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科技业的隐忧

Author: 迪章 Date: 1998年 第49期 05版

#1硅谷变得穷了
  一年多前,硅谷的高科技公司生气勃勃,当地上市公司的股价节节上升,内部员工不少靠公司股票选择权(Option)的奖励致富,基本薪酬反而微不足道。但遇到公司业绩不振,股价波动而不前进的话,拥有股票选择权等于没有进账,即使最终稍有微升,算起来也不过是一笔小数目。不少高科技人士,今年“摇身一变”,不再是百万富翁,而是一个低薪雇员。硅谷区内豪宅买卖开始冷清,连办公室空置率也多起来,硅谷的气压骤然降低。
  高科技股价有升有跌,但近期走势颇为诡秘,与以往不同,高科技股未遭到亚洲金融风暴打击时,在英特尔(Intel)、微软(Microsoft)、IBM、Dell、Compaq、Oracle等等带动下,气势如虹地直线上升,上升速度快,支持力稳固,可是自亚洲市场有问题之后,多种高科技大股跌得人们焦头烂额。Oracle去年底曾因亚洲业绩不佳消息的打击,即日股价下泻近三成,接着今年初英特尔与Compaq亦同样出现股价大幅波动。若不是高科技股靠今年以来成长的Internet企业股飚升支撑,加上近期IBM自购回股票而引发的科技股价涨势的话,相信更多业内人士要因此节衣缩食。
  故事还未说完!据美国权威人士顾问公司Challenger,Gray&Christams调查指出,全美国高科技业正卷入裁员风暴之中,高科技三大行业:电子、电脑及电信,今年1至9月期间,总共裁员达14万多人,反观去年同期的裁员人数只有3万多。
#1裁员多、股价高背后的意义
  也许,高科技业的裁员情况,不代表这个年头赚得比以前少。也许美国企业界是效率与业绩为先,把裁员当作企业调整的手段,在某些条件下,裁员可能带来更大的竞争优势。有一些高科技企业人士认为,IT业已进入产品的成熟化周期,这个周期的环境趋向白热化竞争,行业之间已非单凭科技优势较量,而是以经营优势分高下。各大公司只能从低成本、高效率出发,这不排除更多的合并收购,以及“人力节省”方案的推出,这个行业还会有一浪接一浪的裁员潮涌现。
  假如这个论据成立的话,我们对高科技产业至少还可以抱有谨慎的乐观态度。美国的高科技业可能正处于过渡转型阶段,裁员甚至是优化企业的行动,裁员人数增长,与高科技股价升幅成正比。不过,保守的市场人士却一直认为美国高科技早就存在了“亚洲泡沫”的因素,亚洲金融风暴之前,差不多所有升势亮丽的美国高科技大公司的股价,是因为预期亚洲市场表现良好而上升,投资者受到“亚洲市场概念”才追捧几家大公司股票。Oracle去年底的股价波动,正是受到亚洲市场负面消息直接影响,英特尔、Compaq等公司,其亚洲因素同样重要。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电脑及半导体公司近期宣布的裁员决定,重点是放在亚洲区,例如HP就对亚洲市场作了一番新的部署。
  那些新兴Internet企业股价近期大幅上升,造成了美国科技股大牛市的现象,市场研究人士为此大肆批评,指出这些动辄股价上升十倍八倍的“概念性”企业,根本未曾有正确的指标出现。更有甚者,最近的美国科技股升市期间,主力生产DRAM的Micron股价竟由去年6月最低的20.25美元,反弹至上月底的36美元,但DRAM市场依然低迷。英特尔6月的股价低至65美元,最近又挑战90美元,重回100美元最高位有望,可是市场人士还未找到值得如此大幅上涨的基本因素,英特尔年初裁员3000人的决定,依然按计划执行。
  美国科技股类的好景,基本上可以代表全球高科技业市场的乐观,但股价的升涨实在有不少投机因素夹杂在内,单看股价表现,不去深究市场基本因素,将会使全球高科技业的前景气氛,出现不必要的扭曲。
#1美国化、全球化、亚洲化?
  美国媒体在亚洲风暴期间,对亚洲经济奇迹数落不少,几份权威的经济刊物,更把美国的高科技业塑造成为全球经济指路明灯,报道不少亚洲国家相继到硅谷取经。
  除了上期的《远东经济评论》(Far East Economic Review),《新闻周刊》(News Week)更以全球十大科技城市为封面故事,在检阅全球高科技产业之余,不忘把美国头上的光环再抬高一些,因为就算不计硅谷,只是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IBM、Dell、TI、Motorola的大本营)、波士顿、盐湖城、西雅图,就有近一万家高科技企业,这显示到下一世纪,美国在经济与科技领域上,依然是遥遥领先,美国足以输出一套新的“高科技文化”向全球推销。
  《新闻周刊》不客气地把名列十大高科技城市的新加坡狠批了一下。新加坡是按照自己的一套国家指导式的科技建设行事,多年来一直成为亚洲国家的模范,可是面对亚洲金融风暴,情况难免低沉,相对美国高科技强势下,却被指为不足为训的科技城市。
  很少人肯清醒地反省一下,发展四十多年的美国高科技业,近十年才取得的惊人成就,以及拥有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力,身为“不足为训”的亚洲市场,其实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单靠一个国家不可能主导全局,更何况每一个国家的条件与环境均与美国不尽相同,美国高科技文化意识未免膨胀了一点。
  在市场、人才、科技、资金的全球化互动下,大家都要战战兢兢地合作经营,合力共取成果,美国高科技业并不是因为亚洲金融风暴而显得一枝独秀,反而我们要更加注意一些基本因素。极度自由的全球化金融经济,现已证明有先天的泡沫危机在内,崇尚创新自由、利润为先的美国高科技文化,是否无懈可击?希望美国的权威媒体,与我们另作一番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