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采访王俊博
主管一家年营业额5亿多新台币的企业,这个老板说不上大,也不能说小。王俊博就是这个“不大不小”企业的总经理。
面对面采访智冠科技老板王俊博的念头虽然由来不久,但这次在北京的相逢,却纯属邂逅。^384301a^
70年代中期,台湾经济步上快车道,从高雄科技学院化学工程专业毕业的王俊博,与几个同学合伙,决心开一家化工厂。“搞化工厂,既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又有钱赚,”王俊博说,“我们迫不及待想大显身手”,结果,野心勃勃的王俊博们在开了2~3年化工厂后,发现做企业并不是“有专业,有激情”就能做好的事。王俊博审时度势,果断退出。由于个人对音乐的喜爱,又买下已有20年历史的亚洲唱片公司,惨淡经营了6年多,学到了不少行销经验。
80年代初,电脑业在台湾成了人见人爱的行业,施振荣与宏基的大红大紫,诱惑着不少怀抱野心的年轻人投身电脑行业。王俊博回忆说,“大多数电脑业人士把目光盯在硬件,特别是贩卖电脑整机这些业务上,很多人靠卖机器赚了钱,没有多少人想到或愿意去做软件,因为那时候的软件几乎没有产权保护,大家都是在拷贝”。
#1高雄乡下的孩子
王俊博的父亲是高雄乡下渔村里一位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王俊博是家中老二,有一个姐姐、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创业时,二弟在中央大学攻读数学专业,三弟正在念高中,他的创业基金几乎全部来自父亲靠教书挣来的微薄家底。所以,王俊博说他创业十分谨慎,生怕撞上“竹篮子打水”那种生意。
#1从“做代理”开始游戏生涯
经过长达一年之久的考察、思考,王俊博和几位同仁力排众议,决定进军当时很不被人看好的游戏行业。为了减少风险,王俊博他们选择了“先做代理,再开发自制游戏”这条路。
王俊博解释说,“台湾企业强调永续经营,都希望在这一代开创的事业,能够像树根一样,子承父业,子子孙孙发达下去。做欧美游戏的代理,虽然仍有一定风险,但总比自己搞产业稳妥一些。”
话虽如此,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谁会乐意让你代理他们的产品呢?80年代中后期,台湾的盗版风之盛,绝不亚于时下中国大陆的情势,欧美游戏公司眼睁睁看着台湾市场这块肥肉,既拿不出什么好的办法,也不愿轻言放弃。
1986年8月,智冠科技终于与美国SSI公司签下全球第一张授权重制中文版游戏代理经销合约,终于可以把人家的英文游戏汉化后再包装上市。
在SSI取得突破后,智冠科技在一年内陆续签下了美国EA、Activision、Access、Lucas Art等近十家电脑游戏厂商的重制代理经销合约。
几年代理生涯,使智冠科技不但规避了盗版风险,而且开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四通八达的销售渠道。在他们与被代理公司的良好合作下,台湾的游戏市场逐渐云开雾散,卖游戏也有得银子赚了。
#1自制游戏《三国演义》一炮而红
智冠科技事业的春天,应该从1991年算起。那一年,靠做欧美游戏代理辟出一条“金光大道”的智冠科技,突然在3月份宣布推出自制游戏《三国演义》,并打破游戏界只在报刊杂志上做广告的惯例,花去大笔“银子”在电视台猛轰,平地掀起一股“三国热”。
《三国演义》前后一共卖出了17万套,是台湾电脑游戏史上最卖座的游戏。表面上的销售辉煌实际上还是其次的,最令王俊博倍感振奋的是,《三国演义》的风行,为智冠科技在台湾、祖国大陆、东南亚以及华人地区,无意间培养出一大批“三国迷”,这批“三国迷”才是智冠科技的真正财富。
#1独具慧眼 与金庸签约
《三国演义》一炮而红,更加坚定了王俊博开发中文游戏的决心。
在笔者看来,王俊博真正的大手笔是与金庸签约,将其风靡全球华人区的武侠小说改编为电脑游戏。全世界到底有多少“金庸迷”,王俊博说不清楚,可能也没有人说得清楚。但王俊博明白一点,中国人的血液里有“侠肝义胆”的传统,从这种角度看,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说的爱好者。
1993年3月,王俊博与金庸签约,并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推出第一部金庸系列游戏《笑傲江湖》。正像王俊博预计的那样,这部游戏大获成功,一个月时间就出了5万套,一大帮金庸小说的爱好者,同时成了智冠游戏的拥趸。王俊博尝到了历史、文化游戏的甜头,这条路,他是铁了心要走下去了。
#1从不让人接送的老总
王俊博是在智冠科技北京公司接受老编面对面专访的,时间是1998年9月25日。智冠电子北京公司总经理张志宏是老编的好朋友,他急匆匆地打电话找我,“王总到北京来了,有一上午的空闲时间,你赶快过来吧”。
那一天,智冠在北京大华电影院召开“《风云》电影演员与观众见面会”,在港台如日方中的影星郑伊健将出场。老编对歌星、影星兴趣不大,但采访IT界成功人士的兴趣,却丝豪不逊于那些“追星族”。王俊博正是我要追逐的“IT名星”。
王俊博告诉我,《风云》创下了一周出货7万套的新纪录,体验版、完整版都卖得很红火,是智冠科技自《三国演义Ⅱ》、《金庸群侠传》之后卖得最火的游戏。
单从销售额来说,智冠科技已经是中文游戏的龙头老大了,很有影响的第三波、大宇排在智冠之后。
位居中文游戏第一大公司的总经理,人前人后,“王总”、“王老板”的称呼,王俊博无时无刻不在享受。可就是这位王老板,每次从台湾来大陆,如果没有很重的行李,几乎从不让人到机场去迎接;走的时候,也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自己坐出租车“走人”。智冠北京公司的老徐告诉我说,有一次他奉公司指令开车送王总去机场,走到清河,王总怕耽搁公司的业务,自己下车打了个“面的”去机场。
#1王俊博访谈录
^384301b^
◇老编:智冠自制游戏绝大部分都属于中国历史文化题材,角色很传统化,比如杀富济贫、行侠仗义之类。请问这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考虑?
