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的硅谷

Author: 陈宗周、熊晓鸽 Date: 1999年 第16期 08版

    陈宗周:晓鸽,编辑部又出题了,还是要我们谈谈硅谷。我的记忆中,这个话题已经谈过多次了。
    熊晓鸽:在美国的媒体上,硅谷也是一个永远新鲜的话题。因为在那里每一秒钟都会冒出不少关于IT的新闻。再说,你本周刚从硅谷归来,也一定有新鲜的感受。
    陈宗周:四月底的硅谷,樱花盛开,阳光和煦,春风劲吹,看到一树树宛如云霞的花朵,我感到春天里的硅谷充满生机。
    熊晓鸽:你把今天的硅谷比喻为春天有一些道理。这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建筑工地。如果与北京、上海等亚洲城市相比,硅谷的建设算不上红火,但要是以美国的标准看,这里可以称得上是大兴土木了。
    陈宗周:即使这样,硅谷的房子还是不够用。我有一位朋友刚从东部的俄亥俄州迁到硅谷南部的圣何塞,他的住房花了50多万美金。他说,类似的房子,在俄亥俄州只需7万美金。硅谷房价高而且供不应求。我这次住在斯坦福大学所在地帕洛阿尔托,附近有一处房子要出让,消息刚传出,立即有十多个买主去竞争,大家千方百计去打动卖房者。其中一人说:“我有一个女儿与你女儿一样大,她非常喜欢你女儿曾经住过的房子……”房子的价格并不便宜,要100多万美金,但购房者之间的竞争却异常激烈。
    熊晓鸽:房价高说明这里的人气旺,也说明这里的收入高。不过,据我所知,硅谷的企业不景气的也不少。韩国前几年有不少的大企业像LG、现代等都纷纷进入硅谷,但最近听说他们有的想撤离硅谷。
    陈宗周:但是我看见荷兰飞利浦公司的一片楼群正在加紧施工。对IT厂商而言,硅谷是强磁场,也是淘金的富矿。
    熊晓鸽:每个时期来硅谷淘金的人出发点都有所不同。上个世纪,人们来到西海岸真的是为了黄金。本世纪30年代,HP公司在帕洛阿尔托成立,揭开了硅谷电子工业发展的序幕。从那时起到50年代,来硅谷“淘金”的人都是在电子设备厂工作。1958年,硅谷的仙童公司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1971年英特尔公司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只微处理器,从60年代起,半导体公司在硅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少人在这类公司“淘金”。1978年,Apple公司推出AppleⅡ个人电脑大获成功。后来英特尔公司又成了个人电脑最主要的芯片厂商。围绕个人电脑的各种软件、硬件产品在硅谷大量生产,硅谷更吸引了世界各地大量的人涌向这里“淘金”。
    陈宗周:我觉得最刺激的硅谷淘金热始于1995年8月,这个月的一天,在硅谷望山的Netscape公司上市了。分析师们事先估计每股股价不会超过15美元。可是一开盘股价就直往上冲,一直冲到71美元,当天以58.25美元收盘,创造了美国股市的一个奇迹。从那时起,大家都开始在Internet上淘金了。在硅谷,与Internet有关的公司正像60~70年代的半导体公司和80年代的个人电脑公司那样大量涌现,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那天,当我们驱车路过当年显赫一时而如今很少被人提起的国民半导体公司时,真有一种大江东去的感觉。因为,车行不远处,就是今日硅谷最耀眼的明星Yahoo!。(^160801a^)
    熊晓鸽:Yahoo!的确太出风头了。这个月,它的MarketValue(市值)快接近500亿美元了。有人计算过,以Yahoo!公司的1000多名雇员平摊,分到每位雇员头上的财富(市值)超过3000万美元!可以作为比较的是,Intel平摊到每个雇员的市值不过是300万美元。就连鼎鼎大名的Microsoft,这个数值也只有1000多万美元。在“人均市值”上,Yahoo!是Intel公司的10倍,是Microsoft的3倍。但是,Intel公司1998财年净盈利60亿美元,Microsoft净盈利63亿美元,而Yahoo!才刚开始赚一点小钱呢。
    陈宗周:在硅谷,很多人都说股市已经疯狂了,谨慎的买家都不敢再买Internet股票。以前,别人老是说Microsoft透支了100年后的钞票。而与Yahoo!相比,Microsoft的股价却显得十分温和而理智,一点也不疯狂。
    熊晓鸽:这种疯狂也具有历史意义。Yahoo!的崛起,是否是一支风向标,表示硅谷正在经历一场新的革命?继半导体产业、个人电脑产业之后,一个新的产业,即Internet服务业正在硅谷乃至全美国蓬勃兴起。
    陈宗周:正是如此,人们认识到围绕Internet的信息服务业(IB,即Internet Business)是浩翰无边的巨大市场。恐怕还只是这一两年间的事情。Netscape公司在这一点上有惨痛的教训。
    熊晓鸽:Netscape失去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陈宗周:去年11月下旬,我到硅谷的第一天,正是Netscape与AOL(America Online,即美国在线公司)谈判的日子。我与《硅谷时报》社长黄致远先生一边在谈话,一边不断有各路记者传来那边谈判的最新信息,我们仿佛亲临现场。当天AOL兼并Netscape成为事实,黄先生止不住叹息:Netscape一年前是何等风光!
