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英才杨元庆

Author: 廖天华 Date: 1997-01-01

#3  杨元庆简历
#3  1982~1986年   就读于上海交大计算机专业
#3  1986~1989年   于中国科大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加盟联想
#3  1991年   任联想集团CAD部总经理,在此期间杨元庆先生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青年奖”,并成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3  1994年,29岁的杨元庆出任联想集团微机事业部总经理,同年获得首都青年“科技企业家之星”称号。1995年,杨元庆任联想集团助理总裁。
#3  1996年杨元庆升任联想集团副总裁兼微机事业部总经理。在这一年里,联想微机以20余万台的销售业绩和近10%的市场占有率成为中国台式机市场的第一名。同年,杨元庆被评为“跨世纪青年科技创业英才”。
  1989年初秋的一天,联想人事部门来了一位瘦瘦的高个子年轻人,他礼貌而又有点胆怯地递上自己的人事档案,自我介绍道:“我叫杨元庆,是学计算机的,今年刚从中国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这是我的人事档案。我希望能在联想公司里发挥我的一技之长”。
  看过杨元庆的档案并经过考察,联想领导决定留下这位中国科大的研究生。杨元庆想到联想集团谋职有些偶然,杨元庆做硕士论文是在中科院自动化所,这里离中科院计算所和联想公司很近,他常常能听到许多关于联想善待人才的故事,这是吸引他到联想的重要原因;同时联想相对来说的高工资也是吸引他来联想的另一个原因。权衡再三,他决定先到联想干两年,然后再圆出国梦。
  就这样,杨元庆带着一种兴奋、新鲜、期待跨进了联想的大门。
  在联想,柳传志总裁、李勤副总裁及其他联想的创业前辈都是青年人难以遇到的“伯乐”。柳传志有句话传播得很远:办企业就是办人。正是由于前辈们的“放任”与“点拨”,联想集团里的年轻人才有了一个广阔的大展拳脚的天地。“走进联想,至今回想起来都是人生一次幸运的选择”。杨元庆对当初的选择十分感慨,“在全中国才智过人的英才成千上万,但机遇却并非俯拾皆是”。
  初到联想,杨元庆被安排在联想一个专门销售SUN工作站的部门当销售人员。这种销售工作不是一般人所能胜任的,需要销售人员具有非常专业的计算机知识,而这对杨元庆来说犹如小菜一碟,他缺乏的只是销售经验。这个部门有5个人,大多是刚毕业不久的硕士、本科生,尽管那时SUN工作站不太好销,但大伙还是非常卖力,在短时间内就推销出去几十台。很快,杨元庆成了部门里的一名得力干将。
  1991年初,联想集团进行结构调整,杨元庆所在的SUN工作站部门和CAD部合并,年仅26岁的他被任命为新的CAD部总经理,负责代理HP产品,这给杨元庆学习外企的管理经验带来了很多机会。无论与对方谈判,还是与人家一齐开会,还是到HP去参观,杨元庆都非常注意观察HP的“一举一动”,那怕是一些形式上的东西,比如出门佩载HP胸牌等,他都一一铭刻在脑海里。HP的企业文化、代理政策更是他刻意研究的管理方略,这些为他在CAD部以及在微机部的管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杨元庆在CAD部这段时间干得很出色。1991年接手CAD部,销售额仅3000多万元,到1993年底,他调离CAD部那一年,部门销售额已达2亿多元,销售额年年翻番。杨元庆出色的管理才能,早被柳传志总裁看在眼里,他决定把它调到新成立的联想微机部担纲领衔,去创立联想自己的名牌电脑。
  1994年初,联想集团打破以往集权式的“大船”结构,专门成立微机事业部,对微机的采购、生产、销售实行统一管理,29岁的屡建战功的杨元庆出任总经理。虽然在CAD部时杨元庆已经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自创品牌,他在技术、产品、管理等方面都须重新划定起跑线。
