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的泡沫

Author: 迪章(文)、刘军(摘) Date: 1998年 第24期 05版

  美国经济全靠高科技业支撑,连续七年的繁荣,已开始渐见泡沫迹象,市场分析人士纷纷发出警告。
  英特尔、康柏、HP、Motorola、IBM等高科技股的领导公司,踏入1998年,各有不称心的业绩报告出现。股价高低揣摩不定的微软公司亦受反垄断官司影响,以后的表现,还是令人难以判断。
  可是美国投资界还是兴致勃勃地推动企业大型并购事件,热钱也不断投入新兴的网络企业股之上,不问盈利及经营现况,股市以倍数飙升。
  即使目前的科技明星股,其实在过去几年,股价也是涨得有点过份,尚幸电脑信息业大旺,这些公司业绩每季皆可创新高,股市才不致出现逆转。
  可是电脑信息业已非新兴市场,大幅增长的业绩表现越来越难。可是股市长期习惯其不断创新高的业绩表现,如今出现调整,股价的崩溃肯定要比意料中来得惨烈。这都是现时美国经济出现的隐忧。
  看看带动九十年代美国经济景气的科技中心——硅谷,这里的公司有迹象由科技为尚,转为金钱游戏主导的局面。
#1硅谷创业素质低落
  六十年代,硅谷是科技人自立门户,建功立业的好地方,如英特尔就是由三位学有专长、肯为未来科技奋斗的专家创办。
  那时候的葛洛夫还不过是一个工程师而已。三位创办人只用一张A4纸,打了一封简单的信,就能拿到创业投资基金的注资。
  1968年成立,1971年上市,凭半导体的领先技术,英特尔在1977年就成为一家拥有一万名员工的大公司。
  硅谷科技人创业之风至今仍然兴盛。很多工程师、学者三三两两在一起搞一笔创办经费,拿着一份动听的计划书,希望碰到投资者,取得注资之后,就匆忙上市,让股价开花结果。
  再不然是等大型公司看中收购,结结实实的拿一大笔。碰巧美国投资者偏重投机气氛,这种心存侥幸,毫无远见的创业先锋,不少也能混过去,无端地鸡犬升天。
  然而,这种以“刨钱”为前题的创业精神,已不是昔日硅谷的主旨,这种素质不佳的创业,可称为硅谷的“泡沫创业”新现象。
  最新的调查显示,去年硅谷共有696家公司取得创业投资公司的注资,平均每家取得资金近520万美元。
  硅谷可谓出现水浸的情况,这也是制造“泡沫创业”现象的推动力之一。尽管只有不过700家幸运的公司得到创业投资公司的支持,但硅谷的新公司越开越多,去年的新成立公司共3500多家,较前一年增长了一成半。
#1众多新公司与泡沫的关系
  这么多的新公司成立,除了令这个人口230万的硅谷区提高租金、增加区内生活成本之外,人才的薪金也在跃升,因为硅谷区的科技工程人员只有30万,其中10万是外来移民,从硅谷的移民工程师占的比例来看,美国本土人才对硅谷是供不应求。
  然而,薪金总不可能无限度上升,所以硅谷企业正争取政府开放更多技科移民的配额。
  硅谷不断向美国各地伸手要钱、要人,恰似把国家的重心都倾斜到那里。不过,经过连续三年的旺丁旺财发展后,硅谷最吃香的半导体技术人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主要是受英特尔首季业绩不佳的连锁反应影响,加上亚洲市场急剧萎缩,国民半导体公司业绩也不稳,估计两大半导体公司会裁员4000多人。
  市场人士预测,下半年情况更加严重。事实上,施乐公司较早前已公布惊人的裁员9000人的决定,这家老牌硅谷科技公司,正在进行组织精简化,以求应付未来的艰苦日子。
  HP上季业绩倒退,据闻与开支增加有关,弦外之音,这家在硅谷屹立不倒的全球第二大电脑公司,也有意进行精简化。其他名牌的硅谷公司如Cyrix也计划减员。
  唯一还是兴致勃勃的只有在股市升得出奇的网络企业,还有软件人才也能维持身价。软件业的投机风气很盛,因为搞软件及网络相关技术,开业的资金远较半导体及制造厂为低。
  美国投资人的钱也太爱挤到硅谷,于是软件行业依然热闹,创业投资公司因同业竞相投入,而不得不加码投资新的公司,以维持业务成长。
  所以在硅谷一片不大好的气氛下,软件及网络开发业却成为金钱游戏的场地,但无人对前景有一个肯定的见解。
  硅谷人士认为,硅谷可能已进入经济循环轨迹内的繁荣期末期,看来硅谷的景气尚可维持三年时间,这三年足够让美国经济分头避险吗?又或这三年足以创造另一个延绵十多年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