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脑的翟导演

Author: 黎和生 Date: 1999年 第5期 01版

  不想用电脑的导演,不是好导演
                                       ——题记
#1电脑一家
      那天,我打电话给翟俊杰导演的时候,他正在北京延庆县的一处外景地指挥拍摄《西藏风云》。
  他告诉我说,他家新添了一台东芝笔记本电脑。接机那天下午,他特意从拍摄现场偷空儿跑回家,与全家人共享“添丁”的快乐。
     11月,翟导因为执导的《长征》荣获“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到重庆参加电影节,被记者逮个正着。
  他自述原来对电脑也不了解,后来被女儿、儿子和夫人强拉下水,一不小心真爱上了电脑。他的女儿翟小乐,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刚刚分配到武警电影艺术中心,是单位上出名的“电脑通”。儿子翟小兴常跟着他在外拍片,对电脑的喜爱不亚于小乐,一有空就跑到姐姐那里去,比试谁打字打得快,乐在其中。夫人张春茹在八一电影厂《中外军事影视》杂志任编辑,喜欢在电脑上编排稿件,最擅长的是麻将游戏。记得有一天,翟导打电话回家去,夫人正忙着“棋牌乐”,根本没有一个人在家的孤独感。翟导对电脑感激不尽。
  一家人都是电影人,同时也都是电脑的拥趸。翟导一家,电脑一家。(^050101a^)
#1“我是一个电脑爱好者”
  去年12月26日,联想科技公司与电脑报在重庆举办“东芝笔记本电脑拆装大会”,想请一位著名导演来串场,我想到了翟导。
  翟导正巧在成都拍片,听说是为笔记本电脑“作秀”,他一口答应下来。从成都到重庆有300多公里(高速公路),翟导起了个大早(早上3:00),带上儿子小兴和演员储智博(在《西藏风云》中饰演一团长)风尘仆仆往重庆赶。那天大雾,上午10:00了,太阳光还照不下来。翟导为了在上午9:30以前赶到重庆,提前了2个小时赶路。
  当翟导出现在会场上的时候,观众被一身戎装、捧台电脑的翟导给震住了,人群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他告诉观众,“我是一位完全彻底的电脑爱好者,爱得很深……我一家人都是电脑迷,电脑给我们家带来无限乐趣……我不想成为电脑文盲……我从大雾弥漫的成都赶来,来表达一个电影人对电脑的热爱。”
#1导演要有电脑意识
    下面是记者与翟导关于电脑、电影的一段对话。
  记者:翟导,你同意电脑电影这种提法吗?
  翟导:我不同意。什么是“电脑电影”,电脑只是一种工具,电影是反映时代的艺术,在信息时代,电影当然要借助电脑这种高科技工具。电影要用到许多电子设备,比如摄像机、录音机、播放机,你能说电影是摄像电影、录音电影吗?电影就是电影。
  记者:你对美国大片中的高科技合成技术怎么看?比如《泰坦尼克》、《侏罗纪公园》之类的电影。
  翟导:我也喜欢看美国“大片”,带着一种学习的心情、崇敬的心情。
  这些“大片”都不同程度地动用了高科技手段,比如泰坦尼克号沉入海底那一刹那,没有电脑,根本就无法展现。《侏罗纪公园》,完全虚构的恐龙故事,观众被迷得如痴如醉,没有电脑,哪里去找恐龙,恐怕只能用大象扮演恐龙了。
  我的观点,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当它需要电脑技术的时候,导演就要有电脑意识。
  记者:据你所知,中国有没有采用电脑协助拍摄的电影?
  翟导:应该有。前几年听说张建亚要动用电脑重拍《大闹天宫》,不知什么原因停拍了。
  我在拍《长征》的时候,就动过借助电脑的念头,先是在大陆找做这方面业务的公司,没找到,后来找到台湾一家公司,对方要价几百万人民币,一算,我一共才这么点儿碎银子,只好作罢。
  记者:如果你有一台电脑,你主要用它干什么?
  翟导:存资料,特别是电影剪辑。干导演这行,非常需要研究人家的东西。人家为什么这么拍,有什么讲究,这些都值得思考。有电脑(笔记本电脑)后,我在外出拍片时可以带一些VCD、CD片,闲暇时欣赏欣赏。
  呵,还可以发电子邮件,给朋友、亲人发个信什么的,用不着跑老远去找邮局了。当然,我这电脑里面还要装一两个游戏,那种简单的,工作之外,找点儿乐趣。
  记者:如果给你2亿美元,你能拍出《泰坦尼克》吗?
  翟导:恐怕不能。一是我有2亿美元,肯定要省着用,多拍几部片子;二是,我自认为电脑意识还没有达到那个程度,还不能让高科技与传统电影很好地融合。
  记者:中国导演中,用电脑的多吗?
  翟导:还不多,还处在观望状态。我有句话,可以讲出来,“不想用电脑的导演,不是好导演”。有点绝对。
     编后:我们希望用更多的精力来关注民族电影的未来,以及中国影人对未来的思考。中国的导演、演员们,如果连电脑的意识都没有,在民族电影与好莱坞的抗争中,恐怕只能陷入《迷失的世界》。
  世纪末的1999,我们将目睹迪斯尼的《花木兰》驰骋中国,而我们的孙悟空却无法《大闹天宫》。只愿这些伤感别伴我们到下个世纪。
  这就是我们发表此组文章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