  在杨元庆的周围,有一帮能力超群的年轻伙伴,他们都有“几板斧”。杨元庆十分崇尚“凝聚力”这三个字,他所带的就是一支具有高度凝聚力和团结协作的队伍。微机事业部这个涵盖研发、市场、制造、服务、采购等大大小小十几个部门的团队一直努力做到象一支排坛劲旅,彼此旗鼓相当、配合默契。杨元庆说:“要做到这一点,我并没有什么尚方宝剑,诚如一只桶的最大盛水量是由最低而非最高的那块桶板决定的同一个道理,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发现并及时更换最低的那块桶板,从而提高部门整体的运作水平。”
  杨元庆做好了“凝聚力”这道题后,“产品”和“市场”这两道题很自然便得到了解决。
  微机事业部刚成立时,人员一下子从原来的250多人减至130余人,每人要干的事却比原来多了。在经营上,杨元庆采取以小步快跑的订货方式来缩短生产销售的周期,从而大大降低了资金成本。1993年微机部营业额约2亿元,用了1.2亿的贷款额度,一年才周转1.66次;而1994年做了3个亿的营业额,贷款额度是6000万,一年周转近5次,是头年的三倍多,仅贷款利息就节省1000万元。
  就在微机事业部成立的1994年,国外众多厂商低估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档次,将库存的积压产品运到中国来倾销。而杨元庆和联想的同仁们根据科学的市场调查与预测,相继推出了经济实用的E系列、真正的绿色电脑G系列、代表最新技术潮流的P系列。这三个各有特色的系列产品基本满足了国内客户的低、中、高档不同需要,使国外电脑处于被动局面,从而赢得了市场、赢得了生存空间。在此基础上,杨元庆指挥微机部销售部门建立了相当灵活的代理体制以及销售、服务的双轨制。1995年联想1+1家用电脑成为中国家用电脑的第一品牌。
  1996年是杨元庆和联想电脑尽领风骚的一年,这一年,联想大打价格战,几次率先大幅度降低奔腾机价格,成功地引导了中国计算机市场由486到奔腾时代的飞跃,形成极佳的市场切入点,与其他国有品牌共同铸了“96奔腾年”,联想电脑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国内台式机市场第一把交椅。
  杨元庆重市场、更重质量。他带领微机部率先通过ISO9001国际认证,使联想电脑首次亮相广交会,即获大批出口订单,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国产电脑的信心,更使同行品牌厂家瞩目。
  一点一滴的积累成就了一次又一次的质量飞跃,从联想品牌阔步向前的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杨元庆和他的伙伴们勇于竞争的雄心,而且还看到他们在市场磨炼中不断成熟。
  在采访的过程中,他向记者透露了一些他平常的工作日程安排,我们从中可以窥见杨元庆的工作繁忙状况。
  每周一上午开一次总经理例会,早上8:00开始,利用吃早餐的时间,把一周的工作安排布置好,同时与大家互相沟通信息;
  每两周开一次物流会,总结检查物资管理工作;
  每两个月开一次总经理沙龙;
  每个月抽出两天时间到各地代理商处去转一转,了解市场情况,再请一、二个代理商来公司研究工作;
  每周抽一天时间到技术服务部门检查工作,了解用户意见。
  虽然平时工作安排得十分紧张,工作到晚上8、9点钟是常事。但他仍尽可能抽时间回家多陪陪妻儿,他把家庭和事业看得一样重。
  杨元庆把看书报当作是一种收集信息的捷径,只要是有电脑方面的内容,不管是专业报刊还是大众媒体,杨元庆都会认真阅读,从中了解竞争对手在想些什么、干些什么。他说,“其实联想的许多创意都是受别人的启发而得到的”。
  联想微机已经取得足以骄傲的成绩,但杨元庆并不满足。他告诉记者,联想正在向持久、有规模、高科技企业这一总体战略目标迈进。到2000年,联想要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亚洲一流的、世界上有名的计算机企业,在规模上达到年产微机100万台,并确保联想享有领先的市场占有率。
  “每一年、每一天我们都要进步”,这就是杨元庆的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