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在京举行’97业界风云座谈会
#3 电脑报社联合姊妹刊《新潮电子》,邀请在京的业界著名人士,座谈1997年中国电脑产业的大走势;总结近年电脑市场表现出来的新现象、新机遇。来宾观点鲜明、火爆,现将其整理出来,并“公之于众”。
#1 “巨人危机”的启示
巨人集团曾经是电脑业界的一支生力军,集团总裁史玉柱以4000元资本,单枪匹马闯深圳的故事成为业界多年来引以为荣的“传奇”。今天,巨人集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业界人士都非常关注。
雷军(北京金山软件公司总经理):“巨人”的最大失误在于没有主打产品。“巨人”做过汉卡、品牌电脑、软件、保健品、药品,每一样都是大产业,但“巨人”每次都在一件产品尚未根本占据市场的情况下扭头转向。艰苦创业这么多年,还没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根据地,这不能不说是“巨人”的遗憾。
宋朝弟(北京科利华有限公司总经理):“巨人”高速发展没有错,但公司上了规模后,管理没有跟上 是其重要失误。巨人集团今天遇到了困难,但不能由此否认高速发展。中国电脑产业必须要高速发展才有出路。现在电脑行业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经营难度越来越大,企业没有一种拼命创新的精神、没有一支团结有战斗力的队伍、没有高速发展的指导思想,根本无法在这种高强度的竞争中生存。
在公司的发展历程中,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管理特点。公司发展初期,人员、资金、产品结构单一,职员靠自我奋斗精神努力工作;公司拥有了一定的名气、资金、员工后,运作方式便发生了变化,公司就得着手解决内部管理机制,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方案。
张钟联(微软中国公司客户经理):在公司内部实行高效率的管理制度是微软20年来高速发展的“法宝”。微软公司的下属职员,与公司最高层之间约有4~6层,每一层向各自的上级负责,但任何一级的员工都可以向最高层直接反映思想,这样就使公司决策层随时掌握员工思想动向、听到他们从第一线反馈回来的信息,从而作出符合市场规则的正确决策。
吴晓军(2.13开发者、著名计算机专家):商场如战场,但你不能套用战场的指挥法则来指挥商战。“巨人”总裁史玉柱崇尚兵法,好用军队的管理方式来管理员工(我们听到史玉柱正在上海对其分公司经理实施“军训”),这样是不是行得通,我表示怀疑。
#1 品牌机时代降临
国内公司在不显山、不露水地做了几年洋代理后,纷纷打出自己的旗号,大打国产品牌,这条路好不好走,国产品牌有戏吗?
谢骏(同创集团市场部总经理):国产PC品牌在1996年找到了感觉,同创集团初涉电脑市场,即实现了6.3万台的销量,我们预计今年形势会更好。
同创集团看好中国广大的PC市场,而向商用市场推出了同学、同事系列,面向家用市场推出了同乐系列,面向笔记本和服务器市场,分别推出了同行、同飞系列。同创集团所有电脑以“同”字打头,寓意与用户共同前进。1997年,同创电脑预计销量10万台以上,保持中国国产PC品牌第三的地位,向第二名进军。
刘军(联想集团微机事业部研发中心总经理):也许大家都知道,联想PC在1996年打了个大胜仗,销量突破了20万大关,97年我们的目标是35万台。
我们觉得,97年家用电脑有三个趋势:其一,增强易用性,电脑消费的观念已由过去的组装机逐渐向软硬件一体化的品牌机转变,PC制造厂家要为这个新观念服务。联想的想法是,将更多、更本地化的正版软件预装入联想品牌,使用户开机即可享用正版软件的优质服务。其二,增强多媒体能力。MMX芯片的推出、DVD迅速走向实用化,都会给PC品牌的多媒体性能提出更高要求,联想电脑特别是家用系列,1997年将在多媒体方面全面加强。其三是网络化。这一点国内许多用户还没有认识到,事实上,联网将是以后电脑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去年,北京一古脑儿冒出了几十、上百个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der,Internet服务商),大家看准中国即将兴起的联网市场,不惜巨资介入,这些都是业界发出的向网络前进的市场信号。
联想品牌现在是国内第一品牌,在商用、家用电脑消费领域享有崇高声誉。联想人素以需以勇于创新著称,我们的电脑将体现出时代色彩。
樊军(海信计算机公司副总经理):海信集团97年准备大打PC牌,希望在国人心目中树立起海信的良好形象。海信电视在国内已是知名品牌,海信电脑也要创名牌。
海信PC是民族工业,民族工业要顺应国家政策,现在国产电视占住了脚跟,该是国产电脑一搏的时候了。
现在国内PC品牌机销量不过200万台左右,市场潜力很大。我们以为,1997年可能是一个品牌机消费启动的时代,但还远远说不上辉煌,国产PC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付瑞军(海星利达公司市场部经理):海星公司5年前以代理Compaq为主,荣海总裁认为,仅靠代理别人的产品发展不起中国自己的产业,所以海星推出了“海星龙”系列。我们的PC/TV正在后期测试中,可能会成为中国第一台电脑电视。前不久《电脑报》还透露了海星集团研发PC/TV的消息,引起读者轰动,说明读者对国内品牌商期望很大,海星将抓住这个难得机遇。
#1 企业要找准自己的感觉
越威(北大方正执行副总裁):96年的方正集团在海外市场取得了重大突破,集团与日本IBM的合作已经签定协议,方正在PC排版市场取得了领先地位。
97年方正有5个经营方向:一是中文排版系统,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中国少有的可打出国门的产品;二是软件开发,方正研究院有近200名研究人员在分组从事研发工作,这是方正技术领先的保障;三是强化系统集成,系统集成代表一个公司的综合服务能力,方正不惧怕竞争;四是PC品牌的生产;五是拓宽分销渠道。
方正走的是IBM这条路,讲究综合服务,这是我们找到的感觉。
曹钢(清华紫光集团副总裁):清华紫光从100万资金发展到现在的上亿产值,靠的是准确的产品宣传,说到底就是企业自己的感觉。
在大家追求PC整机销售的那几年,紫光看准扫描仪这个边缘市场,全身心培育和拓展市场,终于有了收获。今年,我们看准新兴的数字相机市场,决定提前介入,培育和启动它,这也是我们的感觉。数字相机应用领域广阔,是传统照相机的一次重大变革,我们相信中国用户会喜欢这个新产品。
#1 软件业当审时度势
许志平(腾图公司总经理):97年的软件市场不会一帆风顺,中文之星、四通利方、天汇这些过去曾风光一时的软件现在都遇到了困难,微软太强大,国内软件企业没有办法与之竞争。尽管如此,我们还得努力去做。由于国内VCD机的风行,势必解放一部分 电脑的光驱,这就为光盘软件市场带来机会。另外,国产软件带头降价,正版消费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也为1997年的软件市场埋伏着商机。
宋明华(希望公司副总裁):我做了这么多年的软件,总的感觉是越做越累,越累越做。国内软件还没有脱离一个人打天下的色彩,但近年这种色彩已开始退化。软件是个产业,要用产业的思想来指导发展。中国的软件市场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培育出来的,单纯的降价或者广告宣传都收不到好的效果。希望公司的策略是:抓好软件人才的管理,审时度势地往前走,抓住机遇大发展。
雷军(北京金山公司总经理):中国软件要步入快车道,软件公司要敢于作贡献。我们觉得正版软件价格仍然有些偏高,软件是工业化的产品,利润要靠规模来赢取。国内软件销量很少有上10万套的,这发展不起产业。金山公司1997年在Game、词典、字处理领域将有好产品上市,我们在价格方面也将有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