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机维修问与答

Author: Date: 1994-08-12

        一、如何迅速确定故障部位
        二、系统板维修
        三、显示子系统维修
        四、软盘子系统维修
        五、硬盘子系统维修
        六、打印机子系统维修
        七、音步通讯口维修
        八、微机软故障的排除
        九、病毒的检查与消除
        十、电源及MPS的维修
        第一讲 如何确定故障部位
        问:微型计算机出现了故障,如何迅速确定故障的部位,其方法和步骤如何?
        答:微型计算机出现故障时,首先是用最简单的工具,最简单的方法,确定出具体的故障部位,简单的故障当即可以排除,复杂的故障则可以通过更换设备,使用备用板,或放到样机上去进行检测加以仅供参考决,通过检测就可迅速确定故障的部件,其具体方法有下列几种:
        (1)通过软件诊断的方法确定故障的具体设备,如果微机系统出现了故障,但机器仍可以启动软盘或硬盘(硬盘上有诊断程序),则最好使用随机诊断程序,对机器进行检查,通过诊断程序的出错代码了解故障的设备和故障性质,由于诊断程序的使用比较简单出错代码含义大致相同,故介绍如下:
        设备名 代码值 含义
        ━━━━━━━━━━━━━━━━━━━━━━━━━━━
         100 系统板测试通过
        系 101 发展非法中断出错
         105 8042单片处理器出错
        统 107 非屏蔽中断NMI出错
         161 COMS RAM 支持电路电池失效
        板 162 硬件参数未设置
         163 年月日期或时间值非法
        ───────────────────────────
         200 系统内存测试通过
        内存 201 内存芯片或控制电路有错
        部分 202 存储地址线低位(A0~A15)有错
         203 存储地址线低位(A16~A21)有错
        ───────────────────────────
        键盘 300 键盘子系统测试通过
        与键 301 键盘返回的状态字有错
        盘接 302 键盘测试错
        口 303 键盘接口部分8042内部出错
        ───────────────────────────
         400 单色显示卡测试通过
        单色 401 单色显示卡核心电路有错
        显示 408 显示属性出错
        卡 416 字符发生器检查出错
         428 80×25显示方式有错
        ───────────────────────────
         500 彩色显示卡测试通过
        彩色 501 彩色显示卡核心电路出错
        显示 508 显示属性出错
        卡 516 字符发生器检查出错
         528 80×25显示方式有错
        ───────────────────────────
         600 软盘子系统测试通过
         601 软盘控制器或驱动器有错
        软盘 602 软盘引导失败
        子系 603 软盘容量有错
        统 607 写保护测试错
         611 软盘操作时间超时
         612 软盘控制器UPD765错
        ───────────────────────────
        协处 700 协处理器测试通过
        理器 701 协处理器测试错
        ───────────────────────────
         900 打印口测试正常
        打印 901 打印卡数据口错
        机接 902 打印卡状态口错
        口 903 打印卡控制口错
         904 打印口中断功能错
        ───────────────────────────
        异步 1100 串行口测试通过
        串行 1101 串行口测试出错
        口 1102 电线连接有错
         1103 接口电路有错
        ───────────────────────────
         1700 硬盘子系统测试通过
         1701 硬盘子系统测试出错
         1702 硬盘操作超时
        硬盘 1703 硬盘驱动器选择失败