    熊晓鸽:Netscape最致命的弱点是没有看到Internet服务业的大市场,而一心只凭当时自己在浏览器软件上的绝对优势与Microsoft争夺软件霸主。据说,Netscape鼎盛时期,初出茅庐的Yahoo!曾希望与之合成一体,但Netscape居然不屑一顾。这个例子正好说明它看不到IB这个市场。
    陈宗周:在硅谷,今天还有不少人为Netscape惋惜。我们特意去参观了Netscape的一大片楼群,恐怕有二十幢吧。与Yahoo!的一幢楼相比,显得很有气势。可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司的资本不在于拥有多少土地、厂房、办公楼等资源,而在于你拥有多少知识、创意。如果当初Netscape把Navigator浏览器像IE那样免费发送,如果它能想到像Yahoo!、Amazon(亚马逊)等公司那样抢占Internet服务业市场,恐怕就没有今天的Yahoo!和Amazon了。也许Netscape今天真的能与Microsoft一争高低了……
    熊晓鸽: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但Internet服务业的确对硅谷的今天和未来的产业产生很大影响。你这次还到过西雅图,听说过Amazon的神话吧?这几天,IBM的PC部门几年间一直亏损的消息被披露出来,Compaq公司股票大跌,Intel等公司也受到影响,但Amazon的股票却大涨到190美元。
    陈宗周:我在西雅图采访了一周,我想在以后向《电脑报》的读者谈谈Microsoft、Amazon和西雅图这个软件之都的有关情况。但我知道,在Internet服务业上,硅谷丝毫不比西雅图逊色。例如,在硅谷,就有能与Amazon在网上拍卖这一业务竞争的E-Bay公司。Yahoo!如此强大,可是在硅谷也还有类似的公司Excite等与之竞争。在硅谷,从事Internet服务业的是一大群公司。
    熊晓鸽:硅谷的不少公司也因Internet而重现生机。最典型的例子是Oracle,这家以关系数据库而闻名的公司,在90年代中期曾陷入困境,最惨的时候,公司的市值减少一半。但Internet给Oracle以新的机会。由于它的数据库是网站海量数据存取和电子商务的理想跨平台产品,所以受到网站的追捧。目前,全美十大门户网站清一色用的是Oracle数据库,而十大电子商务网站有九家采用它的产品。Oracle因Internet而重新走红,它又成为销售额达80亿美元、市值410亿美元的硅谷软件巨头。Sun公司一度也不景气,但凭借Internet好风,它那以Java技术为核心的一系列产品一路走红,1998财年的销售额也达到105亿美元,市值为400亿美元。像这样的例子,在硅谷层出不穷。
    陈宗周:几年前看硅谷,总想先看Apple、HP等硬件制造厂商,总认为这些公司才是巨头公司。但今天在硅谷,Apple公司一年销售额才60亿美元,市值仅45亿美元,而且近三年内每年平均负增长率为19%,已远远被Oracle这类软件公司抛在后面。就连创办60年,为硅谷奠基起着决定性作用的HP公司,尽管拥有12.3万雇员和47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但市值却与只有1000多名雇员的Yahoo!公司相差不到一倍。Cisco公司人数不及Intel的四分之一,销售额也只有后者的三分之一强,但这家以Internet产品为主的公司,市值也快和Intel看齐了。这些数据给人以强烈反差,使人感到在Internet的旋风席卷之下,硅谷的变迁实在是太大了。
    熊晓鸽:你谈到Internet给硅谷带来的变化,总像是看到春天里的似锦繁花,难道看不到这是浮起来的一大堆泡沫吗?
    陈宗周:当然有泡沫经济的成分。在硅谷,一位朋友愤愤不平地问我:凭什么AOL的市值是迪斯尼的两倍,前者拥有的一切,后者几乎都拥有;而前者没有的,后者却还拥有很多。难道仅凭一块Internet的标签就可卖高价吗?我同意他的意见,许多Internet公司是凭标签在卖钱。但是,也有不少朋友告诉我,正像人们买Microsoft的未来一样,大家也在趋之若鹜地为Internet的未来付钱,Internet未来是一幅无比诱人的图画。
    熊晓鸽:Internet的未来的确很灿烂。现在美国的新名词不断出现,E-Business(电子商务)、E-Commerce(电子商业)等等,甚至还出现了New E-Conomy(新经济)这样的新词,这里大写的“E”当然是电子的意思,说明未来的新经济是基于电子技术,也即是基于Internet的新经济。从这个意义上看,Internet的未来是不可估量的。
    陈宗周:美国目前还只有50%的家庭用上电脑网络。发展的空间依然很大,而Internet的应用领域,更是无限广阔。以前人们总说,美国是装在轮子(指汽车车轮)上的国家。以后,应把美国称为装在网络(Internet)里的国家。硅谷正进行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Internet革命。
    熊晓鸽:有个问题不知你想过没有。当硅谷这场Internet革命完成之后,当软件业和Internet服务业成了硅谷产业的主流之后,硅谷还能称为硅谷吗?
    陈宗周:当然还叫硅谷,因为,这一切都是在硅片上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