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爱迪生 比尔·乔伊

Author: Date: 1999年 第13期 04版

    比尔·乔伊(Bill Joy),44岁,Sun公司的创始人之一(^130401a^),也是公司的“技术哲人”,负责公司研究与开发。这位二十年前的编程奇才,始终在创新的第一线推波助澜,并且是技术新时代奠基人。人称他是硅谷最聪明的人,被《幸福》杂志称他为“Internet时代的爱迪生”。他与比尔·盖茨堪称当今IT业的双臂。不同的是,盖茨以超级财富来证明自己,而乔伊则靠技术创新赢得声誉。最有意思的莫过于——这两位比尔恰恰是两条战壕里的生死对头。
#1    出手不凡
    “比尔很小的时侯,就想知道任何事情的任何方面,甚至包括许多他还不需要知道的东西。我们尽其所能回答他的问题,如果答不出,就只能给他一本书。”比尔的父亲威廉·乔伊说。他是一名教师,后来成为商业教授和股票经纪人。
    1954年乔伊生于密歇根州,是长子。3岁时他就开始阅读,4岁进入幼儿园,5岁就开始做高等数学作业,然后开始频频跳级。由于他比同班同学小许多,因此他父亲很担心他在社会阅历方面的不足会影响他的发展。但他看起来很快乐,就这样“飞”过了学生时代。13岁时,他曾花了一个晚上就记熟了元素周期表,15岁时就从学校毕业了。
    在密歇根大学中,他邂逅了计算机,那是在课外时间,他给一位教授打工。这位教授正在实验多处理器的平行超级计算机。当他要上研究生时,三个计算机科学的发祥地都录取了他:斯坦福、加州理工学院和加州伯克利大学。
    乔伊的选择显示了他的精明。他选择了伯克利,不是因为学费便宜,也不是因为那是反越战抗议的温床(当时是1975年,乔伊并不关心政治)。“我去伯克利是因为三所学校中,它的计算机设备最差,我想这使我更能发挥创造才能。”
    技术领域第一次意识到乔伊的才能是在他进伯克利不久。他和几位计算机系的同学在DEC的计算机上摸索,为Unix操作系统修理“Bugs”。他们将“补丁”汇编在计算机磁带上,开始为其他大学提供拷贝,每份要价50美元。
    当时计算机文化刚刚萌芽。这种谋利行为显然还十分古怪。当时唯一能够得到的个人计算机,就是邮购的Altair套件。计算机爱好者们为了使用计算机,常常到大学里去“乞讨”上机时间。1976年,伯克利购买了另一台DEC的机器,是最新的VAX。不久,乔伊就和他的伙伴们开发出自己的Unix版本。这比他早期的“产品”要精美得多,乔伊将价格涨到了300美元。虽然每套系统价格在20万美元以上,但VAX很快成为大学研究所最热门的产品。一种省钱的办法就是从DEC购买没有软件和磁盘驱动器的裸机,而从第三方获得较为便宜的软件和外设。乔伊很快成为闻名全系的最聪明的企业家。他还写了一份题为“如何购买VAX”的指南,在各计算机中心广泛流传,其中就有如何省钱的内容。
    1978年,乔伊的Unix小组击败DEC的编程人员,夺得了五角大楼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ARPA)的合同,乔伊才开始意味到自己的价值。这个合同就是开发软件,使VAX机能够联到ARPA的网上(也就是后来的因特网)。这使乔伊改变了过去小打小闹的作法,开始认真学习和完善网络软件协议。这些协议在Unix中经常要使用。
    显然伯克利Unix的成功,肯定会让计算机业有一天来敲开乔伊的门。这一刻终于出现了。1982年,刚刚从斯坦福拿到MBA的科斯拉(Vinod Khosla),带着他的同学麦克尼里(Scot McNealy)以及另一位斯坦福电气工程的高才生安德烈斯(Andreas Bechtolsheim),来到乔伊拥挤的办公室。科斯拉打算开一家公司,来推广安德烈斯的一项发明:廉价但功能强劲的台式机,名为斯坦福大学网络(简称Sun)工作站。
    虽然安德烈斯的工作站正是他梦想中的机器,但触动乔伊的并不是这个,而是因为这给他提供了一个急转弯的机会。因为当时他正十分苦恼,一方面,学校对他蒸蒸日上的Unix业务加以限制,使他连办公室也无法扩大。另一方面他的博士论文进展缓慢,虽然已经攻读了六年。所以在几周内,他就同意与他们合作了。
    虽然工作站领域的竞争已十分激烈,但Sun公司还是一夜走红,迅速崛起。它生产的工作站既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快的,但却最便宜,而且设计卓越,可靠性好。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乔伊的Unix软件。不久,该软件更名为Solaris。在六年内,Sun的收入就跨过了10亿美元的大关,这至今仍是硅谷的记录。
    成功为乔伊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财富。1986年,Sun公司上市,乔伊的股票当时就价值千万美元以上。“这笔数目看来我花不完了。”他回忆道。
