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危机
#3 徐洲:还算可以,微软、摩托罗拉、爱普生、夏普、施乐、AST、英特尔等国外大公司和联想、同创、得实等国内品牌公司都来捧场,使我们的“将COMDEX大展引入中国”的良苦用心总算没有白费。顺便问一下,这段时间你也挺忙吧?
黎和生:干我们这一行,一年四季都呈现一个状态:忙!这段时间更是忙上加忙。
#3 徐洲:你这个大忙人都在忙些什么呢?
黎和生:首先要忙份内事,办好报纸,为读者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其次要学驾驶,争取早一天拿到21世纪的第三张通行证:汽车驾驶证。你知道,电脑和外语是公认的另外两张通行证。
#3 徐洲:请接受我的一句忠告,学驾驶首先要学好操作方向盘,如果方向盘操作得不好,那是必定要栽跟头的。珠海的“巨人集团”就因为不会操作“方向盘”栽跟头了!你可要引以为戒。
黎和生:你说到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巨人危机”,我倒是掌握了些资料。
#3 徐洲:那好,咱们今天就给读者谈谈“巨人危机”。
黎和生:“巨人危机”的披露首先见于《深圳特区报》所主办的《投资导报》1月21日的一篇题为《“巨人”史玉柱身陷重围》的报道。该报道透露,“巨人集团资产已被法院查封”、“集团本部职工三个月未发工资”、“巨人集团一名副总裁、七名分公司经理携款携物失踪”、“巨人集团在保健品开发上交了上亿元的学费”。读起来很有些耸人听闻。该文发表后,《羊城晚报》、《南方周末》等南方报纸也相继从自己的角度披露了“巨人集团”面临的严重危机。加之香港一些报纸在此基础上添些油、加点醋,于是与“巨人集团”有经济关系的企业、个人纷纷赶赴珠海,上法院、闯办公室,“巨人集团”形象顿时江河日下。
#3 徐洲:在我的记忆中,“巨人集团”在1995年上半年都还是光芒万丈,国务院总理李鹏、前国家主席杨尚昆、国务院副总理朱基、珠海市委书记梁广大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巨人集团”考察,“巨人集团”总部外面经常是车来车往,贵客盈门,也就不到两年光景,“巨人”怎么栽得这样惨?
黎和生: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关心高科技特别是计算机产业的发展,他们每巡视珠海,总要到“巨人”去看一看。这种至高的荣誉和关心不是随便一个企业可以享受到的。问题是,史玉柱可能背上了“包袱”,变得急功近利,以致于欲速则不达,辜负了领导和社会的期望。
据我的情报,“巨人集团”从1月20日放假以来,现在还没有恢复正常上班(截止2月24日早晨8:30)。公司外面,讨债的债主象换班似的等着,几个值勤的保安心情懒散地坚守着岗位,“欢度春节”四个大字悬挂了一个多月还没有取下来。
#3 徐洲:对媒体的报道,史玉柱难道没有一点反应?这位1994年的“全国十大风云人物”难道被“危机”吓住了?
黎和生:史玉柱毕竟是经过大风大浪的人,面对近2亿元的债务,他不承认“巨人已经破产”,他更愿意把这场危机看成是一次重大挫折或者严重困境。他早在1996年8月就公开承认“经营策略失误”(就是你所说的“方向盘”操作失误),提出“重新创业”。所以,为解决这场危机,他对春节没有兴致“欢度”,奔走于上海、北京等地,希望找到解决危机的“钥匙”
我在《南方周末》和《珠海特区报》上看到史玉柱接受记者专访的一段对话,或许可以让读者更清晰了解“巨人”的状况———
《南方周末》记者问:《“巨人”史玉柱身陷重围》的报道是否属实?
史玉柱:①“巨人集团”下辖100多个分公司,的确有分公司资产被当地法院查封,但这是“活封”不是“死封”。并不意味着倒闭。②我集团已于1月17日发放拖欠职工的2个月工资。③确有一名副总裁离开公司,但他身上没有带走属于集团的一分钱。④我承认“巨人集团在保健品销售方面交了上亿元学费”。
史玉柱1月28日在接受《珠海特区报》采方时神情则较为轻松(毕竟珠海是“巨人”的“大本营”),他在承认危机的同时仍然不忘“提劲”。
他说,“巨人集团1995年开始涉足生物工程,主打产品‘脑黄金’、‘巨不肥’最高月销售额达6000万元”。他更提及‘巨人’并没有如某些媒体所言,已经彻底从电脑领域撤退”,1996年M-6407汉卡少数民族版就在新疆打了一个大胜仗——接获订单1万套,销售收入逾千万。他认为,“覆盖66本课本的《巨人多媒体教育软件系列》具有广阔的市场”。
对于业界议论纷纷的原定96年底完工的、70层楼高的巨人智能大厦,史玉柱仍然坚持要全力完成这桩“未竟事业”。他说已有新办法,比如融资、扩股等。
#3 徐洲:史玉柱真乃“铁打的汉”,这种精神状态很好,不过面对象IPC这样的大债主催着还钱,史玉柱如何应对?