◆王俊博:作游戏需要一个文化氛围,剧本、美工、音乐、程序师,哪一样弱了都开发不出好游戏。众所周知,游戏的尖端技术在欧美,不在亚洲,更不在中国。我们凭什么与欧美游戏竞争,只有打“文化”这块牌。文化是堵天然的屏障,我们做起来得心应手,欧美公司却像瞎子摸象。
中文游戏当然是我们自己做最好,你总不能等着欧美公司来为中国人做游戏。
◇老编:你怎么评价日本的游戏?
◆王俊博:日本的电脑游戏,总的来说赶不上欧美,但日本的电视游戏却是全球第一,这是很大一笔财富,一旦全部移植到电脑上来,将对世界游戏业产生很大的影响。事实上,欧美一些公司已经在买任天堂、SONY、世嘉的一些电视游戏版权了。
◇老编:中文游戏最需要从欧美、日本学习的是什么?
◆王俊博:学欧美的创意和技术,学日本的美工、动画,这是中文游戏最需要注意的学习领域。
◇老编:智冠的最大竞争对手是哪一家?
◆王俊博:智冠志在全球,所以没有必要把台湾的同行看成对手。事实上,台湾的游戏公司各有特色,产品间的“同质性”很低,大家共同的学习对象几乎都是欧美日,欧美日又几乎不搞中文游戏。
要说智冠有竞争对手的话,那可能是消费者,因为消费者可以选择任何一家的游戏,你要把他们争取过来,使他们认同智冠的游戏。
◇老编:作为一家游戏公司的老板,你最怕出现的情况是什么?
◆王俊博:Bug(虫子)。游戏越搞越大,场面越来越壮观,哪一个地方没有测试到,就可能藏着“虫子”。新游戏上市那几天,我是诚惶诚恐,生怕接到用户报告“又发现一只大虫!”。
◇老编:《三国演义Ⅱ》当时迟迟不能上市,是不是在开展捉“虫”行动?
◆王俊博:程序师们好大喜功,搞了很多复杂的东西,测试版发出去后,发现很多“虫子”,为了捉虫,上市时间不得不一推再推。庆幸的是,《三国演义Ⅱ》市场反应良好,前后卖了近15万套,为公司进账不少。
◇老编:游戏出了Bug,你们一般采取什么措施?
◆王俊博:以前就是换盘,现在Internet风行,多采用“网站下载”的办法。通过杂志的配套光盘附送“补丁”,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老编:游戏是个投入很大的产业,你们采用哪些方法去降低风险?
◆王俊博:项目实施以前一定要深入考察、讨论,我们有个经营决策委员会,经常讨论游戏的制作、研发、营运环节,各个环节都议透后,才由制作部门去具体策划、生产。产品的具体上市时间由营运部门决定,他们最熟悉市场。
游戏的上市时机很重要,如果碰上同行的强档产品同时推出,自己的好产品因此被冷落就是一件很糟糕的事。不过,我们这次上市《风云》,正碰上电影《风云》热映,时机就很好。
◇老编:智冠科技除了做游戏软件外,还有两本很有名的游戏杂志,即《软体世界》和《电脑游戏世界》,有人说你们又做运动员,又兼裁判,你个人怎么看?
◆王俊博:做软件和做媒体,实质上有许多共同之处,都走的是出版这条道,因此他们的销售渠道可以共用。智冠又有媒体,又有生产,又有渠道,做起事来确实要顺畅些,比如《软体世界》发行量在台湾第一,是智冠游戏很好的一个宣传阵地。但智冠绝不敢滥用媒体的信誉。当说人家产品好的时候,我们也从不含糊;遇到自己的产品不争气,还得板起面孔,像父母教育小孩那样,加以训斥。
你说完全公平,当然没有那么理想化。毕竟评论者本身仍有个人的主观意识存在。
◇老编:你怎么看待盗版对游戏的影响?
◆王俊博:盗版害人,危害产业,这是不争的事实。台湾这几年对盗版打得厉害,软件产业的环境不错,但大陆软件市场在亚洲还是算好的。泰国、越南、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盗版都比中国大陆猖獗。智冠科技曾于1993年在泰国开分公司,1996年不得不退出,那里的用户根本没有买正版软件的习惯。
印尼、泰国,完全没有本土的游戏公司,我曾经几次参观过他们的电脑市场,全是卖盗版的,无人监管。
智冠科技创业时,台湾的盗版也很猖狂,但我们通过宣传,去影响地方政府,影响消费者,终于打造出一个繁荣的正版游戏市场。我希望大陆同行们要坚持下去,去适应,去做工作,市场总会好的。
◇老编:你个人的事业目标是什么?
◆王俊博:我是从高雄乡下渔村一步步走出来的,当初创业时也没什么远大目标。既然智冠科技已经在中国游戏业创出了一片天地,我的目标就是使智冠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中文游戏开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