化而来的第七代Socket接口,在此之前还有Socket 5等,之后还有Socket 8。至于Socket 370,则是一种更直观的名称,它表示这种插槽有370个针孔,对应的CPU有370个针脚。以后如果你见到Socket 423等名称,就不要奇怪了。
  我想我们也应该了解一下现在生产CPU(准确点说是PC机微处理器)的几个主要厂商:Intel、AMD、VIA。Intel的CPU比较常见的有80286、80386、80486、Pentium(中文名称为“奔腾”)、Pentium MMX(多能奔腾)、Pentium Pro(高能奔腾)、Celeron(赛扬)PentiumⅡ、Xeon(至强)、PentiumⅢ等。Intel的CPU的主要特点是性能良好、价格昂贵(赛扬除外)、超频潜力大。AMD的CPU也有很多种,其中比较著名的有K5、K6、K6-2、K6-Ⅲ、Athlon(也就是K7,中文名称为速龙)。AMD的CPU最大的特点是物美价廉,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比Intel的同级别产品便宜一些,但是除了Athlon外性能也比Intel的同级别产品差一些。VIA的CPU产品准确点说应该称为Cyrix的,其代表产品有5x86、6x86、MⅡ以及目前最新的Cyrix Ⅲ(也就是Joshua,约书亚)。Cyrix的CPU非常便宜,但是性能不是很令人满意,尤其是浮点运算性能。
  很多电脑用户在提到电脑时,总是会想到过去人们常提到的486、586等说法。其实,现在这种说法已经过时了,在486之后,新一代的CPU已经不再标榜586或者是686,而是更在乎CPU的运行频率。如果非要将现有的CPU产品按照x86的方式划分的话,我们或许可以认为Pentium、K6是586级别的,PentiumⅡ、赛扬、K6-2是686级别的。
  好了,我们现在来复习第一课的内容:还记得如何确定你的电脑使用的是什么CPU么?你的CPU主频是多少?温故而知新,这可是真理呀。
#1    主 板 篇
  如果说CPU是电脑的心脏,那么主板就应该算是电脑的躯干了。主板上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接口,几乎所有的电脑配件都要连接在主板上,由此可见主板的重要。
  主板上面有很多接口,也有很多控制芯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有神经中枢之称的控制芯片组。芯片组种类繁多,细分起来不比CPU的种类少,在这里我们只简单介绍一下:芯片组顾名思义就是一些控制芯片的组合,各个芯片负责不同的功能,如CPU、内存、IO设备、显示设备、驱动器设备的管理等等。芯片组也有不同的代次之分,不同级别的CPU配合的芯片组一般都不相同。目前市面上比较流行的芯片组有Intel 440BX、Intel 810系列、VIA Apollo Pro 133、VIA Apollo Pro 133A等。具体的介绍请留意《电脑报》硬件周刊的硬件资料版。
  平时我们和主板打交道最多的就是调整主板上面关于CPU频率的设置。可以说主板是CPU的司令员,主板命令CPU以何种速度运行,CPU就得执行。当然CPU如果能力有限,无法执行主板发布的命令,CPU就会罢工(死机、黑屏)。因此,我们要了解主板上和CPU设置有关的一些方法。
  通常主板上关于CPU的设置有三项:外频、倍频系数和CPU的工作电压。外频的正式名称是前端总线频率(Front Side Bus Frequent),通常简称为FSB。这个频率是主板芯片组与CPU、内存等部分通信的速度,而主板上AGP、PCI设备的速度也是由FSB分频而来,常见的FSB频率有66MHz、100MHz、133MHz等。倍频系数则是为了解决CPU主频与外频发展不匹配而诞生的,最早使用倍频概念的CPU是Intel的486 DX2/50。由于CPU近年来发展速度极快(今年3月6日AMD的Athlon CPU产品主频已经达到了1GHz),而其他设置(如内存、显示卡、硬盘)的运行频率无法跟上,于是不得不采用倍频的办法,使CPU运行在外频的N倍的频率下,这个N也就是大家常说倍频。至于CPU的工作电压,则是与CPU本身特性密切相关的。你要认真查看CPU表面标明的工作电压,并按照这个数字在主板上进行设置。好在目前流行的CPU如赛扬、PentiumⅡ等都采用了电压自动识别技术,主板会根据CPU本身针脚(或者金手指)的通断状态来确定CPU的工作电压。
