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马配金鞍
回顾97年流行主板的情况,大致有以下特点:
#1 控制芯片组的性能不断提升
1996年,主板的控制芯片中当属Intel为老大。安装有Intel 430FX、430HX、430VX系列控制芯片的主板一直是市场上奔腾类主板的主流。采用其它控制芯片,例如VIA、SiS、OPTi、ALI等芯片组的主板在性能上还不敌Intel芯片组,在市场上只不过是一些小小的配角。进入1997年以来,各控制芯片生产厂家你追我赶,佳作叠出,使主板的选购有了更多的选择范围。
老大Intel在年初发布MMX奔腾CPU时,其测试指标大部分都是在安装430VX芯片组的主板上进行的,这实际上就给VX和HX芯片的争论划上了一个句号。进入1997年以来,由于VX芯片组具有很好的性能价格比,能适应多种CPU,所以经久不衰。即使到了’97年岁未,在低成本主板中,仍然有很大的市场占有量。
然而,为了配合MMX奔腾CPU,进一步提高性能,Intel又把性能更高的430TX芯片组投放市场。430TX芯片组与其前辈相比,具有速度更快、节能特性更好,支持Ultra DMA/33新型接口等优点,在’97年中逐渐由高档走向普及,现已成为MMX奔腾类计算机的首选控制芯片。
由于兼容CPU的性能也在不断改进,各种新产品以较低的价格不断推出,也引起了广大用户的观注。但就像中国的地方保护主义一样,Intel的控制芯片组只对其嫡系CPU———Intel的CPU提供最佳的支持。有不少用户发现在采用Intel控制芯片组的主板上安装AMD及Cyrix公司的CPU时,性能多半会比安装Intel的CPU时要低。而在采用SiS或VIA芯片组的主板上安装AMD的K5、K6及Cyrix的M2 CPU时,其性能就可以得到保证,甚至于略超过Intel的同类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在组装机市场上,使用Intel芯片组的主板占有绝对优势,但在进口品牌机中,采用非Intel控制芯片组的主板却相当多,例如IBM、康柏、惠普(HP)的各款家用电脑或商用电脑中,多有采用SiS芯片组的主板。
在1997年中,新推出的VIA、SiS、AMD等主控芯片在性能上与’96年的产品相比已有很大的提高,令人刮目相看。在今年的配件市场上,许多主板生产厂家都推出有采用非Intel芯片组的主板。例如大众、宏基(AOpen)、捷波、宏鹰等公司的产品。其中大众的PA-2007(注:与PT-2007所用的芯片不同)是其中的佼佼者,某些性能超过采用Intel TX芯片组的主板,是安装AMD K6的好鞍。
在支持高能奔腾和奔腾2代CPU的主板上,Intel公司的440系列芯片组仍占统治地位。由于奔腾2代就是在高能奔腾的基础上改进而来,所以在今年5月Intel发布奔腾2代CPU产品时,与之配套的主板就采用Intel 440FX控制芯片,和以前的高能奔腾主板相同。由于这种芯片属于1995年开发的老产品,不能支持一些新技术,例如SDRAM、DMA/33、AGP总线等,所以Intel很快就发布了新的440LX芯片组。采用Intel 440LX芯片组的主板大约在1997年的9月开始进入市场,真正流行起来大约是在1997年的11月。采用440LX芯片组的主板,可以全面支持SDRAM、DMA/33、AGP总线、USB总线、高级节能控制(ACPI)等技术。用它来配合奔腾2代这样高性能的CPU才算得上是关公骑上了枣红马,威风尽显。随着奔腾2代CPU的降价,在1997年岁未时,采用440LX芯片组的主板成为奔腾2代计算机的主流配套产品。
#1 小型AT结构仍是主流,ATX结构渐成时尚
Intel公司在一年以前就提出了更为接近一体化的ATX主板结构。这种结构去掉了原来机箱内的4、5条多功能接口连线,采用新型的软开关电源设备,使机箱内的结构更为清爽,节能和控制更加自动化。笔者当时认为这种结构做出的主板体积偏大,不符合小型化的趋势。但随着体积庞大的PentiumⅡ CPU的推出,小型AT主板显然难以安装这个大家伙,所以Intel当初推出这种大板面结构的目的就昭然若揭了。随着PentiumⅡ CPU的价格走向普及,与之配合的ATX结构主板也就必然会渐成时尚。对于一般的奔腾、多能奔腾、M2、K6等CPU,小型AT主板仍可胜任。所以在1997年中,出现了在小型AT结构的基础上加装ATX电源接口的主板,这样对于广大新老用户都可以在不更换机箱的条件下,只需换一个ATX电源,就可以实现ATX的大部分节能和控制自动化功能。到1997年9月份以后,这种加装ATX电源接口的小型AT主板产品已经很多,大部分都是采用430TX芯片的主板,性能都不错,使得使用传统机箱结构的用户也可以直接问津ATX功能。
