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彩纷呈——’98显示器回顾

Author: 徐捷 Date: 1998年 第47期 38版

  1998年,显示器市场走过了一段很不平凡的路,无论是在技术创新上,还是在市场营销上都有许多特点,下面我们主要从技术和市场两个方面对1998年显示器进行一下回顾和总结。
#1技术篇
#1  ●15英寸显示器已成主流
  在尺寸的选择上,15英寸显示器已成为市场绝对主流,14英寸显示器已从去年70%的市场份额跌至今年的46%。虽然单从尺寸上比较,前者仅比后者大一英寸,但实际使用面积却大了20%~30%,而且性能上也提高了很多。在800×600的分辨率下,15英寸显示器的垂直刷新频率一般可以达到85Hz,这是14英寸显示器很难达到的。85Hz是VESA标准的刷新速率,在85Hz或85Hz以上,显示器才无闪烁感。15英寸实际上已经成为家庭购买显示器的首选尺寸。
#1  ●数控技术日臻成熟
  目前,显示器的控制方式分为模拟式和数控式。模拟式显示器的许多功能都通过一排旋钮来调节 ,它所能达到的功效很有限,而且模拟器件多,出现故障的机率也大,往往使用数年后,就会产生接触不良的现象,导致图像不稳定,而且旋钮不能提供记忆功能,显示模式一变,屏幕数据就得重新调整,十分不便。比较高档的机种还采用了同屏显示OSD调节,OSD通过屏幕菜单来选择功能和显示工作状态,与数码式调节相比,功能更强、操作更简单、界面更友好。MAG在1997年推出的飞梭单键控制系统,今年已在国内被普遍采用,如爱国者、AOC、EMC等,这种调控方式巧妙地把控制功能集中在一个键上,只需一转一按,所有功能就可以实现,操作更加灵活便捷。^473801a^
#1  ●显像管技术更加完善
  在显像管上,SONY特丽珑的霸主地位似乎很难动摇。由于采用了特殊的柱面显像管,使显像管在左右方向完全为平面,而在上下方向也近乎平面,所以给人一种很舒适的感觉。LG的未来窗、三菱的钻石屏也各自施展本领,三菱钻石屏在柱面管的基础上增加了四倍速动态聚焦技术,使显像管的四个边角区域的显示效果与中间区域显示清晰度均能达到完美,但目前成本还降不下来。LG的未来窗号称超平面,据业内人士透露,尽管广告做得满天飞,但在国内真正见过此款机器的人数实在是太少了,因为没有成品可卖。这两款显示器在1998年均未对特丽珑的垄断地位产生动摇,估计1999年这两个公司会发起攻坚战。据说NEC也出了一款,索尼可要小心应战了。
  1998年的高档机种上大多增加了色温调控。具有色温调控技术的显示器,可以通过无级调节独立的红、绿、蓝三原色,让用户更方便地调整屏幕颜色, 使不同种族的人、眼球不同颜色的人,都能感到舒适。 色彩调节中还有一个High-End级的功能,就是三色会聚调节,用户可以直接调节产生三色电子束的会聚,以产生边缘锐利、清晰干净、色彩准确的图像,全球可以做到此项功能的机种寥寥无几,目前国内大概只有MAG的715T具有这种调节功能。
#1  ●LCD液晶显示器隆重推出
  在今年年中晚些时候,更多的LCD液晶屏在广大用户面前亮相,IBM、优派以及年底推出的爱国者LCD,都在市场上引起了广泛关注。^473801b^
   液晶显示器采用的是TFT液晶板。液晶,是一种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物质,当两端加电压时,液晶分子呈一定角度排列,通过不同角度的折射光和反射光成像,由于它本身并不发光,所以,液晶屏不会使操作者有目眩的感觉,不会有光线直射入眼的刺痛感。同时,液晶板完全呈平面状,所以画面不会有任何扭曲、变形。其显示原理决定了LCD液晶屏不会有辐射干扰,这恐怕也是它受宠的重要原因。而且液晶屏厚度只有5cm,重量一般在3kg 左右,底座面积还不及一个电话大小,真是娇小玲珑,让人喜爱。只可惜身价过高,普遍在万元左右。虽然LCD具备了进攻传统显示器市场的实力,但CRT厂商们可不肯善罢甘休,三星等厂商已开发出超短颈CRT,据说显像管厚度在6~8cm之间,样品已面世,这让各CRT显示器厂商们松了口气,但因成本较高,目前尚无法具备商业竞争能力,但从长远来看,液晶板的成本仍会高于CRT成本。
#1  ●健康问题更受关注
