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史上的八次大失误

Author: 曾里 Date: 2000年 第7期

  20世纪科学技术的最伟大成就之一就是电脑科技的发展。已经深入我们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电脑将把人类带入信息文明时代,电脑对人类的重要意义怎么高估也不会过分。在欢呼胜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记住科技界的一些权威人物,在电脑科技方面的预测、判断、实践方面的重大失误和电脑业走过的弯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是人们应该永远牢记的座右铭。
#1    量子物理学家泡利曾经说,半导体毫无用处
  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是今天计算机的基础。看一看又大又笨又慢的第一台计算机ENIAC,任何人都会同意:如果没有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今天按摩尔法则飞速发展的电脑是绝对不能想象的。但是在半导体理论刚出现时,一位权威的量子物理学家,著名的“不相容原理”的提出者泡利对这个介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导电、一定条件下又不导电的半导体断然说:“那是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没有任何研究价值。”一位伟大的学者轻易地对一种新的材料判处死刑,显得多么武断。
  然而权威的错误预测显然没被有创新精神的科学工作者信奉。20世纪30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三位科学家凯利、布拉顿和肖克利开始对半导体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二次大战中断了这一工作,1945年他们恢复了研究,另一位科学家巴丁也加入他们的行列。他们终于在1947年成功制出了锗晶体管。1956年,巴丁、布拉顿和肖克利荣获诺贝尔奖,开创了电子学革命的新时代。20世纪50年代末,人们向集成电路进军:1958年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的基尔比和仙童公司的诺伊斯分别研制出各自的集成电路芯片。40年来集成电路从1958年的一块芯片集成5个元件,到现在每一个芯片能集成7.2亿多个晶体管。
  1965年摩尔提出被称为摩尔定律的两条规律:1.器件尺寸缩小K倍,性能提高2K倍;2.每18个月芯片上集成的器件数目增加一倍。集成电路正是这样变成电脑科技飞快前进的火车头。如果当初人们不幸地盲目迷信权威论断,电脑发展的历史将要改写,说不定我们还在体积庞大、耗电惊人的电子管计算机的黑暗王国里探索呢!
#1    一些计算机专家断言没有必要研制微机
  1965年以IBM 360系列为代表的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横空出世。它的通用性、系列化和标准化优点和很高的性能价格比使蓝色巨人IBM 成为计算机业的霸主。IBM 360 共有6个型号涵盖大、中、小型计算机,是计算机历史的新里程碑。然而,面对要不要研制性能好、价格更低的微型计算机,专家们发生激烈争论。
  远在1947年,研制出被称为“科技恐龙”的SSEC(选择顺序控制计算机)而名噪一时的IBM董事长老沃森就说:“IBM在计算机这个新鲜玩艺上做到这样已经足够了。”IBM 360 系列计算机当时已经是尽善尽美,“见好就收”不但是某些专家的保守论据也符合已经垄断计算机市场的IBM公司的商业利益。所以反对微机的声音也曾喧闹一时。
  这个时候,名不见经传的Intel公司坚持走自己的路,开始开发微处理器。从20世纪70年代的4044第一片微处理器到今天的Pentium Ⅲ,Intel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成为世界最大的计算机芯片制造商。微型计算机也从当时毫不起眼的丑小鸭变成飞遍世界的白天鹅。历史无情嘲笑了反对微机的权威们。
#1    只开花不结果的第五代计算机