        子系 1704 硬盘控制器测试失败
        统 1705 记录未找到
         1706 写操作失败
         1780 硬盘驱动器C故障
         1781 硬盘驱动器D故障
         1782 硬盘驱动器C故障
         1790 硬盘驱动器C测试错
         1791 硬盘驱动器D测试错
        ───────────────────────────
        实时 2200 实时时钟测试通过
        时钟 2201 实时时钟测试出错
        ━━━━━━━━━━━━━━━━━━━━━━━━━━━
        IBM PC机在诊断程序过程中与上电自检BIOS程序中出错代码相兼容,所以它们的含义均相同,不同的是上电自检过程中对打印口和异步通讯口测试有错,上电自检时,只在内存中进行登记,而并不显示有关出错代码。在兼容机中,其出错代码也大致一样。
        (2)通过替代法确定故障设备
        对于有些故障无法使用诊断程序或诊断结果尚不能明确指出是哪个具体设备时,便需要借助一些硬件操作方法进行辅助检查。
        例如对开机屏幕无任何显示的“死机故障”或者对软盘,硬盘的系统故障,便常常需要通过硬件替代的方法进行辅助诊断和检查。
        首先,介绍一下对发生死机故障的检查方法,所谓死机是指在开机打开电源后微机的显示屏幕上无任何显示,扬声器无响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下面几种:
        ·微机电源损坏,致使主机无法工作
        ·电源插头松动,“电源好”信号未送到系统板上,无法正常地进行上电自检,不能启动微机。
        ·系统板上I/O槽口中的控制卡有插偏,造成电源在上电时发生保护,不提供电源。
        ·系统板上核心控制电路有错,BIOS自检时发现严重错误而停机。
        ·系统板或控制卡出现电源对逻辑地(GND)短路,使电源保护。
        所以,在遇到上电无反应,即“死机故障”时,我们首先可关闭电源,打开机器,观察机器内部的插头,连接线等是否正确无误,同时还可以清洁一下机器并重新组装一遍,以排除接触不良,插头松动等问题,在无接触性故障的系统中,为了排除因I/O适配器的影响而造成系统无法启动的故障时,可以逐个将I/O槽口中的各个控制卡拔出,每取下一个控制卡之后,重新开机试验,观察故障现象有无变化,如果系统可以启动了,则说明刚取下的卡有故障,一般将显示卡最后拔下,在显示卡拔下后,只能根据扬声器的声响来判断故障性质了。
        如果显示卡有问题,喇叭会发出“一长二短”的鸣响;在上电的一瞬间,喇叭发出“嗒?的轻轻一声响,则基本总线部分可能是正常的,否则可能是系统板上核心电路有问题;若剌叭发出无规律的响声,则一般是系统板内控制电路工作混乱造成。为了最后确定是否系统板故障,还可用样板替代,开机试验最后判定是否系统板发生故障。
        如果,诊断结果是软盘子系统,为了区分是控制卡,还是软盘驱动器,则可更换一个好的软盘控制卡或一个好的软盘驱动器进行运行试验,以确定具体故障设备。对于硬盘子系统的故障,也可以运用类似方法加以判定。
        (二)问:PC机系统板的维修如何进行,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首先应该进行目测。当维修有故障的系统板时,应注意下列几点,对I/O适配器的维修也同样适用。
        当维修有故障的系统板时,首先应当将待修的板子反复仔细地查看,这是应该注意的,因为系统板的很多故障是短路,断路,虚焊,插头插座倒置,歪斜,或簧片损坏,芯片接触不良等。这类故障点用眼睛(或者可以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能很快发现并加以排除,如果没有仔细观察,把故障的系统板直接上电测试,可能会因板内已有短路,元器件击穿等故障存在而造成更多的芯片损坏。另外,即使可以正常加电测试,要通过逻辑笔,示波器或其它仪器将短路,断路等故障找出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目测工作显得十分必要,不仅在维修工作开始之前是必要的,就是在维修过程中也是常常需要,当遇到疑难故障时,停下来将板子反复、仔细查看一下,可以找到开始维修时未注意到的特殊情况。另外还可以发现在维修过程中,不小心引入的某种虚焊或其它不正常情况,排除了这类异常情况后,再按原理角度加以分析,进一步采用适宜的维修和检查方法。
        其次是对系统板上电源+5V与地(GND)之间的电阻值进行测量。具体的方法是使用万用表测量系统板上74系列的芯片,因为它们的电源脚和接地脚的位置便于记忆,其电阻数值一般应在10以上,(不连电源引入线时)测量一次以后,交换万用表的两个表笔,再测一下反向电阻值,正反向的阻值可以略有差异,但不能相差过多。