黎和生:你是说曾经与“巨人集团”合作过一段时间的新加坡IPC电脑集团前来讨债这件事吧。
#3 徐洲:是的。1993年8月,IPC集团由于极力想在大陆市场迅速占稳脚跟,看上了如日中天的“巨人集团”作“桥头堡”,两家计划各投资4750万港币,成立“珠海巨人IPC电脑有限公司”,由于史玉柱后来对电脑业的兴趣锐减,双方在合作8个月后互道“拜拜”。但IPC已投入“巨人集团”的上千万港币从此如石沉大海,至今未能“回归”。
#3 这次IPC卷土重来,直接找到珠海法院,要求冻结“巨人集团”总部及其资产。珠海法院执行诉讼保全,已查封“巨人”总部。
黎和生:史玉柱老巢不保,他一向争强斗胜,很讲面子。这次屋漏偏逢连夜雨,“面子”算是扫地了。
#3 徐洲:商场如战场,没有常胜将军。史玉柱这次“栽水”,教训十分深刻。
黎和生:在你看来,史玉柱除了“方向盘”错误外,还有哪些失误?
#3 徐洲:由于准备COMDEX/China’97,我对“巨人危机”这个案例没有作很深入的个案研究,好在熊总也从美国赶回来出席COMDEX,我和他合计了一下,认为以下几点教训值得吸取。
#3 ·管理层不成熟,核心管理人员急于求成。“巨人”是一个典型的高科技企业,员工普遍年轻,几乎每一位员工都怀抱大志,而高科技企业面向的市场变数极多,风险极大,某一个重大机遇的失去都可能造成全线被动。
#3 象“巨人集团”这样既受当地政府重视,又为国家领导垂青的公司并不多,集团正可以利用这种优势,全面股份化,成为上市公司。按史玉柱自己的说法,1995年,“巨人”的营业额就近4个亿,为什么不上市?
#3 在1995年上半年,“巨人”初涉生物工程,“脑黄金”大赚特赚时,公司核心决策层没有与大多数中层骨干商量,就头脑发热地发动所谓“三大战役”,梦想一年之内在保健品、医药、电脑三大领域全面奏凯。结果,仅保健品,就相继推出了12个产品,公司员工从不到1000人猛增到3000人;在未对新员工进行深入培训、考查的基础上,又马不停蹄地在全国铺点。当时,全国保健品市场已经进入“烂贱”期,“太阳神”似的蜜月已不复存在,可“巨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地发动“战争”之后,仍然错误地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介上不惜血本大做广告,结果,除脑黄金、巨不肥等少数几个产品有少许盈利外,其它保健品统统泥牛入海,血本无归。
#3 想当初,史玉柱以4000元广告费在《计算机世界》上一把赌下去成了暴发户,如今栽在广告上,真是“成也广告,败也广告”。
#3 ·管理层法律意识薄弱。“巨人”作为一个高科技企业,在法律方面有时竟幼稚得可笑。1995年初,为推销其“巨人吃饭香”保健品,竟在产品销售书中称:“据说娃哈哈有激素,造成小孩早熟,产生许多现代儿童疾病”,这种没有根据的宣传说辞使自己付出了不该付的学费———被法院判处赔偿娃哈哈集团经济损失200万元。好在娃哈哈集团心慈手软,没有坚持原来上千万元的赔偿诉求,而且答应不要现金,否则“巨人”损失更为惨重。
#3 ·企业缺乏凝聚力。“巨人集团”给每一位员工最低不少于2000元人民币的月薪,中高层干部更是月薪上万。按理说,待遇优厚。但这个公司的人才跳槽率惊人,重要岗位人事经常变动,致使集团管理脱节,浪费惊人。纵观国内外成功之大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它的核心职员很少大动,这些人把大部分身心和追求都献给了企业。“巨人”没有形成自己的凝聚力,因此挡不住员工“驿动的心”。
#3 ·史玉柱有好大喜功之嫌。中央和地方领导的关怀没能使史玉柱更加稳重,相反,为了将“巨人”这颗卫星正正经经放到天上去,史玉柱不顾财力所限,豪气万丈地提出要独立修建可与美国帝国大厦一较高低的、70层楼高的巨人智能大厦,这座大厦保守估计耗资也在12亿元以上,目前花了1.7个亿还只修到三层,余下的巨额资金哪里来?现在,楼花筹资返还时间已过,香港、内地的“楼花”买家走马灯似地来讨债,公司还有心思发展生产吗?
