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有位陈博士
#1 陈良华没进事业部,最后却递上辞呈。
#1 策划部13名队员,10人离去,3人留守,其中2人是文员。
#1 对此,京城媒体异乎寻常地平静,而想探底采访的记者又被陈良华婉言谢绝。
#1 于是,无声无息。
#2 把一个人变成一篇文章,是一种冒险,尤其是去职之际。
当我表示要付诸文字,博士脸色一沉,滔滔话语嘎然而止。对后面的问题,一一以沉默应对。
1996年他曾说:“如果长城需要我,我会永远干下去”。因此,里面肯定有文章。
#2 陈良华(^140801^),1962年生于宁波一小城镇,属虎。1979年考入北大,四年本科,三年硕士,三年博士,师从杨芙清。十年熏陶,一身北大脾气。一度门门功课满分,也从此落下一大毛病,那就是见不得比他更牛的人。
正由于这种傲气,有人喜欢,有人反感。
1989年,这位北大第一位软件工程博士迈出校门,投身长城(深圳)。一开始负责研究开发和软件项目管理。但对渴望表现的人来说,市场才是球场。长城国际成立,他成为唯一一名免试上岗的市场策划高级主管。从此司职“前锋”,如鱼得水。
在崇尚“一着鲜,吃遍天”而不顾市场的中关村,他首次引入正规军的战略战术,在计算机界的公关广告及市场中,率先引入PR策划的概念。
#2 1996年,《参考消息》转摘香港某报文章,文中杨元庆称:联想的成功源于木桶理论,长城的成功在于博士策划。“博士策划”从此传遍业界内外,声名大震。
但陈良华的成名却还要前推两三年。
1994年他参与一场大讨论。当时洋品牌横扫中关村,村内一片“恐狼症”。他却提出一个概念叫“大禹治水”,认为关键不在堵而在疏导,因此没有必要怕外国人进入。
该观念化为四万字左右的洋洋长文,叫《微机产业大景观》,文中还与联想发生了正面冲突,热闹一时。
“我被冠以‘伪军’头衔,还不是‘汉奸’,就是进村时走在前边探地雷的”。博士依旧意气奋发。
因此,入选某报“1996十大风云人物”,博士策划出名,并被人称为中关村“四大掌门”之一。
《微机产业大景观》至今仍是IT媒体上最扎实的文章之一。因为构思和写作,前后用时半年,如今的人难有这种写作态度。
1994年,无论是笔墨上还是市场上,长城、联想旗鼓相当。
1995年,他从长城国际回归长城集团,正儿八经树“金长城”大旗。3月份,第一家专卖店开业,开IT业营销之先。今天,电脑专卖店已布满大街。
5月份京交会,多媒体电脑义卖,捐助希望工程,PR操作更上层楼。同年在业界内率先推出“以旧换新”,“尊师重教大优惠”等系列促销活动。
1995年,金长城红火一片,博士声誉日上。
#2 1995年,博士一改作坊式战术,开始搭帮子、建队伍。构建和完善策划理论。开始组织部下上课、看书、讲课、讨论。特别是每周一培训,坚持不懈,人称“陈氏MBA”。专修市场策划。
有了兵马,博士也因此脱下球衣,不再赤膊上场,而是改当教练,幕后吆喝指挥。全年只出了几篇“品牌”方面的豆腐块,而多为部下提供“炮弹”。
博士注重职业培训,要为部下的“职业生涯留下一段最有意义的经历”。
这一年,长城百万级市场投入在联想千万级的重压下,有所吃紧。
人们想起了博士,博士深居简出,不为所动。
#2 博士才华外露,不善遮拦。最佳体现就是言谈,语句精简巧妙,富于幽默。几乎句句引人开怀。
谈到女儿:“绝代佳人,绝代是不能传宗接代,佳人就是女孩,特可爱!”
谈到成功:“我是补名家所短!”
谈到工作地点:“我老婆在哪儿,我选择哪儿!”
智慧具有玫瑰的脾气,尤其是不加遮掩的智慧。
对于比他牛的人,博士总要表现得更牛。
对于瞧不起的人,博士只会打哈哈。
策划市场他要调动媒体,牵着媒体,而不善点头哈腰。
传说,领导找他:“这么小的媒体上为什么还要打广告?”
博士反问:“到底谁负责广告?”
试着了解,才发现人们对博士的印象会如此迥然。
有崇拜有反感有佩服有不屑有赞赏有贬损……
博士坦然:“这样,人才算活出点意思。”
#2 博士在修炼内功,1997年全都在修炼。埋首于市场规划与分析,保持对业界的敏感,但不再跳出来咋呼。
他在做一个梦:“在中关村出农民的地方,长出一片正规军的企业形象。”中关村的人才只能一株株成长,他期望能一茬茬长起。这得改变“作物”习性。
修炼在长城,但不只局限于长城。据说,除训练队员、完成工作外,他还业余担任多家公司的市场顾问。中关村许多市场活动有他的影子。
博士的理论不新潮,但他在实践,并在实践中修正理论。
环境的局限,市场的喧嚣,博士已将目光放远。
#2 1997年底见到博士,正在宣讲“从4P到4C”,却不想这套理论成了告别演说,还未实施就匆匆休止。
此前,已时有风声,但他一直安抚军心。决定下达,他在一周之内为离辞员工找好妥当去处,而后进行最后一次培训,主题为“个人职业规划”。
他要大家在抉择面前表现得“像大人一样”。
部下说,这是所有培训中最生动最难忘的一课。
博士的去向成了大家的话题。博士的决定比离开长城更让人惊讶。
博士去了四达广告公司,任业务总监。
从主管到总监,是升了,但大家都有一种“水往低处流”的感叹。
博士的看法却截然不同。
博士梦想很多,最大最狂妄的一个就是在业内建立一种全新的企业生态学,从公关、传播、媒体、生产、供销、市场分析等等,建立一条龙的产业新生态。
而要将思想付诸实施,最关键的是环境。
他与四达的合作已有三年多,颇为默契投缘,这是一家他认为最合适的公司。
近来,博士的办公桌上多了几本书:他看的是兰德、罗马俱乐部……
博士又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