一方面是由于Cyrix、AMD等公司继续坚持对Socket 7 CPU插座的支持,另一方面从技术角度看,Sochet 7插座还有潜力,至少可以达到300MHz以上的工作频率,所以小型AT主板还会有一段相当长时间的生命力。它对于高档计算机走向普及已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还继续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1 新型总线和接口喷薄欲出
在1997年初,在Intel的大声吆喝下,USB串行总线仍然象云海中的日出一样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无奈的是外围设备生产厂家跟进速度缓慢,以至于到1997年底时,USB总线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还像聋子脑袋上的耳朵——摆设。时至今日,许多的主板上都已经设计了USB总线接口。估计在1998年中,采用USB总线的设备会有较大的增长。
为了进一步提高3D图像显示的速度,Intel公司在1997年又推出了新型高速图像卡的AGP总线。目前AGP总线产品的工作频率一般是66MHz,以后可以达到133MHz,相对于PCI总线,其3D图像显示速度可以成倍地提高。在1997年流行的主板中,只有采用Intel 440LX芯片组的主板才可以支持AGP总线。AGP总线的显示卡也已经有数个品种投放市场,虽然价格比较高,但肯定会逐步降价。是否具有AGP总线的问题也将逐渐成为选择主板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1997年中,对于接口电路的重要改进之一是IDE接口推出了Ultra DMA/33的高速接口标准,使IDE接口的突发传送速率达到每秒33MB。在’97年年底前,支持Ultra DMA/33的主板主要是采用Intel 430TX、440LX、VIA VPx、AMD 640芯片组的主板。支持Ultra DMA/33的硬盘已经在’97年的夏季推出,要想使用Ultra DMA/33的用户,不要忘记既选主板,又选硬盘哟!
另外,IEEE1394宽带接口和IrDA红外线遥控接口也在悄然走进主板。目前许多主板上都已经设计了IrDA接口,有的主板生产厂家甚至宣称可以提供IrDA接口件,有的外设生产厂家已经宣布要将采用IrDA接口方式的Modem投放市场,这实在是令人感到振奋的消息。试想如果我们的Modem、鼠标器、甚至打印机和扫描仪等都不必再和主机连接那一堆堆的电缆,只要摆好位置就可以使用,那是何等的爽快!
#1 真正的节能、降耗、低热量
随着CPU生产技术的改进,越来越多的CPU采用较低的工作电压以降低CPU的功率消耗,减少CPU的发热量。在’96年,主板上普遍采用传统线性稳压电源调压后给CPU进行供电,虽然电路比较简单,但由于电压调整器上承但了很大的功耗,使得整机的功耗和发热量并没有减少。特别是采用6x86 CPU时,某些主板上那滚烫的散热器曾让笔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进入1997年以来,特别是430TX芯片组推出以后,主板上的CPU调压电路逐渐都改成了开关稳压电源调整电路,节能效率大大提高,整机功耗真正得到了减少。主板上也看不到体积很大的散热器了。由于一般开关稳压电源需要振荡和滤波电路支持,所以在主板上取代散热器的地位,出现了一个或两个磁环线圈(用于振荡或滤波),成为新型主板的一种标志。
在1997年初由Intel、Microsoft、Toshiba等公司提出来的新型电源管理规范ACPI已经在许多主板产品中实现。它可以在更高的软件层次上进行电源控制和管理,可以更为方便和自动化地实现节能。当然这种节能方式对于不喜欢关计算机电源的老外来说更有意义,而对于用完就关电的中国人来说,影响不算太大。
在’97年实现了ACPI功能的主板主要是采用Intel 430TX和Intel 440LX芯片的主板。
#1 无跳线和少跳线技术,安装和升级更简便