        如果正测量时,发现电阻值甚小,或几乎为零时不要急于加电测试,应检查+5V与地(G N D)短路的原因,一般来说,其原因有下列二种情况:
        1.旁路电容短路,排除电容短路的方法主要是把电容的一只引脚焊下来,再用万用表检查该电容是否完好;系统板上电容很多,一般来说可以先挑选电容容量大的电容检查(例如电解电容),因为这些电容比较容易损坏,这样逐一检查,直到把损坏的电容找出来,故障即可排除。
        2.有芯片内部电源对地已被击穿,芯片内部损坏,使电源与地短路,要检查是哪一个芯片内部损坏引起短路呢?我们平时采用的方法是把该芯片的电源脚或接地脚割断,在割断的时候要注意割断在该引脚靠近印刷线路板处,每割断一只芯片的电源脚(或接地脚),测量一次+5V对地的电阻值,直到找到故障的芯片。为什么要割断在引脚靠近印刷线路板处呢?主要是当该芯片经检测后内部对地并未短路,便于恢复只要在割断处用焊锡焊一下就可恢复了,如果割断在靠近芯片封装处露出引脚太短;则可能会由于太靠近芯片,而无法焊复了。这种具体操作工艺也是必须应该注意的。
        另外,不要带电插板插在系统板的控制卡,有时在检修时要用到一定的控制卡,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禁止带电插拔控制卡,否则会损坏I/O槽口上的有关芯片而引入新的故障源。
        在维修过程中,为了判断某一芯片的逻辑功能是否正常时,还可人为地将某一芯片的输入端加一个高电平或低电平(高电平经电阻直接由电源引入,低电平直接把该引脚接地),以断定芯片功能的好坏,有时需要将某芯片的输入端强行置为高电平或低电平,使其便于失效等,上述方法在具体检查中是常常采用的,但应注意,它只适用于TTL电平的芯片。
        另外,应该注意芯片的输出端最好不要直接接地,以免接触时间一长,反而把该芯片损坏,在加恒电平时,对于CMOS EPROM等耐压低的芯片,不适用此种方法。
        *最后,在使用逻辑笔和示波器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在使用逻辑笔,示波器时,逻辑笔的电源连接端和地线连接端可接在系统板的TTL芯片的电源引脚和地线引脚端,但在连接时,注意不要碰到芯片的其它引脚,最好使用微型线。由于在维修系统板时,会经常将板子取下观察,拨取芯片,或焊接芯片等,因此可将逻辑笔电源,地线连接端或示波器的地线连接端连在PC机的外接电源插头上(便如:软、硬盘使用的四芯电源插头上),这样可以避免反复连接电源及地线。另外,在使用逻辑笔,示波器检测信号时,要注意不使探针(探头)同时接触两个引脚,因为这种情况的实质是在加电情况下形成短路,若被短路的两个引脚有+5V或其它电源时,则容易烧坏芯片或引线,在上述情况发生时,有时会产生火花,也可能出现焦味,但用眼睛又不易发现(其外观依然完好),因此,在发生了上述情况时,应记住短路的地方,仔细查对引线是否短路,若有断路,即应修复,若连通后故障现象与未发生上述事故前有不同之处,则很可能是被短路的芯片损坏了,应记住该芯片位置,或立即把该芯片更换之。
        问:硬盘驱动器的维修如何进行?
        答:硬盘驱动器故障可以分为硬件故障和软件故障两部分,目前较大部分的微机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均须在硬盘驱动器启动或引导,当系统引导成功以后,就可随意调用各类应用软件。
        但是当系统不能引导时,维修人员的任务就是首先要分清故障是由于硬件,还是由于软件而引起的。
        如果误把软件故障认为硬件故障,会使维修人员事倍而功半。其次,当认定故障是由软件引起的,应从多方面分析故障原因。加以排除。
        硬盘驱动的故障判定,可以从下面几方面来确认,因为目前在硬盘上存放的文件很多,其容量亦很大,一旦遇到硬盘故障时,通常维修人员力求先解决是否是病毒感染;是否是用户程序可靠性有问题,一般来说硬盘的故障可从下面几方面来分析。
        (1)当遇到机器故障时,首先应冷静地观察机器的工作状态。是否有显示出错信息,是否在读盘等等。
        (2)验证故障的可重复性,并注意引发故障的操作及发生故障时的机器状态。此时来判断故障是偶然造成的,还是必然发生的。
        (3)当认定是由软件引起故障时,要清楚当前是在运行系统文件,还是在运行用户程序。由于系统软件是经过生产厂商多次验证的,其可靠性较高。这时要从用户使用方面分析故障原因。对于用户程序,则应考虑其本身的可靠性,并检查该程序对系统是否有一定的要求等等。
