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出微软“包围圈”

Author: 王庆复 Date: 1997-01-01

  在短短的二十年间,微软公司借助IBM PC在全球市场的巨大占有率,成了无可匹敌的软件巨人。事实上,微软的产品从来就不能说是最好的产品,在个人电脑市场上,苹果电脑几乎在所有方面都大幅领先微软,但是人们就看着微软从一个不良的DOS,走上不良的Windows,再走上一个不良的Windows 95,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大,几乎完全不被它的对手们的努力所影响。它的成功,使许多人看清了在软件业中“主导地位”的威力,也就是说,作庄的人占尽了便宜。
  当然,想要取代它的作庄地位的,是大有人在,除了美国的大企业像IBM以外,日本和德国这两个工业巨人,就曾投入了巨大的努力,企图在这一方面有所作为。但是,几年下来,微软的主导地位却越来越稳,如果不是它的对手们从法律的途径来对它作多方面限制的话,它所控制的领域会更可观。
  但是,软件业真的没有办法冲出微软“包围圈”了吗?难道全世界的软件业都愿作“微软王国”的顺民吗?我想,只要大家足够努力,总是会找到突破口的。
#3  △思想上不能“投降”
  微软的发展背景,就是微电脑的崛起过程。在这段时间里,从全世界只有不到万分之一的活动采用电脑,发展到全世界有百分之一的活动在用电脑,也就是这百分之一,造就微软的老板变成了全世界最富有的人。然而,在电脑硬件价格持续下降,而功能却持续上升的时候,电脑的使用必然还有很大空间要靠软件业来填补,它在人类生活中所占的地位,也至少会变得像现在的汽车那样重要;比如说,光是电脑辅助教学(CAI),就已经是一个大得无法估计的产业。如果这个推算是对的,那么,当电脑的使用进展到人类活动的百分之二十,那就会有空间造就二十个微软公司!当然,如果大家都遵循“投降”政策,我们将只会见到一个二十倍大的微软而已。
#3  △必须有一流的软件人才
  在目前这个高度工业化的社会中,每个人都知道一个工业的成功需要许多条件来配合,比如说,要有充裕的资金,要有很强的管理队伍和制度,要有很好的基础建设来配合,要有很多周边工业的配合,要靠很多相关法令的保证,等等。但是,在很久以前,对于苹果电脑为什么能靠强有力的图形功能攻占市场,有一篇很详尽的报道,它所提出来的重要因素,却只有一个,就是苹果公司找到了一个超强的程序设计人才。这并不是没有道理,因为软件业确实是一个特殊头脑业。在汽车工业中,三个“臭皮匠”的技术人员也许有可能变成一个“诸葛亮”,但是在软件业中,却必须先找到一个“诸葛亮”来作主导,否则一堆“臭皮匠”,加起来还是一堆“臭皮匠”;而只要找到了“诸葛亮”,它所需要的其它资源和配合条件,相对来讲实在是非常少的。
#3  △必须要有一个适合软件发展的环境
  以上所讲,“没有找到诸葛亮”也许部分解释了为什么德国和日本在软件业方面遭致失败的原因,然而,为什么它们都找不到“诸葛亮”呢?没有人会相信是因为美国人头脑比较好使,比较可能的原因,应该还是“美国有一个好的软件环境”。也就是说,日本和德国为什么大工业那么强,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国人都适合搞大工业,而是因为他们已经造就了一套与大工业配套的系统,可以让适当的人坐上适当的位子;而对于软件业这个相当新的行业,若要用原来经营工业的那一套方式来找人才,无异于缘木求鱼。
#3  △“开放性”是不可放弃的利器
  基本上,微软已经变成一个大公司,也多半陷入了跟一般大公司同样的困境,这种“大公司病”导致它的产品进展迟缓,并且越来越臃肿而难以转动;然而,另一方面来讲,它的主导地位也几乎已经达到了无所不包的地步,若不想以吃它的剩饭为满足的话,在策略上必须走对路;在这一点上,微软本身成长的过程可以给我们作一个参考。
  本来苹果电脑出世比IBM PC早,而且它的软件设计也一直大幅领先微软,但是IBM PC 一出来就占去了大部分地盘,其中IBM原有的市场占有率固然有很大的帮助,但是,IBM PC的“开放性”作法却是重要的原因。IBM PC采用资料公开、结构公开,让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在IBM PC上开发大家用的应用程序,让全世界的厂商都可以帮IBM PC作外部设备,甚至让所有的小企业都可以来作兼容机,这样的作法,虽然对IBM本身来讲可能是失败的主因,但是它不只是让苹果电脑难以招架,最重要的是,让个人电脑得以迅速发展,而依附在IBM PC的微软也就乘势变成了软件业的龙头。
  换个说法,微软的发展,既“取巧”于IBM,也得益于“开放性”的政策,我们今天要跟微软争主导地位,“开放性”同样是不可放弃的利器。
#3  △从开发基本的程序模块找突破口
  对程序设计师来讲,掌握的程序模块越多,就越容易写出好看和好用的程序。如图形界面模块、文件压缩模块、字型处理模块等,对开发应用程序就有很大的帮助。
  目前的情况,微软是采取“有饭自己吃”的方针,并没有为Windows环境提供完备和好用的模块库,就程序设计师来说,DOS尽管是一个缺点很多的操作系统,但并不是严重的障碍,要写软件,DOS仍是一个相当合理的选择;而另一方面,DOS的使用者也还占相当的比例,并没有完全被“微软视窗”同化。在三、四年之内,还可以利用DOS余辉,作某种程度的发挥。
  综述本人的观点如下,或许有助于软件业者冲破微软的“包围圈”。
  (1)电脑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从1%扩展到20%的过程中,为软件业抗击微软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2)适当的主导人才(诸葛亮)是软件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3)要在微软主控的情况下求发展,应该采用“开放性”的作法。重点不是打击微软,而是提供一个更好的选择,促进人们参与软件写作。
  (4)一个可能的方针是:从开发程序模块和基础的应用程序开始,以便宜的价格来推广和抢占部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