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怎样录出来的
大家都知道,拍制一部电影有两个过程: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我们现在用电脑,主要都在后期。而拍摄的时候,还是模拟式的方法,用磁带。这样,立体声的录制就很繁琐。在录音时,我们除了录口形外,还要录左边、右边以及四周环境的声音。用这个方法,一部立体声电影要使用20~30条声带,比如:拍一个场面,三个人说话,每个人的口形就要一条声带;如果是战争片,战争场面要录下来,人说话的口形要录下来,还有后景的部队、车辆行进的声音都要录下来,这些用单声道是解决不了的。
影片都要先经过编剪,编剪的过程中就把声带翻出来,对着画面,导演和剪接师根据影片的情节、要求,把它剪好,反复审查。片子定了以后,按过去的工艺是对口形,然后,根据画面把枪、炮、风、雨、雷、电的声音带剪好,用磁带剪,这要浪费很多磁带。在美国,没有搞荧屏工作站前,一个录音间有四五十台环音机,一条带子上就只放一条声音,磁带本身浪费很大。
配音时,画面放得很小,这时就开始剪声带,一条带子上面就只能带3条声带,根据画面,这里是个炸点,就配上爆炸声,这里吹风就配上风声,这里下雨就配上雨声。剪完以后,不够了,再倒回来,再放磁带,再剪。整个工艺过程很繁琐,很累人,周期也很长。
在美国,电影录音都是分段、专业化的,根据分工,各自负责前期现场录音、录口形、录音乐、录音响(像配马蹄声等等),到了混合时还有专门混合的录音师,不像我们一杆子插到底。拍《席卷大西南》,从前期到最后完成影片光学声带的过程,一共就两个录音师。当然,后来还有搞效果的同志,还有荧屏工作站的工程师,那里有一个车间,很多人,但两个录音师,再加上一个助理要一直负责到底。如果没有现代化的技术,这也是难以想象的。(^023301a^)
#1 有荧屏工作站后好多了
我们八一厂的荧屏工作站设备是1997年下半年才引进来的,一共有两套。现在我们的录音制作,前期还是现场录音,而后期制作则采用了电脑技术。有了荧屏工作站,剪完片子后,把画面转成一个录像带,可以控制时码,根据时码画面就可以走了。一边看画面一边操作,声带处理的时候就很直观。而且,工作站的音响设备本身就是立体声设备,左右声道、环绕声道都有了,声音一加进去,就可以听到声音的还原。
用老式方法剪效果的时候,只有一个很小的喇叭,听单声道不能听多声道,现在看来相当落后。有了荧屏工作站,一盘带子可以做8个声道,再加可以做16个声道,再加为24个,可以不停地做下去。放上录像带,把口形调到工作站里去,以前要是口形错了一点,在磁带上很不好找,也不知道错了多少,但在工作站上一看,差多少,一显示时码,然后一调,就把声带错过去了;要改个词,把原来的词抹掉,在工作站上一处理,把新词加上去就行了。修改起来很方便,而且可以输入信号,马上试听,听了以后感觉不满意可以马上消掉它,重新再录。一场戏做完了以后,回来一放,整个效果就出来了。出了工作站以后,进棚就可以参加混合了。混合就是把数码带装上,对上时间码,用电脑控制,进行合成、编码。把6个声道编码成2个声道,在放映时再解开还原成6个声道。数码技术在我们荧屏工作站上的应用绝对为电影的制作带来了很多好处;电脑应用在荧屏工作站上绝对是非常优越的。(^023301b^)
#1 还可以方便地去掉噪声
电脑技术的应用还有降噪。磁带本身就有噪声,就是空磁带跑也能很明显地听出来。这种噪声在电影里是很难处理的。噪声在多声道的电影里一叠加,那观众听什么呀?那不烦死了。现在电脑处理就没这个问题。像听磁带和CD盘,比较一下,CD盘绝对没有这些声音。
另外是拍摄过程中录下的噪声,我们想过很多办法去降噪。一是剪掉。二是碰上不能剪的,就用别的适合这个时代和气氛的声音压住它。比如:正拍着,突然传来一声狗叫,狗叫又和我们的内容情节不符合,怎么办?我们在现场拍摄就是把老乡们的狗啊、猪啊什么的牵走。但有时还是有其他声音插进来,像汽车声、摩托车声,《席卷大西南》主要是在成都、重庆两地拍的,这些声音都特别多。这时就可以把镜头转向画外,加上部队运动、行进的画面,送文件的传令兵开摩托车的画面,用声音压掉就完了,看电影是看不出来的。实际上在电影制作中有很多这样细小的东西,很讨厌。但现在电脑的声音技术对这种处理是比较成熟的,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它的声音的波形显示得很清楚,可以衔接、DOUBLE(叠加)、延时,相当方便。要加个音、换个音很容易在电脑中找到,一粘贴就行了,这些都在实际操作中大量应用。
#1 电脑让电影轻松地录出来
数码技术对电影音响制作的质量有相当大的提高作用,现在数码技术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了。在国外,很多声音录制好以后,可以保存起来建立声音库,需要的时候直接调用就行了。像战争片里的枪炮声、马蹄声等等经常要用到的声音。只是我们现在还不行。我们需要资料还要把磁带拿出来,用录音机放,然后输进工作站进行处理。国外的就可以直接联网调,用了网络技术,随时可以调用,替换,非常简单、方便。像我们现在那样,磁带多抹几次,磁粉也容易掉,这样资料本身的声音就损失了,但是使用电脑、数字式的就不牵涉这个问题,数据损坏了还可以修复。
我们国家应该在这方面加强研究。我们也有电影科研所,但在这方面研究得还不够。需要的设备、资料我们都得花钱到外国去订,我一直希望能在更多方面用上电脑技术,让录音工作更简单,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