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与白宫性绯闻

Author: 王伦 Date: 1998年 第13期 17版

  从今年1月17日起,Internet与各传统新闻媒体以铺天盖地之势连篇累牍地报道了克林顿和年仅24岁的前白宫实习生莫妮卡·莱温斯基的性绯闻。围绕这一包含权力、阴谋、两性关系、政治秘闻等诸多因素的新闻事件的报道,Internet在与传统媒体的短兵相接中充分展现了它作为迅速崛起的新兴媒体的实力。
#1《新闻周刊》“功亏一篑”
  最先掌握克林顿与莱温斯基性绯闻新闻线索的是《新闻周刊》。早在去年夏天,《新闻周刊》已经报道过国防部雇员琳达·特里普的一种说法,即克林顿试图在白宫内占女性下属的便宜。今年1月,在克林顿出庭接受葆拉·琼斯律师质询之前,一直追踪调查克林顿性丑闻的《新闻周刊》记者麦克·艾西科夫得到了特里普偷录她与莱温斯基的电话录音(莱温斯基在电话中透露她与克林顿保持了长达一年半的性关系)以及特里普于1月12日将录音带全部交给了负责调查“白水门案”的独立检察官斯塔尔的新闻线索。艾西科夫利用各方关系,费尽周折搞到了这些磁带,但是《新闻周刊》的总编对这宗涉及在位总统的桃色新闻持极其谨慎的态度,决定暂不发表,待掌握了更全面的材料之后再考虑刊出。与此同时,主编“德拉吉报道”(Drudge Report,网址:http://www.drudgereport.com)的马特·德拉吉(Matt Drudge)在得知有关情况之后,抢先一步于1月17日(即克林顿出庭接受质询的第三天)晚将有关内容放到其网站上,率先报道了这一轰动性事件。
  凡是在1月17日晚登录“德拉吉报道”的人都看到这样一条大幅黑体新闻标题:“《新闻周刊》‘枪毙’关于24岁的白宫实习生与总统性关系的新闻报道”。
  马特·德拉吉是位独立撰稿人,他以Internet为唯一报道手段,并且他经营的网站除了他自己外没有别的编辑。据他自己估计,他的网站有85000多个注册用户。
  谁是莫妮卡·莱温斯基?她和总统是什么关系?成千上万的人带着各种各样的疑问登录到“德拉吉报道”,以便获得最新消息。
#1速度上:传统媒体仍赶不上Internet
  三天后,即1月20日,各大电视网和报纸的记者才开始动用一切力量打探有关消息。20日晚,美国广播公司在晚间新闻中作了独家报道;而于当晚9时印刷的21日的《华盛顿邮报》头版通栏标题便是:“克林顿被控指使助手撒谎,斯塔尔调查总统是否怂恿女实习生向琼斯律师否认私通”。
  21日早上,“白宫性绯闻”几乎成了所有报纸和电视台的头条新闻;其后一周,对这一事件的各种最新发展的报道远远超过报道戴安娜王妃遇难消息的篇幅和时间。即使如此,在速度上传统媒体仍然赶不上Internet。许多网址上都刊登了莫妮卡·莱温斯基的照片和有关她的背景的详细资料。网上的新闻网站不仅发表了大量的文字材料,而且还提供克林顿以及被独立检察官斯塔尔的大陪审团传讯的证人作证的声像片断,有聊天室供登录者参与讨论、发表意见,民意测验结果更是随时更新。报纸杂志编辑不得不经常从网上寻找最新的消息或传闻。一些有影响力的大报和主要电视网干脆把其独家消息同时放到自己的网址上,与“德拉吉报道”等完全以Internet作为报道手段的“网上杂志”一争高下。例如,从21日晨开始,《华盛顿邮报》、CNN以及美国广播公司都在各自的网站上不断发表对此事的追踪报道。曾以1972年10月10日的一篇独家报道导致尼克松总统下台的《华盛顿邮报》此番决定通过其电子版发表消息,充分说明传统媒体已经认识到Internet日益壮大的影响以及它作为信息传播渠道的快捷已是传统传媒所无法比拟。
  被“德拉吉报道”抢了先的《新闻周刊》也急急忙忙地于21日夜间在网上发表了有删节的报道。由于《新闻周刊》还没有自己的网站,它的这篇报道发表在“美国在线”上。
  《新闻周刊》在印刷版全文发表了那篇德拉吉称“被枪毙”的报道。对此,该杂志作了如下的解释:“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收集材料,我们才在上周决定推迟发表这篇报道。”
#1公众的反感与新闻界的反思
  自从克林顿与莱温斯基性丑闻披露于世的日日夜夜里,层出不穷的新闻每天24小时不断,网上媒体每天都要涌现出数以兆计的信息。古人云,物极必反。更何况,在众多发表有关“白宫性绯闻最新消息”的网址中,很多所谓的新闻性网址实际上是在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有些甚至是在散布小道消息或未经证实的谣传,还有的网址则是专门提供笑料。美国公众真的感到厌倦了,一名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的男子说:“每次有人出庭作证,报纸、电视、电脑网络都把它弄得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新闻,对此我难以理解。”
  各传统媒体在相互竞争的强大压力之下闹出错误和笑话也进一步加深了公众的反感情绪。在美国,有一个广为人知的错误报道。克林顿绯闻骤起的第二周,《达拉斯晨报》在其网站上刊出这样一条新闻,称克林顿的一名特工证实他曾看见克林顿总统和莱温斯基单独呆在一起,行为暧昧。随后,美国广播公司的电视节目和其它一些新闻机构选用了《达拉斯晨报》网站上的这条消息。然而,美国广播公司的电视节目还没有播完,白宫的抗议电话就打了进来。数小时之后,《达拉斯晨报》从网站上撤下了这则消息并向公众作出道歉。
  这一事件引起了新闻界的思考,美国广播公司网站的新闻主管大卫·杰乐说:“我认为,Internet上对这个故事的广泛报道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记者们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其他新闻界人士则反驳说,如果一千个记者写相同题材的报道,而大家所依据的素材又是那么站不住脚,这样的报道一同发表出来,只有一个是真的,谁又知道哪一个是真的呢?显然,Internet还远没有成熟。
  根据一项最新调查,美国有大约2400万个家庭已经上网,实际使用网络的人数则可达到5000万人,其中有21%的成年人经常上网。这说明人们已经逐渐将Internet作为自己得到信息或对外交流的一部分。也许人们确实该好好地思考一下如何使Internet摆脱其“谣言传播者”的别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