  20世纪70年代被称为第四代计算机的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出现后,计算机将向何处去是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非冯·诺伊曼计算机、并行处理计算机、光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各种各样的设想如雨后春笋出现,他们都声称自己是第五代计算机的方向。1982年,二战后的暴发户、财大气粗的日本在汽车和家电市场打败美国后也想在计算机市场与山姆大叔一决高下,由日本政府出面筹集巨资开发有人脑推理和学习功能、能进行模式识别、能获取知识、检索知识和更新知识、可以完成程序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的所谓第五代智能计算机。
  可是历史的发展不按东洋富豪的主观愿望行事,几乎在同一时间IBM推出了PC机,PC以它的开放性很快就赢得广大市场。由日本巨资支持的智能计算机曲高和寡、投入庞大,收效甚微。以PC 为代表的个人计算机则放下“昔日王谢堂前燕”的贵族架子,勇敢地飞入千千万万的寻常百姓家。计算机的发展由智能化向个人化转移;PC又向功能更强大的多媒体技术跃进。智能计算机的研究走进死胡同。第五代计算机的口号被Internet取代,日本的雄心计划实际已经胎死腹中。
  1992年,日本正式宣布第五代计算机计划结束。也许人类在人工智能(体现在IBM的“深蓝”)和并行处理技术上的某些成果可以安慰一下日本人“受伤的心”。
#1  “计算机不能处理汉字论”几乎使中国 “削足适履”
  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和无限发展潜力已经被世界和中国认识。计算机只可以识别和处理由有限字母组成的拼音文字,绝对不能识别处理成千上万的方块汉字是当时一切专家的共识。要发展计算机,必须改革汉字,使它拼音化。代表最新科技成就的计算机是一把悬挂在汉字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连绝对不崇洋的毛泽东也指出,汉字必须改革,必须走世界共同的拼音文字方向。中国成立了文字改革委员会,在简化汉字的同时,制定了作为拼音文字雏形的汉语拼音方案。但没有想到,微型计算机降临人间。几乎在一夜之间我们看到计算机识别、显示、处理和输出汉字竟是如此简单。过去认为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解决起来却如水到渠成一样自然。从汉字键盘,到键盘输入的“万码奔腾”,又到语音输入、手写输入、笔形输入……多种方法的成功实现,使曾经威胁汉字生存的“计算机不能处理汉字论”已经成为人们遥远的回忆,没有人再提起它。埃及修建阿斯旺高水坝时保护尼罗河古迹举世瞩目;长江三峡的文物拯救全国关注,而几千年文明结晶的汉字的成功保存这一伟大成绩却轻易地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对容易得来的重大胜利漠不关心也许是人类的一种习惯。现在我们发现:汉字包含的信息量要大大超过拼音文字,在将来的信息处理技术中,汉字可能是最佳字符。汉字字符对儿童学习和大脑、智力发展,有比拼音文字不可比拟的作用,已为学术界肯定。曾经在自己文字中一度废除汉字符的日本和韩国,重新恢复汉字符的合法地位。计算机汉化还为日韩等东方国家方块字的计算机本国化树立了榜样。不管将来汉字的前途怎样,现在我们应该对在计算机汉化工作中,作过贡献的中国知识分子致以由衷的敬意。
#1    千年大虫——Y2K
  20世纪计算机业损失最为惨重的失误就是千年虫问题。“千年虫”(Y2K)最近已经成为流行词汇。这个令越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越伤脑筋的计算机年代日期记载和表示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人们为了节省金钱。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存储设备的价格高昂,大约每GB达600万美元~1000万美元。在日常生活中将19XX简化为XX的年代表示法,人们并无异议。简化两位数的年代表示法能大大节省昂贵的存储设备,对计算机专家来说当然是何乐而不为。19XX简化成XX也就顺理成章。一条不起眼的“小虫”在人们的漫不经心中悄然孕育。并非没有人看出以后的问题,可是陶醉在计算机快速发展美梦中的人们想当然以为新世纪到来时,问题会水到渠成,迎刃而解。不料正是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电脑全面普及使小虫像癌细胞一样扩散到社会机体的全身。人们从噩梦中醒来时,小虫已变成恶魔般的千年虫。据权威估计,全球解决千年虫耗费的资金在3000亿~6000亿美元之间。为省小钱而花大钱是人类必须接受的苦果。人们喜迎新世纪时一些航空公司的经理必须飞在天空以安慰旅客;银行、交通、供电、自来水等公用事业的值班人员在提心吊胆地等待对付可能的意外;导弹核武器系统的控制安全更牵动世界的心……唯一不受影响的是那些还没有使用电脑的不发达地区和国家。“文明带来祸害”是对文明的多大讽刺啊!
