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的球迷们

Author: 老榕 Date: 1998年 第20期 17版

  在因特网上,活跃着一群足球迷。和绝大多数现实生活中的足球迷一样,他们关心足球,不知疲倦地收集足球信息,当然,还有兴致勃勃地侃球。他们(还是改叫我们吧!)的痴迷和牺牲精神让接触到网上足球世界的人留下深刻印象。
#1发达的网上足球信息网
  如果说中国有非常发达、成熟的网上足球信息网,其专业水平和反应能力在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传统媒介,很多人可能会不相信,但这却是事实。比如在这个赛季,每逢周末,如果想在比赛结束后几分钟内知道这一轮全部比赛的结果,尤其是电视不转播的场次,除了上网,我还真想不出别的办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四通利方体育沙龙甚至正儿八经地在每一个赛场都聘请了网友当“特约记者"。许多这种业余“记者"的专业水平和敬业精神甚至可以和任何一位专业体育记者媲美。比赛结束后,他们总是最早冲出赛场,赶在第一时间上贴。在传统媒介记者的稿子还在路上时,他们详细描写比赛过程的帖子甚至照片已经登上体育沙龙,被成千上万的人观看了。除了时效性,网上足球信息资源之丰富和互动性能也能让你兴奋不已。前不久申花外援莫拉断腿事件成为网上热点,很难想象,没有因特网,我怎么可能几乎在他们出版的当时就同时看到来自广东《足球》、上海《新民晚报》和番禺现场“特约记者"的角度不同、侧重点各异的观察、报道和评论。
  ′98世界杯赛就要开始了。四通利方体育沙龙不仅聘请了驻法国的特约记者,还出资购买专业新闻机构的文字和图片,准备大干一场。除此外,国内许多有实力的ICP诸如chinabyte(http://www.chinabyte.com)、搜狐(www.sohoo.com.cn)等也磨刀霍霍,提供与世界杯相关的中文网站。我已经忙活完了电脑升级、软件换代,还把电脑搬到电视旁边了。今年夏季,我将在网上看球!
  值得一提的还有:网上足球世界已经和现实生活中的传统媒介"交互"得挺热乎的。网上出现传统媒介的东西不足为奇,报纸电视广播转眼就出现几个网上好帖现在也是司空见惯了。我去年那篇帖子《1031:大连金州没有眼泪》在四通利方体育沙龙出现48小时后,全文就登上了几千里外的《成都商报》,不久就被几十家包括报纸、广播、电视在内的世界各地媒介刊用,最近还被媒介称为“迄今为止中文媒体上最有影响的帖子"。现在,不少足球媒体都已经有了专门介绍网上言论的专栏,诸如中央电视台的《足球之夜》(http://www.cctv.com/sports/football)、有150万发行量的综合性体育报刊──《体坛周报》(http://hnpublish.hn.cninfo.net/publish/data/sports.nsf/homepage/homepage?opendocument)都在每期节目和报纸中刊登读者在论坛和电子邮件中好的意见和建议,收到极好的效果。
#1活跃的网上侃球大会堂
  1997年10月17日,世界杯亚洲区外围赛十强赛,中国队以1:4负于伊朗队。这一天,来到四通利方体育沙龙的人,高达15000多!在网上侃球的好处是完全可以忘掉羞怯、无须鼓足勇气,这可能也是网上侃球的一个魅力吧。你想想,同时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上万人聚在一起,大家还都能“听"清楚你说的每一句话,你也能把大家说的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来劲吧?这上万人聚集一堂,叫“沙龙"未免小了点,叫大会堂可能差不多。虽然大多数人是听得多,侃得少,不过,这会堂仍然创下在一天内发表1021个帖子的记录!你想想,在一天内有1000多个发言!球迷们上哪儿找更好的侃球场所去呀。在网上,这样的会堂还不是一处二处。每逢重大赛事,到处爆满,再加上不少人是打开几个窗口来回串场,真是热闹。这种场合,加上一批高素质的球迷,不侃出点火花来那才叫怪!所以,每逢重大赛事,球一看完就直奔电脑而去,可能是包括我在内的许多网上球迷的特点。
#1不知疲倦的网上球迷
  每个网上足球论坛都吸引了一些“老战友"。不夸张地说,这些人真是朝夕相处,几天不“见"还想得慌。他们的敏锐、投入甚至勤劳,为网上论坛注入了源源活力。
  黄鱼@西湖,这是个网上球迷的笔名。他显然在杭州,有个自己的主页叫“中国传真"(www.minghua.com/chinafax/)。他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有股老黄牛的精神。不管刮风下雨,无论球市如何,他的“每日球讯快览"从不间断,每逢网上足球热点,往往第一个制作出音像资料的也是他。不久前莫拉断腿事件发生后,他先后两次把现场录像制作成AVI迅速放上网页。最近,他每天定时在四通利方体育沙龙里面提醒大家:距离2002年世界杯还有××天,距中国队兵败金州已经×××天,表达着我们渴望中国足球正面吸取教训,痛改前非、早日腾飞的共同心愿。我完全相信他会这么坚持到2002年!为了足球,杜鹃啼血,死而无撼,这就是一派铁杆网上球迷的性格。
  吴昕。很难得,这是个真名。小吴昕是福建厦门一中初二八班的中学生,他不仅自己制作了个关于足球的内容丰富的主页(http://www.nease.net/~666),还是四通利方体育沙龙“特约驻厦门记者"和嘉星论坛的版主。我特别佩服他的父母: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里,他们支持儿子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上网、看球、侃球,自由地发展他的爱好。从他的个人网页可以看出,小吴昕在使用电脑、利用因特网方面的才能,已经大大超过同龄人的一般水平。从他的帖子也可以看出,他对足球的感觉和观察力也已经很有基础。在这些信息时代从新一代中国球迷的身上,你可以感觉到中国足球的希望。
  老北风、陈乔志、北京厨子、东北海外游子。他们是海外学子,分布在日本、美国,澳洲等地。可以想象,上网有时是他们获取中国足球信息、和球迷同胞侃球的唯一渠道。也许是人在他乡,爱国爱球之心愈加强烈,对中国足球,他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时又痴迷不改的秉性从字里行间不断迸射出来。1997年底,北京厨子一篇关于中国足球改革道路的帖子长达22KB,到目前为止还是四通利方这个访问人数超过100万的体育沙龙里的帖子长度记录!他们有个特点:都是学历较高的人士,在富于激情的同时又非常理性。他们有人甚至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和专业知识为中国足球做贡献,比如设立世界足球数据库、系统收集整理国外足球俱乐部的资料和案例供中国足球界参考。东亚四强赛时期,就有日本留学生精心收集了日本队的详细技术数据资料传上网络,非常细致详尽,事后也证明非常准确。
  中国的网上足球社会人才济济、发展迅速,而且日趋成熟,成为中国足球界的宝库和他们与球迷交流的好渠道。有些网上球迷已经开始担任了网上足球社会与足球俱乐部的“通讯员",还有黄健翔等专业的足球媒介人士在网上建立了固定的交流窗口。不过,这种交流都还都是单向的、间接的。希望中国足球界与网上足球社会直接的、双向的交流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