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人的OA故事
广州 蔡惠 女 办公室秘书 90年代初,我在海南岛一家国营大旅游公司市场销售部工作。当时整个公司只有我们市场部配有长途直拨电话、传真机、四通打字机等办公用品。我们市场部的几个外联人员神气得不得了,感觉就像有千里眼、顺风耳一样。港澳台、东南亚、欧美市场,根本没有距离感,一个电话打过去,OK,找到要找的人。
就在我们这些以前家里连电话都没有装的“暴发户”,在那里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快乐时,老板发话了。“少打长途电话,尽量以传真代替电话”。原来,有的外联人员非常勤力(当时公司也提倡外联人员和客户保持良好私人关系),和客户讲电话难免发发嗲、放点儿电,一讲就晕掉了,半小时过去了不知不觉。老板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据此发出指令(一个团做下来才赚几个钱?打电话给打掉了)。并进一步具体指示:发传真给客户要象写情书样认真,具体可以看看蔡惠写的传真。我写的传真像情书?连我自己也赶紧翻出以前写过的传真来看。写是写得还可以,看着感觉很舒服,但老板也有点夸张。从此,哪个外联人员打长途,老板就在旁边走来走去,卡着表,吓得他们赶紧放电话,不敢打了。我也因为知道“柴米贵”,写“情书”有功,升到市场部主任。可见当时长途直拨虽好,但“想说爱你不容易”。
90年代中,我调到现在的工作单位。记得当时办公室才刚刚丢掉手动铅字打字机,换上四通机。
1997年下半年,办公室配了电脑。不久,广东省高教厅外事处迈出一大步,率先让各高校外事部门连上因特网。广州作为一个沿海开放大城市,很多人在很勤奋地推因特网,也造就了像我们这样一些网络发烧友。
想当年在海南岛,发一个传真到国外,起价就是几十元;有长途也一般不敢打,怕花钱。更怕老板。现在要传信息到国外,文字、图片、声音你都可以用EMAIL打包发给对方。如果你用上一个好的收发电子邮件的软件,几十封信会在两三分钟内发得干干净净,而你用的仅仅是市话费。我以前的上司钟老板,要是知道办公室现在用上了因特网,那么省钱,恐怕睡着了也会笑醒吧。
#1第二个故事 有时间喝茶。
宁波 三立 男 普通职员 我知道《电脑报》有个OA专刊,但OA代表什么意思,就不是很懂,猜想大概是“办公自动化”。对于办公自动化,分开理解,办公就是处理公务,在不是很忙的情况下还可以喝茶、看报;而自动化就是人不用干活。所以连起来,办公自动化就应该是:喝茶、看报由自己完成外,其他的事就不用做了!当然这只是个笑话,而且实现起来有点困难。
电脑是一个很基础的“办公自动化”的代名词,前些年,无论什么单位,只要上级对其要求实现办公自动化,首先可以想到的是买电脑,小单位买一台,装个WPS打打字,或是上级发下个打印工资报表的软件。大单位可以多买几台,办公自动化就此实现。
其中有不少单位,在实现“办公自动化”若干年以后,得出一个经验:该去买个打印机了!好象还应该买几个软盘。
这实在不是笑话,而是一个进步,至少说明人们开始懂得输入、输出了。新买来的打印机可以打印公文、同样也能打印情书!软盘可以备份数据,也可以拷贝游戏。这大概就是信息交流的最初表现吧。
接着,大家知道了扫描仪,调制解调器,最后知道了网络。
最近,在与本世纪末最初上网的一批朋友的交流中,很容易得出的一个结论是:信息交流是实现办公自动化的根本。
归根到底,可以知道办公自动化其实是这么回事:围绕着电脑,扩充它的输入、输出设备,让信息从该来的地方来,到该去的地方去,然后你就能喝茶、看报——还有一条,别让电脑罢工。
#1第三个故事 不与人斗的SOHO族
连云港 张强 男 体育撰稿人 常常想起笔走纸上写作的时光,也常常想起在单位那不长的日子。但也仅此而已,我并不留恋,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换句话说,做个SOHO族,蛮好。
当年我毕业后,在几度谋面不理想的工作后,终于决定靠码字吃饭。时至今日,当我进入我的卧室兼办公室(也就是所谓的Small Office Home Office)内,心中会陡生一股豪气:我“出道”时只有两千块钱,只能借债购买电脑,一度拆东墙补西墙。如今,还算高档的电脑、电话、传真机、打印机、扫描仪等等一应俱全。而且,现在收入不薄,名气在圈内已打得颇响。如果你经常看体育报刊,应该很熟悉我的文章……走到今天,我这个SOHO族还没有悔意。