#1  佛雷德·科恩打开了程序设计的“潘多拉魔盒”:电脑病毒
  1980年,美国南加州大学学生佛雷德·科恩设计了一段错误的计算机程序,想检验电脑程序是否可以自我复制和自我繁衍,并依附在其他电脑程序内,改变这些程序的运行和功能。他成功了并且获得博士学位。他当然不会想到:他打开了电脑程序中的潘多拉魔盒。1983年获杰出计算机成就奖的汤普生首次向公众公布电脑病毒的存在,同时将病毒程序公开。电脑大量普及,电脑程序设计由少数专家大师手中的专利变成广大爱好者的玩具。病毒从恶作剧小玩意开始恶性膨胀,一发不可收拾,到了像瘟疫一样蔓延:种类从几十、几百到成千上万;攻击文件、攻击系统……五花八门的破坏作用使人们谈病毒色变。CIH病毒甚至可以改写系统的BIOS使计算机硬件瘫痪。1999年4月26日全球CIH病毒大发作,据说几十万台电脑遇害。人类智慧的最新成果没想到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这真令人不寒而栗。但是我们坚信:良知总会战胜邪恶。未来除了日益发展的反病毒技术手段外,人们会找到用道德规范和法律武器来对付电脑病毒。
#1  电脑系统的歧路——专有系统
  时至今日,人们对专有系统已经相当淡忘。可是微机的孩提时代却是专有系统的战国时代。当时制造计算机的苹果公司,王安公司、斯巴利公司……用自己的CPU,自己的系统结构,自己的存储设备,自己的操作系统,自己的应用软件……形成自我封闭的独立王国。用户一旦选择某一系统就身不由己成为该国臣民。1981年蓝色巨人IBM进入微机市场,推出开放结构的IBM PC/XT 微机。硬件开放导致众多的兼容机厂商参与。软件开放也刺激了软件业的蓬勃兴起,DOS成为事实上的标准微机操作系统;比尔·盖茨的微软从几百美元资本的软件专业户变成具有几百亿美元的世界软件霸主。正当开放系统从胜利向胜利进军时,老大IBM出于商业利益,不满意那些小伙伴分享自己开拓的市场。亮出杀手锏:自认为性能优越的专有系统——PS/2;操作系统也和流行的DOS-WINDOWS分道扬镳,用自己的专利软件OS/2。小伙伴不理会老大的霸权,联合起来共同走开放道路。几年的市场较量之后,一边是开放系统的轰轰烈烈:PC/XT→AT→286→386→486……一边是专有系统的冷冷清清,无人问津。90年代IBM重新返回微机的开放系统,机会已不再属于它。“华人电脑帝王”王安和他的王安公司也扮演了悲剧主角,已经执美国文字处理机市场牛耳,又以具备中文计算机技术天然优势而进入中国市场的王安公司坚持自已的专有系统,以一花独放的方式占有市场。结果在激烈的市场战争中,节节败退。老王安死后,公司破产,成为电脑历史上的一次沉痛教训。
#1    昙花一现的NC
  因特网的出现使世界成了信息的地球村。网络化和信息高速公路是电脑的未来,谁也不会怀疑。“网络即计算机”风行一时。一些电脑公司追逐新潮流提出NC(Network Computer网络计算机):一切资源在网上。个人PC不需价格昂贵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只要联网的功能就足够了;NC将取代PC。一时间倡导者雄心勃勃,附和者跃跃欲试,可是响应者却寥寥无几。因为商业利益和知识产权的关系,把一切资源置于网络上谈何容易,何况倡导者不是出于崇高的乌托邦理想,而是出于纯粹的商业利益。硬件技术飞速发展,PC价格大幅度下降。NC的所谓价格优势也就丧失殆尽。NC由Net Computer变成了Not Computer(不是计算机),在风云变幻的市场里这一回用户真正扮演了上帝的角色。NC成了信息时代色彩美丽却瞬间即逝的过眼云烟。
  回首上一世纪电脑科技的50年,值得骄傲的成就当然远超过一些失误。前进中的失误永远不可避免。记住,学术权威和名家并非聪明一世,相信科学的无限潜力,但不能迷信权威的永远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