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同胞的智慧

Author: 田华东 Date: 1998年 第36期 02版

#1一
  1998年还没结束,纵论业界风云早了点,但相信各大媒体在来年之初指点国内风云时,来自台湾的NOVA在中关村惹的是非绝对算得上号。^360201a^
  由于NOVA在302、320、332路公共汽车上打出“现在买电脑,马上要后悔”广告,导致中关村内不少公司以“不平等竞争法”为名状告NOVA。
  一审的结果是以NOVA向中关村15家厂商赔款55万元。随后又出现令人惋惜的局面,NOVA的两家合作商顶新和百脑汇因种种原因谈崩。一时间又是新闻不断。
  为什么一个NOVA会让中关村那么多人愤然?为什么大家又对NOVA那么感兴趣?除了NOVA人生地不熟,时机把握得不对之外,是不是还有些其他的原因呢?
  NOVA的做法说白了就是用卖电器的做法来卖电脑,没有货源,就去请行业内最顶尖的公司到我们的商场来,一个不愿意就去请第二个,第二个不行就去请第三个……用户不懂电脑,不要紧,NOVA给你做免费的培训;用户怕售后没保障,到NOVA来,这有牌子有场地,你还怕什么?
  也许问题在于,NOVA的这些做法恰恰击中了中关村内许多倒腾机器者的痛处。倒机器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销售渠道的畅通才能为产业茁壮成长提供支持,这两年只要是个角儿的都把渠道建设喊得震天价响。但我们必须思考的是,我们应该如何倒。
  如果我们比较一下国内其他行业的纷争,我们会发现电脑行业,特别是中国的电脑销售行业缺乏创新。十年前我们是一个铺子,一个当口,加上几条横幅,几张广告,十年后我们是不是还是这样?十几年间,我们的电脑爱好者出了一拨又一拨,我们的电脑应用水平也看着往上翻,但我们的销售行业(尤其是硬件销售)却惊人地岿然不动,缺少变化。
  我们缺乏一种求变的心态。
#1二
  NOVA的风波刚平,施振荣又携着它的XC理论到大陆布道。
  与钟琼明、郭阳道相比,施振荣名头更大。IT领域22年的长跑,使其领导的宏基成为亚洲最知名的企业及全球第三大电脑制造商;他个人也被《亚洲周刊》尊称为“高科技之神”,并先后被《商业周刊》、《世界经理人文摘》等权威刊物评为全世界25位最佳总裁之一、全球15位最能创造时势的企业家等。
  不过,更让大陆IT人士为之思考和反省的是施振荣给大家带来的XC理论,即专用PC、家电化的PC。
  施振荣每次访问大陆都引起巨大的轰动,是因为他为华人夺得至高荣誉,是华人IT圈子里当之无愧的业界领袖?还是因为他每次都能给我们带来让人振奋、耳目一新的理念,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
  我们对NSP、MMX的追随是那么起劲,一年到头的跟着人家喊,感觉好像又是咱苦孩子翻身做主人,总算可以借此攀上个皇亲国戚什么的。可实际上呢,还没回过味来,人家Intel却戛然而止,另觅它路,我们只好再一次帮人义务做托。我们喜欢用与世界同步,喜欢用站在巨人肩膀上这样的词汇,这种词汇在人家发布新的处理器或新的操作系统时用得最多,可我们的同步是真正的同步吗?同步的话,微软的Win98在中国会卖到1998元,比老美的还要贵上一倍?
  我们善于制造词汇,善于给圈子里的行人和圈子外的看客炮制意义,但这能带来些什么呢?我们缺少一种对历史负责的襟怀。
#1三
  除了NOVA和XC外,台湾IT产业给大陆彼岸的同胞的还有许多鲜活的思维和观念,比如当今已经很流行的DIY,就是从台湾引入的。DIY即Do IT Yourself。虽然我们常说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但有过买电脑和用电脑经验的人都知道,有时有些东西是不用知道为什么的,只需知道如何照着做就可以了。据说在台湾光DIY的杂志就有好几种,而且销量都在岛内前列。
  再比如建基的Aopen观念, 即电脑配件套餐。这种配件套餐的做法是,核心部件比如CPU、内存条可以自己选择。其他的由销售商给出推荐配置,也可自己选择。与配兼容机相比,Aopen推荐的配件套餐价格不高,而且由于各个部件的搭配是经过检验,工作效果自然不错。
  Aopen诞生的故事平淡无奇,一群热爱DIY的年轻人希望能通过他们的努力和智慧创造出一个DIY的品牌,于是这群年轻人走到一起来,为着他们心中的目标而奋斗。
  Aopen的思路其实很简单,不做品牌机(注:Aopen所在的建基是宏基公司的子公司),也不做兼容机,而是在品牌机和兼容机间找到一个平衡。他们深知,要给用户以自主权,又要给用户提供方便,在他们看来,Aopen的做法是一种好的选择。
  想想看,我们是不是缺少一种面对直接用户的底气?
#1四
  没有必要与台湾比贡献,台湾同胞同是龙的传人,同是炎黄子孙,同是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台湾同胞在IT大舞台上的成就同样让我们自豪。
  没有必要为我们的落后感到汗颜,台湾同胞起步比我们早。中关村十年来虽然进步不小,但在产学研技工贸上,我们还是小学生,要学的还太多。中关村与新竹工业园区相比,从政策扶持到规范管理,从整体定位到个性发展,都差了一个档次。
  也没有必要“妒忌”台湾同胞的气度。在IT这个大舞台上,台湾同胞比我们大陆同胞的胸怀要宽阔,台湾的地域特征决定其必须有全球意识,深知安身立命,惟有一技(台湾同胞素以做小东西,走专业化的路子著称)。
  更没有必要因为台湾厂商在大陆市场上不太成功而认为台湾厂商只能“岛里能”,台湾厂商在大陆市场的不如意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只要假以时日,在大陆,台湾厂商肯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因为在与用户的亲和上,在对商机的敏感上,台湾同胞一向做得不错。
  我们要做的只有四个字:学习、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