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IT之迷

Author: 陈宗周 Date: 1997-01-01

#3  黎和生:陈总编,欢迎您参加这次“电脑时空”的谈话。作为这个栏目的“老”主持人,希望您能给我们提点意见。
  陈宗周:我很喜爱这个栏目。我觉得今年的“电脑时空”栏目形式更加活泼,也更有生气。我想读者的满意率也会大幅提高。祝贺两位年轻的主持人。
  徐洲:您也不能只当观众,要发挥余热嘛。您刚从台北访问归来,有什么观感?
  陈宗周:我感受最深的是:尽管海峡两岸分隔多年,但象躯体的两部分那种与生俱来的血缘联系,却是任何力量也切不断的。当我们在启德机场登上华航(中华航空公司)飞往台北的班机时,空姐的国语,比我常坐的川航、西航等公司空姐的国语讲得还要标准,京味十足。机上的台湾乘客也全讲那种带江浙味的国语,使人真切地感受到是在祖国南方的一个省旅行。台湾的国语普及得真好,哪怕是在偏僻的小饭馆用餐,依然是国语通行。我们反而有些脸红了——在大陆的好些地区,国语的普及程度远不及台湾省。
  到台北的第一个晚上,我打开电视机,当地电视台的播音员正抑扬顿挫地朗诵白居易的《琵琶行》。第二天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了历史悠久的华夏文化早已在台湾根深叶茂。
#3  黎和生:海峡两岸这种血缘与文化上的同一性,使统一成为顺应民心的大好事。
  陈宗周:对。我遇到的所有台湾同胞,从电脑公司经理到出租车司机,都异口同声地说:“两岸统一只是迟早的事”。
  徐洲: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应进一步加强。这次你到台湾,对那里的IT产业有什么印象呢?
  陈宗周:台湾的IT业相当发达。如果放在这几年台湾社会治安恶化、经济不很景气的背景上看,IT业可以说是一枝独秀。虽然今年上半年台湾股市不好,但我们在台湾那段时间,资讯(信息,即IT)公司的股价却一路上扬,并带动大盘达到新高。现在正值台湾大学毕业生求职的季节,大家都一齐涌向资讯产业,这是因为台湾现在已成为世界重要的PC机生产基地,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多工作岗位和发展机会。
  徐洲:从IDC的统计看,台湾的PC机零组件、外设的生产量,很多数字都是惊人的。
#3  黎和生:台湾的PC机产品中,有九种产品属全球第一。其中监视器、主机板、电源、扫描仪、键盘、音效卡、鼠标、视频卡等产品的产量分别都占全球产量的50%以上。
  陈宗周:我提供一份台湾资策会MIC(市场信息中心)的统计表,可说明这一状况(见附表)。
  徐洲:台湾IT业如此迅速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也隐含一个不解之谜——台湾的IT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陈宗周:我正是带着这样的问题去台湾考察。在台湾,我参观了一些工厂,也与IT业界的企业家和编辑、记者进行了长谈,发现台湾IT企业的结构与众不同。
#3  黎和生:你是指台湾的电脑企业大都是中小企业吧?
  陈宗周:对。日本、韩国的IT企业都是大企业,象富士通、NEC、三星、金星等都是进入世界500强的大企业。而台湾地区的IT企业规模较小,组织生产比较灵活,专业化程度很高,一般都是一个公司生产一种或几种PC产品,但产量都很大,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很高。
  黎和生:去年底我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参加Comdex电脑展,对台湾中小企业的专业化生产程度印象很深。比如我看到一个很小的企业,只生产PC机上用的电风扇,但它的产量却达到几百万只。
  陈宗周:台湾这些中小企业的专业化生产也叫“分段式生产”。如果把PC机系统看成是全线产品,每个中小企业只干这条线上的一小段,而每一小段产量都极大,质量也十分优良。台湾大众公司的董事长简明仁博士把这种生产方式称为“机动式组合”(Dynamic Integration),台湾的中小公司被机动、灵活地组织起来,对外整体象一家高效率的公司。由于每个企业产品单一,产量非常高,成本也较低,质量却很高,对外竞争力就很强。
  徐洲:上周,你对简明仁博士的访谈录中谈到,欧、美、日的IT厂商是措手不及地被台湾抢去了PC机市场这块大饼。
  陈宗周:一点不错。欧、美、日的IT厂商当初是没把台湾的中小企业放在眼里,台湾IT业在过去十几年间的崛起出乎他们意料,他们眼睁睁地看着一群小蚂蚁抬走了一大块肉骨头。
  黎和生:台湾现在的企业也不全是中小企业了吧?
  陈宗周:台湾当初的小企业现在有很多已发展成为跨国大公司,产品也开始多元化。台湾目前的IT产品以PC机的零组件/半成品居多,使它成为全球这类产品的集散地,连其他地区的产品,也要借台湾这块“宝地”来销售。例如,台湾不是硬盘主要产地,但在台湾买硬盘,可能比它原产地新加坡还便宜。同样的,Intel CPU在台湾也可能比美国本土便宜。原因在于台湾的出货量大。对IT业而言,最主要的材料是IC(集成电路),台湾IC业的迅速发展,也叫人刮目相看。不知不觉之间,台湾地区已成为了全球第四大IC生产基地,仅次于美、日、韩。而且,台湾扩张IC生产规模的决心更令世界吃惊。一、二年之内,台湾岛内将有近20座8英寸和12英寸IC芯片生产厂建成,总投资将超过5000亿新台币,大约折合1500亿人民币。这样的投资规模,超过三峡工程的静态投资。我们在新竹科学园区参观时,一位IC工程师这样自豪地告诉我们:“台湾将在一二年内成为全球第三大IC生产基地,超越韩国”。有专家甚至认为,到下个世纪,台湾将成为全球IC芯片最密集的制造中心,可能对美日的半导体厂商形成强有力的冲击。
  黎和生:对宝岛IC业的迅猛发展,我们也感到很高兴。台湾是不是全球最大PC机生产基地呢?
