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在北京军区总医院

Author: 庄照来 Date: 1998年 第18期 01版

#1肿瘤科要建在电脑世界
  90年代初期,我通过我的儿子,第一次接触了电脑。我的儿子那时候才15岁,受其他同学的影响,尤为喜欢电脑。当时,我为儿子花一万多元买了一台“386”。他非常着迷,上大学时也选的是电子计算机专业。才过几年,没想到电脑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我感到,没有电脑知识寸步难行。我儿子的一些电脑书,有时我也看一看。三年前,院长找我谈话,说院里要筹建肿瘤科,问我有什么意见。我提了四条建议,其中一条是希望给我们配备一台电脑,要从一开始就把肿瘤科建立在电脑世界,决不能徘徊在电脑大门之外。要把科室的有关资料输入电脑,实行微机管理。现在在我科里,有四台电脑,医护人员电脑会用率达100%。去年,我们实现了国际联网,同时向外提供网上会诊等多项服务。我们还和解放军医学图书馆、国际远程医疗机构联合建成了全方位网络系统。记得当时我们想查找“端粒酶”(一个比较前沿的课题)对肿瘤药物的使用、发生发展以及肿瘤病人的愈后判断等的影响。“端粒酶”即使在国外也是90年代以来才开始研究的课题,文字资料较为少见,当我们通过Yohoo!等搜索引擎搜寻有关“端粒酶”方面的文献时,屏幕显示结果使我们既感意外又兴奋。有关“端粒酶”的资料就像翻书一样几十篇、上百篇都调出来了。我们又设定内容,缩小查找范围,竟找到了一篇发表在美国一家抗癌协会刊物上不到两天的文章。我们马上打印出来,发给大家,认真研究。现在肿瘤科装备了比较先进的激光打印机、彩色喷墨打印机。
  我在北京或外地经常参加远程会诊、国际联网信息交换及卫星会议,感到世界变小了,说成“地球村”一点不过分。我与国外的同学、朋友几乎都用上了电子邮件。几年前,装一部电话,感到很奢侈,现在突然觉得一部电话已不够用,还需要专门配一部上网电话。(全军医学激光协会秘书长、主治医师 刘瑞祺)
#1远程会诊中心初建成
  1995年,全国大量的媒体报道了北京军区总医院组织专家远程会诊,抢救少女杨晓霞的事,引起很多人对远程会诊系统的关心。
  国外的远程医疗一般是通过光纤、卫星实现的,能进行高质量的动态图像传输,但投资大,必须有连通双方医院的光纤线路,以及昂贵的通信卫星装置。由于我国经济基础较差,尤其是边远地区的生活水平比较低,难以承担昂贵的会诊费。所以,一般利用低成本电视会诊系统、程控电话、多媒体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建立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从而大大降低设备费和会诊费。国内目前广泛采用的也是这种远程专家会诊系统。
  我院采用CRATIVE PC3000远程电话会议系统,配以P200多媒体计算机、20英寸大屏幕显示器、A3幅面高分辨率彩色扫描仪以及超精细图像传真机,组成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并从内科、外科、医技等专业中选择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知名度的专家组成专家组,保证远程医疗会诊的需要。
  现在,国内一些中小医院里需要会诊的病例,只要通过通信线路,将病人的病历、检查数据、心电图、超声波图像,X线片等医学文字图像清晰地传送到我院的远程会诊中心,我院会诊中心就可组织专家对病人进行远程诊断。全军著名骨科专家、我院胥少汀教授就曾经先后为两名患疑难病的病人进行远程会诊。在可视电话上,胥教授与对方的主治医生、医护人员反复讨论、研究病情,最终确定治疗方案,使病人得到及时医治。
  我院远程会诊中心现在已与上海、南京、北京地区和北京军区一些医院联网,多次执行远程会诊任务,效果显著。(医务部 王志刚 政治部 潭淑惠)
#1电脑医院 大家方便
  为了发挥现代电脑技术的作用,我院今年正在实施一项庞大的医院电脑化计划。这套计划完成后,病人病历、医疗资源、检验结果在网上将可直接传输;病人挂号、划价、收费、结算将实现一体化,再也不用跑来跑去拿化验单、交费。最重要的是,在医院各个专科之间,将实现内部联网,专家们无须集中开会,就可在网上讨论病历,互相借鉴治疗方案。
  医院电脑化管理后,不仅方便了就诊病人,对医院来说,也有利于打击乱收费现象。各科室给病人实施了何种手术、何种检查,拿了什么药,收费部门按照清单与医院标准,通过电脑统一计费,增加了医院和病人之间的透明度。
  电脑化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建立电子化病历库,医院每隔一段时间就将就诊病人的病历存储在光盘或超大容量硬盘上,永久保存,病人下次就诊时,无须再带病历,医院直接从病历库中调阅病历即可,又省事又方便。(信息科 宫彦婷 政治部 班永吉)
#1药品管理电脑化
  北京军区总医院药剂科担负着全院的药品管理与用药监护工作,任务艰巨。过去,有关药品的信息,如药品名、规格、采购价、数量、来源、有效期等要由专人手工登记下来,填写好几种表格,同一条数据要重复处理五六次。使用计算机后,建立药品管理网络,形成了完整的数据系统,计算机承担了几乎所有的工作,如各种登记统计、数据信息的合并分析、单据报表的打印、自动监控与识别等。药品监管人员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准确性大大增加。
  计算机的作用还表现在用药监护上。近年来,人们的保健意识增强,用药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趋势,一人数药并用的现象非常普遍,从而导致药原性疾病逐年上升,实行用药监护已成为药品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药学知识博大精深,一般药学人员很难熟记如此多的内容。为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我们将有关药物的资料信息存入计算机系统内,当为某位病人调配药品时,就要审查病人所用药品之间是否有配用禁忌。如果药品合用后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电脑系统就将自动提示,然后由药品管理人员和医师共同裁决,必要时更换药品,以保证病人用药的安全有效。(药剂科 阎荟 医务部 甘立平)
#1心电传输 救人危急
  “嘀铃铃,嘀铃铃,……”
  “喂,您好!这里是北京心电传输中心电脑终端,我能帮你忙吗?”
  “您好,我在上海,感觉心前不适、疼痛难受,请给我帮助。”
  “没问题,请把您的心电信号资料传输过来。”
  “好,请接收。”
  “根据您传输过来的资料分析,目前您的心肌处于缺血状态,请按我的处方服药即可。”
  这是一位患者与医生的对话。
  这几年,“富贵病”大幅度攀升,较为典型的是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罪恶之首。为了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我院组建了心电传输中心。
  简单的心电传输系统由一台电脑终端、一部调制解调器、一部心电信号采集器和一部电话组成。电话的一边联结着患者,另一边联结着电脑终端的医务人员。当佩带心电信号采集器的患者患病时,即可启动采集器,记录一分钟心脏跳动的电信号,通过电话传输到远方的传输中心,经电脑处理和医务人员的分析,即可给出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1996年,某公司总裁出访美国,抵达目的地之后即感心脏不适,他立即启动心电信号采集器,记录心电信息,通过越洋电话传回我院心电传输中心,中心医务人员根据传回的资料分析,诊断为心房纤颤,指导其治疗,不到一小时即解除了该患者的疾苦。事后,患者在新加坡再传回资料,此时已是完全正常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