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选教授二三事
#1 很多人都知道王选教授在学术上的巨大成就,而对于他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知之甚少。
我们以为,王选教授不仅是方正集团的骄傲、北大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所以,我们选撷了几件方正领导人讲述的有关王选教授的故事,供读者朋友学习。
#1一位坦诚、谦让的科学家
王选老师为人坦诚,为了方正事业的发展,他在培养年轻人方面作出了榜样。1993年,一次在深圳开一个新闻发布会,记得是在富临酒店。当时到会的大部分是海外报业同仁,王选在讲到公司的几个新产品时,当场让阳振坤、卢金鑫站起来,王选讲了他们在当时发布的软件方面做的贡献。王选老师私下不止一次地讲,成绩是年轻人做出来的,但宣传的是我,实际上我在剥削他们。
我和王选老师也会有分歧,一次由于我心情不好,对王选老师发了脾气,事后当王选老师得知我刚从医院检查完身体后,两次打电话给我道歉,第三天开会时,又当面向我道歉,使我感动不已。本来并不是王老师的错,而王老师向我道歉,使我非常内疚,其实我也知道他作为一位60多岁的老人,身体也不好,经常是一包方便面充饥。王选老师真是一位让人尊敬的科学家。(方正集团董事长 张玉峰)
#1一位公私分明的学者
有件事,令我铭记在心:1996年1月23日,我陪同王教授到台湾“打天下”。抵达的当天,台北吉呈公司的赵仁蓉教授满心欢喜,盛装亲自到机场迎接。
第二天,赵老师天未亮就约了我在“朝代酒店”大堂见面,说有要事找我商量,一见到她,一脸的凝重,一身的简素,与昨日判若两人,“怎么办?怎样告诉王老师?刚刚陈钅求老师打电话来,王老师的父亲过世了!”赵老师踌躇地说;愕然的消息,顿时让我不知所措;定一定神,与赵老师决定取消所有的会议及演讲,尽快安排王老师回上海奔丧。
终于熬到了与王老师一起早餐的时间,王老师准时地出现了,我鼓足了勇气向他透露他父亲去世的噩耗,深怕他无法接受这事实,但王老师出奇的镇定,徐徐地说:“我知道,昨晚和陈老师通过电话,她告诉我了。”我松了口气,但还是急忙说出我们的安排:“尽快回上海”;但王老师婉拒了!他说:“我来台湾的机会很不容易,既然来了,就抓紧机会,别放弃。”;而我再次提议:“要不然,找上海方正的祝剑秋总经理帮忙料理后事,好吗?”他更坚决地拒绝。找人帮忙的事,我提了两次,但都被他否定了,他说:“这是私事,别麻烦公司。我父亲的后事,我的姐姐可以处理。”
就这样,王老师忍着丧父之痛,以一如往常温文儒雅的学者风范,在台湾南北展开了一个多星期的多方位的演讲,在台湾造成空前的成功与轰动。(方正(香港)有限公司总裁 张旋龙)
#1一位甘为人梯的长者
1989年6月中旬的一天,我和王选老师在老图书馆(我们当时的工作地点)门前的树荫下聊天,王选老师讲,报版软件已大体成功了,虽然还可以改进提高,但短期内不会有大的突破,希望你能转转方向,搞搞图像技术。要先搞黑白图像,然后再搞彩色图像,彩色图像现在的设备条件还不成熟,但在技术上要有所准备。这次谈话,奠定了我后几年的技术发展方向。
由于王选老师在技术方向上的远见卓识,项目立项早,技术准备充分,所以当适用的扫描输入、照排输出设备问世后不久,我们的彩色报纸系统就成功地在《澳门日报》得以应用,创造了一个世界第一。
王选教授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研究院每一个年轻人的兴趣、特长、导师评语和进步,甚至于他每天都在琢磨如何发挥每个研究人员的潜能,给予他们一个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在他身上,体现了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方正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肖建国)
#1一位勤俭节约的导师
王选教授严谨的科学态度,节俭办事的精神令人难忘。早期的“七四八”工程组,技术资料都是油印的,尽管那是系统的核心技术。国家给的钱可以用于购买科研设备,但却从不敢奢华,既没有传真机,也没有复印机,要复印资料都要到学校的图书馆,每次王选老师交给我要复印的资料时,总要习惯地看看最后一页,假如这一页文字比较满还好,若只有半页文字,总是把它扯下来,告诉我,这一页请你用复写纸复写,其余的去复印。那时,在图书馆做复印工作的人,是今天公司总务部的刘新房同志,每当我去取复印件时,他总是对我说,好像这资料没有完,怎么就拿来复印?我只有不好意思地跟他说:下面还有。其实只有我心里才清楚这是怎么回事。
一次,我洗完手后,顺手抓起一张白纸就擦了擦,正好被王选老师看见,虽然他没有当面批评我,但透过他那严肃的眼神,我已经知道我做错了,从此,再也不敢轻易地浪费一张纸。
王选老师安于清贫,现在方正最好的住房都分配给了年轻骨干,王老师依旧居住在一套70多平方米的居室里。80年代初期,王选教授在外讲课时,将讲学所得补贴悉数发给研究人员作奖金。90年代初王选教授先后获得许多荣誉和奖励,所有这些奖励资金全部转给了学校的有关单位。王选教授甘于书斋寂寞、淡泊名利、勤俭节约的精神永远值得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