黎和生:我把你的总结发言浓缩成一句话:“巨人”最大的失误在于没有自己的根。
#3 徐洲:你且发挥一下。
黎和生:“巨人”靠汉卡发迹,但公司并没有把汉卡市场做透,“巨人”汉卡同期销量即使最辉煌的93年,也不及方正汉卡红火。史玉柱于是认为汉卡市场没戏了,转而做手写汉字输入,卖了几天卖不动,又去做CAI;CAI卖起来也不舒畅,这使史玉柱对电脑业大失所望。他眼观六方,发现“×液”市场风起云涌,他羽扇一摇,“巨人”便成了保健品公司。几十吨广告轰下来,巨人总算挤上了“最后一班地铁”——脑黄金。
赚了钱,他误认为找到了“大庆油田”,下令大量招聘“石油工人”。咱们工人一向有力量,一下子就为史总裁钻了十二个“洞”,结果大多数不冒油,填进了大量白花花的银子。
修巨人大厦更是头脑发热,现在巨人大厦成了“巨人大洞”,“巨人”倒是名声在外了,但谁会认为“巨人”是成功的电脑公司、成功的保健品公司、成功的房地产开发商呢?
“巨人”就象“小人书”中讲的《猴子掰包谷》,辛苦忙碌了大半天,到头来一无所有。
你能说“巨人”有根吗?无根的树能长成参天大树吗?
IBM有“四海一家的服务”,Intel有“奔腾的芯”,微软有“无处不在的操作系统”。他们拥有繁密的根,他们才是真正的“巨人”。
#3 徐洲:看起来你我今天要开“阶级斗争会”。事情闹到这一步,史大哥心里也不好受。你我今天就不要再把“阶级斗争扩大化了”,为史大哥提几条“合理化建议”吧。
黎和生:常言道,重病还需猛药。借鉴IBM、Apple等病例,我觉得……
#3 徐洲:大胆地说吧,不要往两边看。
黎和生:我觉得:
·“巨人”没有必要一定要坚持完成巨人大厦。巨人大厦不是一只会下金蛋的鸡,现在珠海空闲的房产多的是,房价比深圳、广州、浦东等地便宜得多,即使可炒香港、澳门概念,但香港人不大可能选择珠海作桥头堡,澳门又是一个消费城市,没有大资金往珠海投,70层楼高的巨人大厦为谁修?为珠海人修?我们可以算这么一笔帐:70层楼高的巨人大厦起码有25万平方米的办公面积,按国外流行的写字楼租用惯例,每人5个平方米,整个巨人大厦需要进驻5万人办公。珠海有多少科技人员,有5万吗?这是其一。其二,巨人大厦是“巨人集团”的招牌,而“巨人”又是一家到处开荒种地的“土财主”,它的潜力和现有的竞争对手愿意驻进去办公吗?打个比方,如果微软修了一座“微软大楼”,NetScape会进驻吗?Sun公司会租房吗?这道理很简单:“巨人”不是地产商。
如果史大哥只是为了将美帝国主义的帝国大厦比下去,那我认为,修楼这笔钱最好捐给“希望工程”。
如果史大哥当初是想赚钱,那我认为,现在最好先冻结大厦工程,等待时机,或者干脆卖给有钱的大佬,换几个现钱。
·缩短战线,重组机构。立即放弃那些不嫌钱或者看不到希望的产品,大量裁撤臃肿的机构和人员,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实行内部股份化,组建董事会,高薪聘请能人出山,史玉柱退居幕后、韬光养诲。
·重塑企业形象,吸取战线太长的教训,既要高速发展,又不过度投机,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3 徐洲:你是不是在哪本教科书上抄来的哟。告诉你,史玉柱目前唯一需要做的是,让大银行相信,20年后他还是一条好汉。可以先借出款子来给他,先把那些象磁铁一样的债主赶走。接下来,再采纳你的建议。
黎和生:史玉柱走到这一步,不动大手术救不了“巨人”。“巨人”需要输血,4000毫升剂量的血只能维持心跳,可谁愿意做献血者呢?
#3 徐洲:象IPC这样的投资者。“巨人”必须脱胎换骨争取投资者的同情,以此赢得时间,再赌一把。
黎和生:如果输了呢?
#3 徐洲:那就只有两个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