    但是他的聪明这一次失算了。他看到当股票经纪人的父亲手下的不少客户都损失惨重,因此没几年他就卖掉了大部分股票。也就是说他再也没法享受未来亿万元的利润。如今麦克尼里的股票价值已达10亿美元以上,而乔伊的股票几乎少到难以进入公司的股东档案中。当然,乔伊也不是穷光蛋。他与硅谷最有名的KPCB风险投资公司的多尔(John Doerr)关系非常好。近几年,有许多利润滚滚的基金会都拉乔伊入伙。别人问他究竟有多少钱,他的回答是:“比大多数人的猜测要少,但比我所需要的要多。”
#1    小镇修炼
    作为公司首席科学家和技术主管,乔伊从80年代后期就开始在公司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要开始面对各种杂事,比如会议预算,同意或否决研究项目,雇人和解雇人,平息内部争斗,当然还有大量的会议要他去暖暖椅子。他已经为公司建立起网络和Unix软件的标准。他想着手芯片设计,当然这个项目并不理想。
    他想离开硅谷到旧金山或许有帮助。于是他在旧金山买下一套公寓。但一切无济于事。1989年10月旧金山发生大地震,也震醒了他:也许又得来个急转弯了。他急切地想远离硅谷,到偏僻的小镇去,给自己更多自由的时间。麦克尼里对此没有加以反对。乔伊和一小队研究人员很可能在公司毫无影响,实际上,他走后,影响反而更强了。他是Sun无可争议的技术哲学家,最佳的例子就是Java。虽然他本人并没有亲自编写,但这是他80年代中期的主意,并配备了最优秀的程序员来设计。原先名为Oak,想用在交互电视上。因为乔伊认为有了它,消费电器和便携设备就可方便联网。
    Oak有些超前,交互电视也失败了。大受打击的Oak小组都分散到别的项目中。但1994年,因特网开始爆炸性崛起,乔伊认识到Oak正是让互联网更具交换性的理想技术。在Aspen,他有充裕的时间来为Oak规划技术和市场策略。接下来的故事已在业界反复传诵:Java如野火般燃起,连死对头微软也不得不接受它。Sun专门设立附属公司来推广Java;IBM有1000余名编程人员为Java工作;KP公司投资1亿美元支持Java应用程序的开发;大学纷纷开办Java编程课;乔伊也成了Java的代言人。
    “Java表明,即使一个小小的比尔也能推动你的公司大大前进。因为在问题与洞察力之间,他总能找到最短的距离。”谢米德(Eric Schmidt)说。最近,他将乔伊拉进了Novell的董事会。“如果你能得到比尔给你的洞察力和见识,你就能节省大量的金钱和时间。”
    乔伊最新的成就是Jini。这主要源于他的家庭影院系统出现的问题。他想将计算机之外的更多设备联接起来。Jini可使包括打印机、电视、CD机、数码相机等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联到网络上,甚至包括手机、PDA等无线通讯设备以及使用Java芯片的各种装置。Jini包含有Java写成的简单程序,可以使任何联网的小装置实现自己的功能,并且由其他设备来使用它。Sun已联合了索尼、飞利浦等消费电子巨头以及施乐等外设厂商。第一批具有Jini功能的打印机、硬驱等外设将于年内问世。而Jini最激动人心的应用还是在无线通讯中。
    比起其他由他“培养”的技术来,乔伊对Jini格外钟爱并为之骄傲,因为它能为普通百姓简化网络的应用。Jini是乔伊率领的约40人的开发小组,在马萨诸塞州完成的。“这很好地说明了,在硅谷以外工作,并不意味着你就此完了。”
#1    他并非闲云野鹤
    显然乔伊不喜欢“流放”这个词。但乔伊的确是在一种特殊的环境下工作的。十年前,他离开了公司总部,来到Aspen小镇,建起他自己的研发实验室(Aka Sun Aspen Small Works)。实验室更具私人性质,没有多少人。因为乔伊想做小东西,对Sun公司不重要的东西。重要的事情可由公司2万多名员工去完成。
    起初这小队人马出台了“4MY”计划,内容涉及微芯片设计、网络理论等。后来,Aspen又成为长期项目Java受挫时的避难所。这里与世隔绝,远离尘嚣。“我们处在中世纪的黑暗时代。这是公元900年,中世纪的计算机技术,除了网络,就没有更好的东西了。”除了盖茨的Windows仍在拼命复杂化外,Ted Nelson的Xanadu,施乐PARC的Smalltalk,以及David Gelernter的Linda等项目,都要建立全新的系统,乔伊也要为网络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以改变现今网络的复杂和混乱。
    [预告:阿伦·凯是Smalltalk面向对象语言的发明人之一,也是面向对象编程思想的创始人之一,他还是笔记本电脑最早的构想者和现代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的建筑师。在技术天才篇之六中,我们将向大家介绍这位PC革命的预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