  当你在一块主板上安装(或者超频)一块CPU时,你一定要确定上述三项设置是否正确。
#1    显 卡 篇
  关于显卡我们不想介绍太多了。从结构上来看,显卡可以看作是一块微型的主板+CPU+内存条的系统,它也有自己的电路板、BIOS、处理芯片和显示内存。因此,我们需要了解的东西也就是显卡采用的处理芯片、显示内存的容量以及显卡的接口。
  目前,显卡的处理芯片都非常重视3D加速能力,因此,3D性能的高低也就成了显卡档次的划分标准。从过去的Voodoo、Voodoo2到现在的TNT2、GeForce,显卡的3D性能突飞猛进,采用这些芯片的显示卡价格却是飞流直下。有关这些芯片的性能和显卡产品,请参阅《电脑报》硬件周刊的选购指南版。
  显卡通常都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显示内存。显存的作用就是存放即将显示的画面的像素信息,以及3D运算中所需的数据资料及运算结果。
  显卡的接口目前常见的有AGP和PCI两种。AGP即加速图形接口,能够获得比PCI接口更快的数据传输率,但归根结底显卡的性能主要还是由显示处理芯片和显示内存决定的。
  我们基本上可以用与CPU超频原理相似的办法来超频显示卡。不过,显卡与CPU也有以下不同之处:
  1.显卡超频获得的性能提高不如CPU超频明显。虽然显卡的运行频率能够提高的幅度可能会比CPU超频的幅度还要大,但是我们却无法获得成比例的性能提升,除非是在一些极端的测试中。
  2.显卡除了超频以外,进行一些其他的改造和优化也能够获得明显的性能提升。这是因为显卡需要驱动程序和BIOS的支持,而后两者是可以不断优化改进的。此外,不同品牌的显卡所配的驱动程序和BIOS也各不相同,这就为偷梁换柱替换使用驱动程序和BIOS提供了可乘之机。
  3.显卡的超频、改造和优化都是通过软件来完成的,这一方面方便了DIYer,另一方面一旦软件操作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故障。
#1    硬 盘 篇
  硬盘不像以上那些电脑配件那样容易超频和改造,如果哪位朋友有简单易行的办法可以把5400转的硬盘“超频”成7200转的,请速与本报联系:)但是别忘了,DIY不仅仅是超频的代名词,任何对电脑的改造、优化、选购、识别以及解决各类电脑上遇到的问题都是DIYer应该去做的。我们今天先来看看有关硬盘的基本知识。
  我们经常提到两个名词:Ultra DMA33和Ultra DMA66,也称为Ultra ATA33和Ultra ATA66,这是指硬盘和主板之间的最大数据传输率分别为33MB/s和66MB/s。它可以看作是一个通道的宽度,至于实际使用时能不能达到这个数字,那要看硬盘单位时间内有没有那么多数据可以读出或者写入,这就涉及到硬盘的另外一个性能指标:内部数据传输率。内部数据传输率是一个比较实在的数字,它代表了硬盘实实在在的数据读写速度,是衡量硬盘性能高低的一个重要参数。除了传输率以外,对硬盘来说还有一个参数非常重要,那就是平均寻道时间。这个概念就相当于你在一个图书馆找到一本指定的书平均所需要的时间,而刚才讲的数据传输率则可以看作是你读完一本X万字的书所需要的时间。
  以上我们讲了数据传输率和寻道时间,其实这两个参数的决定者是硬盘的另外参数:每分钟转数和单碟的容量。我们常说的5400转和7200转,就是指硬盘盘片每分钟旋转的次数,它基本决定了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这就如一个手脚麻利的人在图书馆查找一本书的速度肯定要比另外一个行动迟缓的人快是一样的道理。至于单碟容量,是指硬盘一个盘片的容量,这个数字越大,越有利于提高数据传输率,如果一个人读书时一目十行,那他读书的速度肯定比一目五行的要快得多。
  由于今天讲的内容理论性的东西较多,也比较枯燥,就先到这里,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