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问题
这次为中关村做“整容手术”的不是财大气粗的房地产商或者各种配套市场的建设者,而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国家科技部,他们的尚方宝剑是国务院《关于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按照规划,“中关村”的地理概念将不再是那片弹丸之地,而是包括了75平方公里的“中心区”、将近300平方公里的“发展区”和范围更大的“辐射区”组成的一片热土;“中关村科技园区”这个词变成了中国最大的“科技特区”的代称,早已有人称之为“中国硅谷”。
然而,村里人知道,“变脸”还只是表面上的。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真正要解决的,还是有关中关村本身的一系列问题。
#1中关村的分量有多重 ?
中关村之路如此辉煌。
1980年, 中关村诞生了北京第一家民营科技机构。
1988年5月, 国家正式批准建立北京新技术开发实验区。从此,成千上万的科技爱好者涌向这里, 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从市场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到产业模式、发展道路,中关村在改写着中国的科技发展史。十多年来,中关村已经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城”、“电子城”演变成为中国IT行业的中心。仅仅1998年,中关村内的IT企业营业收入就高达415亿元,其中软件产业销售额占全国的43%,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0万元。
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中关村作为中国高科技产业特区的龙头地位不可动摇,也许下面的一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
在中关村里企业数量平均年增长26.99%,技工贸的总收入年增长率为42.58%,工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8.66%,利润的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5.08%, 上缴利税的年增长率为40.47%,出口创汇的年增长率为45.92%。不论从哪个方面,中关村的发展势头都可以用可喜来形容
难怪很多计算机爱好者一来北京就跑到三环以外的中关村,去朝拜他们心目中的圣地。
中关村与自己昨天的纵向比较,的确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如果作一横向比较,就使人不那么乐观了。号称“中国硅谷”的中关村,全部IT企业1998年50亿美元左右的总销售额,差不多只相当于美国硅谷一家二流公司当年的销售额。
#1中关村缺不缺技术?
这仿佛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但村里人知道,事情并非那么简单。
十年前,王选的激光照排系统把国外同类产品赶出中国出版市场;十年前,王辑志的四通打印机一度成为计算机的代名词;十年前,倪光南的联想汉卡为中国计算机界赢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 十年前,严援朝的CCDOS、王永民的五笔字型、吴晓军的2.13、求伯君的WPS在中文信息处理方面的卓越贡献让微软的中文DOS6.22成为一个失败产品。在那段时间里,中关村技术创新的确令世人瞩目。
可十年后的今天呢?不论是鲍岳桥的联众,还是丁磊的Webmail系统,都无法达到前辈的高度,我们很难找到当年那样激动人心的产品。
同样,我们也很难找到让人激动,有足够技术含量和国际声誉的公司。
联想之路,已从“技、工、贸”转向“贸、工、技”,它走到中国电子百强第一的位置。长城最近获利不菲,就称自己走的是“技、工、贸”道路,其实它如果不是“捆绑”上了IBM,它的技术优势还真不明显。不得不承认,长城生产出的海量存储器技术含量很高,利润很好,但那终究是IBM的技术。方正是一个有技术含量的企业,但它在汉字激光照排上所表现出来的优势,集中表现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后来……
理论上,中关村有国内最顶尖的大学,最丰富的人力资源,中关村地区有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68所,在校学生30万人,有以中科院研究院所为代表的各级、各类科研机构213家,两院院士人数占全国院士总数的36%,每年产生辐射全国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数千项。可是十年来, 中关村创造奇迹的速度并没有和其技术资源、人力资源的地位相符。
难怪很多人感叹,中关村成功的不是技术。
#1中关村缺不缺资金、人才?
一般人认为,中关村不缺资金,更不缺人才。但答案却是否定的。
1998年的某个时候开始到现在,“融资”这个词几乎成了中关村乃至整个IT界最时髦的词汇,联想注资金山,实达注资铭泰,Intel注资金洪恩,CA注资金辰……
软件业如此,网站更是如此,新浪、网易、搜狐、CPCW,中国网站的四大天王都相继接受了风险投资。
资金的问题曾经是制约中国IT、制约中关村发展的不可回避的问题,而风险投资的杯水车薪使这个问题变得既尖锐又实际。
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人才的频繁跳槽让企业头疼不已。一批一批的人才离开了中关村的企业,到了待遇更好的外企,到了待遇尽管不是更好但是可以解决房子、劳保、户口等问题的国营公司,这无疑对于创业中的中关村企业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可是,中关村的老板们只有无奈。
旧的中关村面临拆迁,对于几乎所有中关村企业来说,“变脸”后,国家的新政策虽然有可能让所有的中关村企业松一口气:调整软件企业的增值税使得软件企业有了更多积蓄开发经费的机会;“进京工作寄住证”制度和新的职称评定办法使得中关村的技术人员不再是另册上的“黑户”;中关村企业上市指标不受限制;建立科技风险投资机制使得科技企业看到了希望。但资金、人才的问题肯定还会继续困扰着村内的大小企业。
#1中关村不仅需要“变脸”,更需要“变心”
上市指标不限、职称评定破例、进京户口放松……在苦等了若干年之后,中关村终于迎来了创办企业最好的外部条件,逢上了最好的创业机会。可是,当机遇、才华、资本这些办企业的基本要素都具备的时候,当中关村大部分企业觉得自己什么都不缺,可以挽起袖子大干的时候,中关村的老板们会突然发现自己其实还缺乏办企业最关键的因素——办企业的方法。
这一点,在9月的中关村暴露得尤为明显。中关村的三大明星企业——联想、方正、四通都相继发生了人事变动或股份纠葛,联想解聘了总工倪光南,被称为黄金搭档的王选和张玉峰之间也产生了矛盾;四通的变动更大:10月9日,四通掌门人段永基离开了任职8年的总裁位置。 还有众多的昨日明星企业惨淡经营和停滞不前……每一个以中关村为荣的人都应该冷静冷静。
中关村的公司们现有的思想方法和体制改革步履艰难才是阻碍发展的症结所在。中关村缺这样,缺那样,归根结底是缺一个良好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关村,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变脸,而应该在体制和机制上狠下工夫,这样的“变心”才能真正解决中关村的一系列问题。
“变脸”容易,“变心”难。在经历过许多失败以后,大家已经意识到,企业决不是谁想办就能办得了的(不用考虑盈亏和利润的企业除外)。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和拥抱中关村的问题,让中关村早日拥有一颗奔腾的心。这也应该是所有关心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