  陈宗周:如果单从PC机整机生产来看,美国的PC机产量目前仍居第一。但如果加上零部件/半成品来综合考虑,台湾应该是全球最大的PC机生产基地。这里我想谈一个已经公开的秘密,那就是美国、日本的许多名牌桌上型和笔记本型电脑,它们的心脏——即主机板都是在台湾生产的。换句话说,这些美国、日本的名牌产品,其质量主要取决于台湾的生产厂。我们在台湾的一家工厂参观时,原安排要参观笔记本电脑的生产线,可临时被取消了。主人抱歉地告诉我们,那条生产线目前在为日本一家著名公司生产,日本公司的代表正在生产线上,不便去参观。顿时大家都明白了,我们买到的日本名牌笔记本电脑,说不定是从台湾的流水线上流出来的。
  台湾的IT业,目前正全面从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即委托定制)转向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即委托设计)。欧、美、日的客户,只须把对产品的要求提出,台湾的IT厂商就会设计并生产出产品。而且,正在向OBM(Own Brand-name Manufacture,即自有品牌制造)迈进。这样,台湾的IT业的上、中、下游产品生产体系已初步建立,以后的竞争力会更强。
  黎和生:台湾IT如此迅速发展,应该与中国人的聪明、勤奋有关吧?
  陈宗周:我正想说这一点。中国人的智慧我这里不提,只谈谈台湾同胞的工作勤奋。我们遇到的IT界的朋友,无论是公司总裁、杂志发行人、总编,还是一般的工程师、记者、编辑,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很长。我们的一位朋友,是一家公司的资深副总裁。他已经50多岁了,在台北郊外居住。每天总在早上6点多钟往办公室赶,而晚上总在7点以后才离开办公室。如果再加上在家里处理公事的时间,他每天工作一般在14~16个小时。我把这位朋友的时间表告诉台湾几家出版社、总编,他们却说:我们都是一样呀。有几天,我专门在下班后考察台北几家出版机构的办公室,只见灯火通明,同行们毫无去意。在新竹科学园区,我们还闹了个笑话,远处看见白天参观过的工厂大楼没有灯光,以为没有人上班了。走近仔细一看,窗户全部用窗帘遮掩得严严实实,楼内灯火辉煌,干得正欢。工厂的食堂24小时开饭,任何时候都可以用餐。
  台湾员工之辛劳,还可以从头发上看出。我们的很多台湾朋友,从相貌上看一般都比实际年龄要大一些。许多人三十多岁就开始白头发。在台湾,好几位朋友和我们讨论十年前日本曾出现的“过劳死”(即过度劳累而早逝)现象,他们担心在台湾也会大量出现“过劳死”。
  徐洲:正是这样一大批工作狂的忘我工作,促进了台湾IT业的迅速发展。
  陈宗周:台湾IT业发展的原因很多。由于时间关系,我这里实际上只谈到中小企业的机动组合和员工的勤奋。可以说是挂一漏万。
  黎和生:台湾的电脑普及教育搞得很好,也是促进IT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吧?
  陈宗周:台湾比较重视电脑普及教育。我参观过很有名的资讯科学展示中心,它是对青少年和社会各界人士进行电脑普及教育的机构。展示内容包括电脑发展史、电脑的组成和最新电脑技术如Internet等。中心经常走出台北,到台湾省各地巡展。中心还办有各种培训班,什么家庭主妇电脑班、银发电脑班等,各种层次的培训班达数十个之多,真正把电脑教育渗透进社会各阶层。
  黎和生:资讯科学展示中心的工作的确很出色,他们的负责人还到过重庆。我希望在大陆也能多有一些象这样的电脑普及机构。你对台湾的电脑出版业印象怎么样?
  陈宗周:作为电脑普及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台湾的电脑出版业相当发达。台湾有27家专门出版电脑读物的出版社,还有50多家电脑杂志。这些机构每年大约出1000种电脑图书和20000多种光盘。相比之下,我觉得大陆的电脑出版物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由于普及教育工作做得较好,台湾现在的家庭中,电脑普及率已超过44%。
  徐洲:比美国的普及率还高。电脑普及教育搞得好,培养了大量的人材,这也是台湾IT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陈宗周:现在,台湾的电脑普及教育又掀起了新的一波,即让Internet普及到单位和家庭。台湾的一些机构正联手策划一个“三百万户上网”的运动。具体目标是三年内,台湾的厂、店和家庭,上网户数要达到300万。从台湾的2100万人口看,Internet的普及率将会达到极高的程度。这个计划有人讥为“吹牛”。普及新技术方面,常常搞一些群众运动,也算是台湾IT发展的特色,也值得我们借鉴。
  黎和生:问题是我们如何迅速发展祖国大陆的IT业。
  陈宗周:大陆目前发展IT的条件很好。我相信在今后的几年内,大陆IT业的发展会更迅猛。事实上,台湾的厂商也注意到这一点。他们利用大陆市场广阔、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大陆投资建厂。大陆的厂商也要注意利用台湾是PC机生产基地和零部件/半成品集散地这一优势,双方开展密切合作,把更多的中国名牌产品推向世界。
  当然,合作的前提是“三通”,我感到遗憾的是台湾同胞到大陆来的手续很简便,而我们去台湾,那边的手续则很繁琐。我希望这种半导体式的“单向导电”局面能改变。
  黎和生、徐洲:我们都希望早日能去祖国的宝岛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