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打倒了张树新?
是谁打倒了张树新?在Internet业热热闹闹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中国电信业的垄断给Internet普及带来的种种障碍一直受到业内人士的猛烈抨击;“赔钱”、“找钱”一直是业界公司最头疼的难题,然而,这些因素就是问题的全部么?难道我们这个行业内部不应该对自身的发展做更深入的反思么?在播种之后,我们是否付出了更多耕耘的汗水?我们是否已迎来了金灿灿收获的秋天?
#1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Internet诞生已近二十年,但它走向商用、走向大众才数年,这是一个新生的行业,要走向成熟、成为大规模盈利的行业需要假以必要的时日。其实,在国外做得比较好的网站中已经真正盈利的也不多,Yahoo也不过是在去年四季度才盈利,Hotmail、ICQ都是因为在相应领域占有良好的市场份额而卖得好价钱。
几天前我在北京见到了台湾一家著名媒体的老总,他们在两年前开设了自己的网站,踏踏实实苦心经营,现已有四十多人的专职在线队伍,成为台湾最大的ICP之一。而同样在台湾的另一家媒体,却因为急于在网站方面盈利反而搞得天怨人怒,使其正常发展蒙受挫折。
改革开放给国人带来了希望,我们不愿错过任何追赶发达国家的契机,但我们有客观存在的现实和国情,我们需要打基础,这同样需要时间!
#1 人人在盼天上掉馅饼
近年来,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信息时代给了发展中国家的良机,只要搭上这班车,我们就可跨越时空,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
不错,这的确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然而,我们是否就不需付出代价,轻而易举地享受它带来的美景?
转型社会国人浮躁的心态,在Internet业表现得竟如此淋漓尽致。Internet被描绘成点石成金的魔杖,却不知要练就掌握魔杖的功夫也需要付出金钱与努力,搭上时代快车也要买车票!
翻看一下报刊广告,数十元的网页制作费、百余元的硬盘租赁费、种种千元级的企业上网全面解决方案,低廉的价格无疑降低了Internet的门槛,为吸引企业上网铺平了道路,但同时也起了深深的误导作用。
众多上网企业天真地以为只要每年花费这区区数千元就可名扬天下,没有对网站内容的充实与更新,没有针对网站的宣传计划,更没有将Internet与企业经营相融合的经营策略,只是梦想着仅仅建了网站就可把产品卖到全世界,梦想着Dell般的辉煌。
ICP本应是目前最有希望获得成功的领域(一些在接入服务中碰壁的ISP也将注意力转向这里),特别是那些掌握丰富信息源的传统媒体,他们占据着独特的优势。但遗憾的是我们竟数不出几个像样的网站,国内媒体对上网普遍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只看到网络上低廉的发行费用,却忽视了必要的投入,没有长远的发展方向,缺乏固定的信息源,甚至于连周期性的内容更新与专职的编辑人员都不能保证,更不用提网站本身的宣传计划了。
“中国首家网上书店”不久前“寿终正寝”了,众多新闻媒体的报道使它的死亡仪式远比诞生时辉煌,恐怕大多数网民同我一样是在此刻才知道它的存在。书店管理者坦言,“网上书店最大的缺点是信息不足”、“开业一年来,仅有400多人前来访问,成交额屈指可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以上种种状况普遍存在于这个行业中时,“赔钱”难道不是最合情合理的吗?
#1 共同的敌人:浮躁
其实,“从远期看,瀛海威根本不会缺钱”;其实,我们的真正敌人源于我们自身,我们共同的敌人是弥漫在整个行业中的浮躁的心态。
在短短的是几年里,我们这个行业中曾出现过太多声称要成为“中国的IBM”、“中国的微软”的企业,遗憾的是他们多数已经销声匿迹了。
从根本上讲,新兴行业同样是比实力、没有捷径的,谁能坚持到最后,谁才能笑得最好。愿我们的从业人员更努力,这里有太多需要我们去做的事,想收获更要努力去耕耘。
几年前,瀛海威在北京白石桥路边树了一个著名的广告牌,上面赫然写着“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答案应该就在大家的手中。(摘自Chinaby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