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解放”
近年来,在《电脑报》等一些媒体和一批“先锋”作家的鼓励、带动下,“电脑换笔”在作家圈中已是蔚然成风,有些作家换笔甚至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成了不折不扣的电脑发烧友。
作家们在这场换笔活动中充当先锋是一件好事,因为电脑不但减轻了作家们的手足之苦,同时也革新了他们的观念。
中国作协属下的“中国现代文学馆”马上就要开工,这将是一座现代化的、电脑武装的文学宝库。文学馆既需要懂电脑、会电脑的电脑管理人员,还要求作家们习惯用电脑查询、保存资料。
中国作协属下的几个省作协已开始搞起了点对点的连网,一旦全国各省市作协连成一片,作家们互相交流就快捷方便多了。
我代表中国作协感谢《电脑报》和清华紫光集团举办的这次扫描仪赠送活动,我相信,扫描仪必将成为作家手中的另一支笔,进一步把他们从手抄、手写中解放出来。
#3 韶华(著名作家,前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
今天,我站在这个领奖台上,感到格外高兴。原因是我这双拿过锄头和枪杆子的手,在过了花甲之年,因为在电脑键盘上的劳动,居然赢得了这份殊荣,这是任何其它奖赏所不能比拟的。这表明,从“小米加步枪”到电脑时代,我没有掉队。
在这里,我必须感谢现代科学制造了电脑,感谢电脑专家们编制了文字处理软件和发明汉字输入法。正是由于他们创造性的劳动,把我们作家从繁重又需极端认真的“爬格子”劳动中解放出来。
今天,《电脑报》和清华紫光又给我们送来另一件写作利器———扫描仪,对于我们更深入地应用电脑将有较大的帮助。
#3 张抗抗(著名作家,黑龙江省作协副主席):
我用电脑写了好几部作品了,包括最近出版的《情爱画廊》,总体感觉是电脑写作提高了写作的产量和质量。
我到新加坡、香港等地考察过,发现我们大陆作家在电脑换笔方面竟然比他们走得还快。电脑是辅助作家写作的很好工具,这是我的深刻体会。
但我仍然反对把电脑神秘化,反对人与机器之间关系太密切。写作是一个心灵倾述的过程,电脑仅仅是一支写字的笔,万不可把电脑的功能片面拔高。
#3 邓友梅(著名作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副会长):
我对科技与文化、企业与作家之间的结合是持赞成态度的,因为科技需要宣传,产品需要检验,而以笔反映生活的作家正是最好的代言人。从这种意义上说,我对这次扫描仪赠送活动十分赞成,双手欢迎。
电脑已经成了我写作中不可缺少的助手,除了写私人信和练习书法外,电脑几乎包揽了我的一切写作任务。
先进的东西是不可抗拒的,它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产生的影响,常常是一种革命性的进程。
但我仍然赞成张抗抗关于电脑的观点,电脑是一个好的写作工具,但永远代替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只能永远是工具。
#3 吴越(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会员):
我可能是中国作家中最先换笔的作家之一,我家里现在有5台电脑,每人平均1.6台电脑,远远超过了美国家庭的电脑普及率。
我为什么这样爱电脑,因为电脑可以大大提高我的写作效率。我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被投进监狱达23年方被平反。(编者注:先生在劳改农场的艰苦环境中写出5卷本《括苍山恩仇记》),我要把丢失的时间抢回来,所以,我把电脑作为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我在电脑的帮助下成了高产作家,每年要写两百万字以上的作品,已经出版的文学作品,共约700万字,已出版的通俗电脑讲座400万字。如果没有电脑的帮助,靠手写完成这么大的写作量是不可想象的。
我因为率先用电脑写作,获得两家主办单位的馈赠,我相信,扫描仪的加盟,定将使我的写作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