其实,主板无跳线技术的推出比较早。早在1994年,海洋资讯公司推出的DCA1主板中就采用了CPU工作电压自动识别技术。但由于该主板仅能对Intel的部分CPU类型达到正确识别,而对一些非Intel CPU却不能正确识别和供给正确的工作电压,易引起CPU过热,所以这种技术在当时并没有流行开来。进入1997年,以华硕为代表的主板生产厂家推出了新型的自动设置主板,对于大部分586 CPU的工作电压和工作频率都能自动识别和自动设置。还有不少厂家采用了BIOS软件设置CPU工作电压和工作频率的技术,例如联想的QDI Titanium I B、承启的5TDM和6TDM、升技的AX5和TX5等品牌的主板。不过有些厂家还是采用了既可用BIOS软件设置,又保留了可选跳线设置的方法,好象对用软件设置工作电压和频率的方法还不敢完全放手。
还有一些公司的主板采用了少跳线技术,也很有意思。例如捷波的J-5TXA/L主板,工作频率仅用一个跳线来设定,非常简便和直观。由于用跳线设置工作电压和频率的方法仍具有稳定可靠的优点,所以不少技术人员对采用少量跳线的设置方法还是持肯定态度的。有的主板采用了DIP开关来代替跳线,例如皇朝的P/I58KTX和T16NFK/KP6,微星的5156和6108,中凌的6100,联尚的55TX-I等主板;由于DIP开关的设置和跳线设置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所以可以说是一种换汤不换药的作法。
#1 主板的安全技术
由于现在的CPU功耗大,普遍带有风扇,所以一旦硬件电路出现问题,例如风扇停转、电压设置不正确,或环境温度太高,都可能危及到CPU的安全。为此有些主板又安装了温度和电压检测电路,有的主板还设计了风扇停转检测电路。温度检测电路一般用LM75或LM78集成温度传感器电路,多半放在CPU插座的下面或附近。电压检测电路则用比较简单的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这些安全电路的报警值一般都在BIOS中设置。例如有的主板温度报警值可以在50℃~57℃范围内选择。一旦检测电路发现机器内有达到报警设定值的情况,BIOS可以向用户提出警告,或者自动降低工作频率来减少CPU的发热量,保护CPU的安全。
当然,机器要真正达到高质量,主要是应在各种基本部件的质量上下功夫,仅靠检测和报警电路是不行的。是否具有自动降频工作功能不能做为评价主板的重要因素。
#1 品牌大战
在1997年的中国计算机市场上,586计算机主板产品的品牌众多,令人目不暇给。常见的品牌有:联讯、华硕、捷波、Intel、中凌、OMEGA(向日葵)、技嘉、微星、海洋、宏鹰、宏恩、浩鑫(HOT)、皇朝、大众、联尚、联胜(Lucky Star)、联想、松景、梅捷、承启、宏基(建基,AOpen)、升技(ABIT)、自强(福建中银,BOC)、资讯等。笔者略略回顾就能举出二十种以上的流行品牌,而且这些品牌的生产厂家都非等闲之辈,或者属于台湾十大主板生产厂商,或者属于内地重要的主板生产基地,可见当今主板市场的竞争之激烈。由于生产工艺成熟,成本下降,以及从经销商减少维护成本的利益出发,在1997年中,经销无品牌小厂产品及伪劣主板产品的情况已经比较少见,在主板上安装假Cache的情况也很少了。
一方面由于竞争有利于广大用户,一方面也由于586计算机主板的生产技术已经成熟,所以各种品牌中具有很多佳品;或者说许多同类型产品在质量和性能上大同小异,所以笔者在此无意给用户优先推荐某种品牌的产品。
#1 主板的几个之最
#2 对于采用Socket 7的586类主机板在97年中:
插座提供的基本主频最高达到了83.3MHz;
可以支持CPU的工作频率最高达到了366MHz;
可以支持的最低CPU工作电压为2.0V;
可以支持的最大内存达到了1GB;
可以支持的最大Cache达到了1MB;
IDE硬盘接口的最高速率达到了33MB/S。
#2 对于采用Slot-1的PentiumⅡ类主机板在’97年中:
插座提供的基本主频最高达到了75MHz;
可以支持CPU的工作频率最高达到333MHz;
可以支持的最低CPU工作电压为1.8V;
可以支持的最大内存达到1GB;
IDE硬盘接口的最大速率达到33MB/S;SCSI接口的最大速率达到40MB。
#3 注意!请读者千万不要用以上这些之最来做为选择和评价主板的标准。真正从用户和市场的利益出发,选择主板的标准首先是:工作稳定,软、硬件兼容性好。其次才是运行速度较快。还应具有安装使用方便,售后服务和质量保证方面做得好,性能价格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