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伪造相片 眼见不再为实

Author: 陈其娟(摘) Date: 1998年 第19期 05版

#1  俗话说:“眼见为实”。但随着电脑及数字摄影技术的发展,眼见则不一定为实。进入90年代后,电脑及其软件、数字扫描仪、数码照相机的日益发展,使得照片编排技术渐趋普及,其效果几可乱真。
 前不久,销路甚广的《名利场》杂志封面刊登了著名影星摩尔怀孕时的裸照。时隔不久,美国讽刺杂志《间谍》封面上刊登了一张她的丈夫、著名影星威廉斯“怀孕”的裸照,连站姿都一模一样。
  1997年,一幅牛仔裤广告则似乎让人们看到了闻名遐迩的1945年雅尔塔会议的内幕。英、美、苏三国首脑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的合影照内出现了一群身着牛仔裤的美貌女郎。
  目前,照片编辑的运用已不仅局限在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士内,它甚至已成为高中生学习的一门功课。例如,在加拿大温哥华,第十一和十二年级的学生(相当于我国高二和高三学生)运用386和486电脑,及价值200加元的扫描仪和140加元的数码相机,便练习使用柯瑞尔电脑公司(COREL)出品的照相绘画软件。尽管他们对如何处理相片光度及阴影仍把握不大,但他们很快便可学会把自己的形象镶嵌到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内了。
  用电脑和数字摄影技术编排相片其乐无穷,对于广告和娱乐业来说,它更可获得意料不到的效果,但歪曲事实的相片编排对崇尚精确的刊物不啻是致命打击。1982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为了把埃及金字塔的相片印在杂志封面上,便通过数码编辑把金字塔的间距缩短了。此后,该杂志发誓以后决不再使用相片编辑技术,若需修正相片色彩或消除底片上的镜头反光时才会使用数字影像处理技术。
  与此相反,许多报纸却鲜有类似严厉的措施。《温哥华太阳报》引以为自豪的是该报为全球第一份全数字报纸,所有相片均由数字相机拍摄,并通过数字技术加以编辑处理和印刷。迄今,该报社却未有规范照片编辑的原则。1997年10月24日,该报社登了一幅照片,其背景为该市北部连绵起伏的群山,山坡上印有好莱坞风格的巨大英文字母“温哥华”,每个字母的大小如同50层的高楼,气势磅礴,宣传效果非同一般。
  《温哥华太阳报》编辑邦德鲁夫是这张照片的编排者,是他把“温哥华”字母嵌入到照片中的。他承认工作时既有如履薄冰之感,也有创作成就感。如在审理辛普森一案时,《新闻周刊》上的一幅相片使辛普森的肤色更黑了,不言而喻,这会给种族主义者增添借口,邦德鲁夫坦言,由于交稿时间紧迫,他当时无暇顾及这些了。
  《温哥华太阳报》编辑迪特里克则认为:“重新设计照片如同更改引语一样,必须小心谨慎。”他希望看到自己报社能像《西雅图时报》和其它美国报纸一样,他说:“我们对任意篡改照片之举是比较敏感的,合理的设计是创造,随意的剪接是歪曲。我们会不惜代价去避免歪曲,我们不会愚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