如果说SOHO有好处的话,我觉得有两个:首先就是不与人斗的清净,不像朋友们老跟我抱怨像集体办公的那般嘈杂,并且颇多人事梗阻。一个人安静地写作,放段音乐,还是很惬意的。写至高潮,感觉手敲键盘像弹钢琴,思游万仞,这是我在单位从未找到而在家中经常感受到的。再一个好处就是自由,可以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说不准的某个上午或者下午,不想写了,我会“躲进床上成一统”,看自己想看的书、电视或者影碟。而且一周下来,总有两三天能“攒”下来,对于爱看书的我,用来读书,真是不亦乐乎。
当然,做个SOHO族也很孤独,但是幸好我有我的女朋友以及其它一些朋友聊天、喝酒吃饭,感谢他们。做了两三个月后,我通常会出去,到北京、上海、南京等地,会会圈内的朋友。只是,有时一出去,难免会耽误自己还算繁忙的工作,所以我正考虑配置一台笔记本电脑,以及更换一部手机,以便实现“移动办公”。
#1第四个故事 在讨厌中成长
重庆 张释月 女 外企职员 我在一家外资企业的办公室里负责内勤工作。记得刚来上班的时候,办公室里有一台386计算机,里面装有WPS和CCED。可我当时不会打字,更不懂电脑,公司虽然是刚刚才组建的,但办公室的其它同事年龄都偏大,几乎没人懂得计算机。当然这个任务理所当然地落在我的头上,“年轻人嘛,学新东西快。”领导拍拍我的肩,一副任重道远的模样。无奈,我只得“当之无愧”地accept it。当时,我的几个好朋友常常在一起谈论计算机,特别兴致勃勃,唾沫横飞,完完全全地置我于千里之外,所以我特别讨厌电脑。可是,现在的工作中需要打印大量的文件和图表,我只得买来一本计算机入门教材,从头开始学打字、制表。
当然,光学打字、制表是不够的。有时电脑出点故障,一天的劳动成果全被cancel掉了,心疼得让人直掉眼泪,那种无辜的感觉可真是太难受了,于是又逼着自己学习更多有关计算机的知识,以免遇到类似的情形束手无策。就这样学着学着,最后干脆跑到大学的计算机系里学习计算机的专业知识。资料统计工作,以前要花上几天功夫才弄得出来,一旦要求统计的项目变了,又得把成千上万的数据重新计算,而现在,只需将所需的项目敲进去,数据便很快调出来了。大大简化了工作,更是节约了不少宝贵的时间。
真诚感激那些写出如此出色软件的朋友,更谢谢那些发明和改进计算机的人们,他们把博大精深的数学与物理学结合得如此完美,创造出人类文明的精华,实在让人折服。
#1第五个故事 君子动口不动手
承德 陈志清 男 高校机关干部 第一次接触“OA”这个名词的时候,除了觉得有些洋气袭人外,眼前马上出现了这样一个镜头:人往电脑前一坐,一说话(甚至不用说话?),屏幕上就显示出一切你想要的,然后打印机就把一切打印出来了,所谓“案牍之劳形”,该是农耕时代官府小吏们的一句劳骚。
从心里讲,从大学刚毕业时的WPS到CCED到WORD5.0、6.0到今天的WORD97,联系自己的经历,我几乎以为自己已经实现了办公自动化(至少半自动了吧)。
我在一所高等专科学校的机关里工作,坐班。每天的工作好像主要是打字,画表。我四年中文系的才情全都在“ABCD”的键盘上一点点敲没了,这点我很恐惧。另外也恐惧自己因用不熟WPS(或者熟了也没用),把表画得一塌糊涂而惨遭加班的厄运和女朋友的白眼。后来出了个CCED,“制表问题”终天得到了较圆满的解决,十分高兴,逢人就推荐自己的经验。可惜好景不长,聪明的生产商为了倡导用正版软件(可能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保护知识产权,这让人佩服之至),过了一段时间就要提醒你用原装盘确实一下,而全校部门机关,当时据我所知,只有两张正版盘,后来索性连一张也没有了。无奈啊,无奈,长叹之后,终于没有抵挡住比盖那双隐藏在眼镜后面的狡猾眼睛的诱惑,可耻地爬上了Word系列的洋车。
又及,在本稿完成的第二天,一个哥儿们给我装了个IBM ViaVoice,但话筒没装好,毛病可能出在声卡上。要不找头儿换个声卡?或许,我距离只需在电脑前一坐的“OA”已经只有几百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