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

Author: 陈幼松 Date: 1998年 第26期 01版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由来、它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它的特征都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
#1  知识经济的由来
  知识经济是一种经济学的新观点,认为知识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因此掌握和创造知识的人,特别是发明出能对生产起重大推动作用技术的人,将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进入90年代,社会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信息是和知识密切相关的,信息的很大一部分便直接涉及知识的产生、传播、存储和利用。因此,进入信息时代也就意味着知识在经济发展中将起主导作用。
  事实也正是如此。1993年美国正式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时,人们便指出它将加快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这种背景下,世界经合组织于1996年初发表一份年度报告,其题目叫“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简称为“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术语便由此而来。这篇报告指出,之所以使用“知识经济”这一术语,是因为看到了知识和技术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体现于人力资本和技术中的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知识经济的特点表现为知识(科学和技术)的生产(研究和开发)和传播(教育)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该报告估计,在世界经合组织的主要成员国中,知识经济所创造的产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
#1  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知识对经济的贡献
  在信息技术领先的美国,知识经济的特征表现得最为明显。30年来美国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一直居世界首位,但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的比例却由30年前占劳动人口总数的33%减少到17%。再过10年,还将降到12%。到了2020年将只占不到2%。现在一些自动化程度高的工厂,几乎已经不使用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了。
  今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美国政府第一份关于信息技术对经济影响的报告《浮现中的数字经济》。报告指出,在过去五年中,信息技术在实际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已超过1/4;计算机和通信业的增长率超过经济平均增长率的两倍。现在美国失业为24年来最低点、通货膨胀率为30年来最低点,信息技术对此所作的贡献功不可没。
  随着生产自动化的推广,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明显。例如,原先一个100名工人的工厂每天生产1000件产品,完全自动化后只需要2名操作工人,每天却可生产1000件质量更高、成本更低的产品。每个工人生产的产品提高了500倍。生产率这样飞跃地提高,显然不是体力劳动的贡献,而是在操作工人背后人数多得多的技术人员的知识所作的贡献。
  知识(技术)的作用在软件上表现得尤其明显。软件产品的价值几乎是由开发它的技术人员创造的。而生产它的人员,也就是把软件代码复制到载体(如磁盘)上的工人,在其中所创造的价值是微乎其微的。
  此外,软件的开发是最富有创造性的、最能体现个人才华的。虽然许多人都会开发软件,但开发出来的软件能经得起市场竞争考验并成为畅销产品的,只能是凤毛麟角。而且软件产品还有个特点,就是可以“一次开发、无限复制”,而且复制的费用极低,使用性能越好、越畅销的产品,越能够以低的价格出售。因此竞争的结果在同类产品中只能是极少数最优秀者保留下来,绝大部分将湮没无闻、毫无立足之地。这一点和别的产品明显不同。别的产品性能差些,靠降低价格可以满足购买力低的顾客的需要,还能保住自己一定的市场,而软件产品却做不到这一点。而且被淘汰的众多产品,尽管它们之间可以有悬殊的差别,但命运都一样,即毫无经济效益可言。在这里,不是一般的知识和技术,而是最优秀的知识和技术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1  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
  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有以下一些:
  ●占主导地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或一般劳动力,而是知识,包括先进的科技、管理方法和有价值的信息。
  ●经济效益的提高主要靠技术创新、靠有知识产权的技术、靠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而不是靠简单地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来获得。
  ●知识生产率比劳动生产率更为重要。
  ●更强调经济效益而不单纯追求产值。因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可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避免迂回运输等,产值不一定增加,但效益却大增。
  ●由于能及时掌握全局,对生产结构不合理,刚出现苗头便可调整,不会出现大起大落,更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今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因此我们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