  在1998年,人们越来越关心自己的健康和环保问题,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显示器的辐射问题。显示器的辐射伤害已是人所共知,在尚未有权威验证的情况下,还无法解释在显示器前长期工作的男性大多喜抱“千金”这一现象。在国内销售的厂商一般对辐射问题尽量避开。目前显示器的主要标准有:FCC、UC,即美联邦通讯委员会及美国保险人实验室电磁兼容和安全标准;DHHS,即美国联邦政府设立用来规范家用电器设备的电磁辐射标准;CCSA,即加拿大标准协会的安全标准;ISO9247-3,即欧洲通用标准;MPRⅡ,即瑞典国家测量局制定的、现已成为世界标准(主要针对有关静电、电子及磁场制定的测试标准)。另外,TCO是由瑞典专家联盟推出的对低辐射和环保最严格的标准,同期推出的还有NUTEK省电标准,这两项标准对显示器要求近乎苛刻,目前通过的厂商寥寥无几,而目前在美国无TCO认证的显示器是不能销售的。
#1  ●电视显示器(TVmonitor)挑战传统显示器
  1998年无疑还有一个焦点产品,就是很多厂商已经投产并推出了大屏幕TVmonitor。显像管点距一般是0.4~0.5mm,尺寸从21~34英寸不等,这种号称集电脑显示器和电视功能为一体的庞然大物,虽然在1998年并未给市场造成多大的冲击,但其发展前途被普遍看好。国内像黄河、长安信息、厦华、牡丹等公司都已有成品销售,国际品牌只有MAG和ADI向中国市场投放了少量产品,这种TVmonitor的最大特点是分辨率可达800×600(这对一般的计算机使用者也够用了),同时可以接收计算机的数字信号。 
#1  ●17英寸显示器将成为明年的热门货
  随着WIN95、WIN98的风行和各种游戏软件及显示卡的迅速更新,也带动了显示器日益高档化。17英寸显示器的有效使用面积比15英寸显示器大了50%,所以在17英寸显示器上跑WIN95当然要舒适一些。可17英寸显示器因价格过高,1998年上半年的市场份额还不足4%,但到下半年,随着一些品牌的价格下调,推动了17英寸显示器市场的发展,美格、飞利浦、爱国者、三星等纷纷推出了3000元以下的机种。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华旗资讯推出的爱国者700A在中关村的售价仅有2180元,这款采用了LG或三星显像管,具有高档货才有的独立的色温调控技术。这款显示器在中关村成为众多DIY爱好者们追求的俏货,只可惜目前货源偏紧,据说华旗在中关村的每个直销点每天只能分到5台。
  由于14英寸显示器价格都在1000元上下,看来15英寸显示器彻底淘汰14英寸显示器的日子应该为时不远了,大宇已把一个月产20万只14寸显像管的生产线转产15英寸显像管,而日本年底将全面停产15英寸只生产17英寸以上显像管,毫无疑问,17英寸显示器会是1999年的热门。
 #1市场篇
#1  ●价格战导致显示器价格年底狂涨
  1997年年底,彩显价格狂降无疑给1998年埋下了痛苦的种子。进入1998年4月份以后,随着14英寸彩显销量的萎缩,显像管生产厂针对CRT的产量均作出调整,韩国的LG、三星等厂商倡导全球六大CRT厂商对14英寸显像管实行限产并涨价。1998年7月,国际市场上的14英寸A级显像管的价格还只售360元,8月就涨到了420元,9月涨到460元,11月底涨到500元,从而使14英寸彩显价格一路攀升。实际上,1996年、1997年就一直有这类倡导,但终因众心难调而未果,但这次厂商们却如此齐心,显像管一涨再涨,直到11月中旬已连涨三波,而且无人“放水”。1997年的竞争使14英寸显像管在国际市场一直低于成本销售,此番显像管生产厂扬眉吐气,却苦了显示器生产厂,有实力的大厂均斥巨资购买显像管,尽量屯积显像管,拖延向最终用户变脸的那一天。可是库存早晚有耗尽的一天,到十一月中旬,各知名品牌的彩显均比七八月份上扬了100元~200元不等。国内的如EMC、爱国者、长城、AONE等知名厂商的14英寸数控彩显的价格均上调至900元。15英寸彩显价格大多也上调100元,而17英寸飞利浦,包括107G、107S,则全面断货。
#1  ●品牌之争更加瞩目
  显示器行业已进入微利时代,产品价格周旋不大。在国际市场上,有的公司痛苦地向全世界宣布退出显视器战场,国内显示器生产也发生重大架构转变,先是5月份一家厂商因漏税被查封,原来内销过两万台的市场立刻被大小厂商瓜分。然后,一些不知名的厂商因为显像管成本过高而被迫转向使用下线管(即大厂生产线甩下来的不合格显像管,据说中国市场消化了全球80%的下线管),从而转入低档市场的拼杀,由此走上了无服务、拼价格、蒙客户的不归路,难以走入良性的品牌经营。目前,知名度比较高且实力较强的国产品牌,也只剩下苏州飞利浦、天津三星、爱国者、Aoc、小太阳、Wescom、Aone、厦华等几个品牌,而各知名品牌在各地的分销体系经过两年激烈而有序的市场竞争,也各自“据地”。所以,1999年应该是各品牌显示器各显神通、推行全国性市场活动的一年。关于显示器的详情,请参阅“走进中关村”网站:http://www.intozhg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