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漫话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完善,机器人的“就业”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在美国有照料老人或病人的机器家庭护士;在法国,有供重残人操纵电器的遥控机器人;机器装弹手、无人侦察坦克等辅助作战的机器人已经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军队服役;前不久,英国机器人专家和外科医生合作研制的会做前列腺手术的机器人已在伦敦盖伊医院“上班”,为前列腺癌患者服务。可以说,机器人也有三教九流。
机器人在生产、科研和生活等各个领域中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日本生产的一种被称为“铺地王”的泥水机器人,每小时可铺水泥地面500平方米,约是一个工人工作量的40倍。澳大利亚的剪羊毛机器人,可在20分钟内剪一头羊,轻微损伤事故只有3-5%。1966年,美国一架B-52轰炸机不慎把一枚氢弹失落海中,海洋机器人“卡布”只身把氢弹从750米深的海底捞起。据日本早稻田大学一位教授预测,到21世纪,日本每个家庭都将拥有1台或更多的机器人。
目前,机器人正向两上方向“进化”:一个是智能化,再一个是微型化。智能化将“培养”大批有较高解决问题和辅助决策能力的“白领”机器人,减轻人类的脑力劳动。有人预测,将来有可能产生具有生物智能的机器人;微型化将使机器人“轻松愉快”地进入人体完成清除血栓,磨碎结石,消灭癌细胞等“艰巨任务”。
机器人是生产高度自动化的标志。因此,我国“863”计划将其列为自动化领域的两个主题项目之一,中国科学院在沈阳建立了机器人示范工程。机器人在我国虽然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也已功成名就。比如,水下机器人圆满地解决了检查小丰满水坝拦污栅的难题;建设机器人刚刚问世就在石洞口电厂成功地顶升双钢内筒烟囱,令世人刮目相看。(山东 赵 欣 杨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