        对于软件故障,通常我们应该找到一套完整的系统软件(与目前硬盘内存放的相一致),对硬盘中的系统软件进行复盖,或复盖某一部分软件等手段来维护软件。对于用户程序及数据当然亦可采用类似的方法来恢复或恢复到一定程序,视情况而定。
        如果在启动系统时硬盘根本不在读盘,经过反复多次验证,仍然如此,通常我们只对硬盘进行“新盘处理”,其方法如下:(“新盘处理”之前先应把存放硬盘中的文件尽量备份,或事先应有备分。)
        第一步:对硬盘进行低级格式化,可以调用主板上CMOS中的硬盘应用程序。也可以在软盘上启动DOS,以外部命令的形式调用低级格式化程序来完成硬盘低级格式化。
        第二步:对硬盘进行分区,在完成低级格式化以后,即可对硬盘进行分区,在A盘上调用相应的FDISK.COM程序,对硬盘实行分区。
        第三步:在A盘上用FORMAT C:/S命令对硬盘进行逻辑格式化。
        如果上述三个步骤中有任何一个步骤工作失败,我们均可认为是硬盘驱动器的硬件故障。必须送交专业维修部门进行修理。
        完成了上述三个步骤的工作,硬盘驱动器的软件故障已经排除。即可装入相应的系统软件和拷贝入备分文件,恢复硬盘的工作了。
        当前,大容量的小硬盘占据主导地位,也就是说用户手中大量采用了3 1/2英寸硬盘,其修复困难,有时可以把同类型坏硬盘相互拼装,二台拼一台,用户只要细心组装,还是可以尝试一下。下面列举实例几则:
        实例1:系统加电后,硬件自检通过,但无法由硬盘引导操作系统。
        故障分析:先从软件方面考虑故障点。因此,必须了解计算机引导操作系统的过程。系统硬件自检正确完成后,由ROMBIOS中的引导程序读取硬盘的主引导记录。主引导记录长度占一个扇区,分为两个部分:程序部分和数据部分。
        数据部分包含了硬盘的分区信息,也称分区表。每个硬盘最多可以分为四个分区。每个分区内存放一种操作系统。
        程序部分:含有检查硬盘数据部分的程序代码及出错信息、出错处理等内容。
        1.四个分区中都无自举分区标志80H,则系统将进入ROMBASIC状态。
        2.当分区检查正确后,即按地址读取系统的引导扇区。若读操作失败,则程序部分给出:Error Loading opecation system的提示。
        3.正确地读出操作系统的引导扇区后,程序部分将检查操作系统扇区的最后2个字节是否为有效标志AA55H。若不是这2个字节,则程序部分给出:Missing opreation system的提示。
        给出上述出错提示后,系统进入死循环,以等待用户重新启动系统。若上述检查正确,则将控制转移到读入内存的引导块部分,并开始操作系统的引导。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若系统无法由硬盘引导,主要是决定于引导记录扇区的信息是否正确。
        引起主引导记录出错原因有三:
        1.用FDISK.COM分区时,未指定可自举分区。
        2.硬盘主引导扇区被传染了系统型病毒后,病毒程序占用了主引导扇区。而将正确的引导程序搬移到其它位置。
        3.用解病毒程序消除系统型病毒时,由于病毒的变异,引起主引导扇区的信息错误。
        要排除上述故障,当然可以将预先备分的主引导扇区信息重新写入该扇区,但有时往往不能奏效,因此一般来说用低级格式化程序处理硬盘,并重新分区,再进行逻辑格式化,然后再把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装入可恢复工作。
        实例2:系统引导过程中,出现“Incorreet DOS Version”的提示。
        故障分析;引导操作系统时,系统必须读取硬盘上的三个文件:IBMBIO.COM,IBMDOS.COM,COMMAND.COM。其中前两个文件具有隐含、只读及系统属性,这两个文件一般不会变动,要改变它们必须用专门的DOS文件SYS.COM,或使用相应的其他工具软件。而COMMAND.COM文件为一般文件,很容易被改写或复盖。若用户拷贝盘时,使用了*.*的参数,则硬盘中的COMMAND.COM文件被同名文件覆盖。若两个同名文件版本相同,则不会不故障;而若两个文件版本不相同时,则就会出现前面提到的故障现象。解决这一故障的方法,只要用原来硬盘上存在的COMMAND.COM文件从备分软盘片系统盘上拷贝入硬盘就可以了。
        实例3.当用软盘引导DOS系统后,键入C:然后回车出现提示:l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并无法进入C盘。
        故障分析:从软盘上引导DOS,也要执行IBMBIO.COM文件,当执行到该文件时,要将硬盘的操作系统标志字节判别。当低版本的DOS无法确认高版本的系统标志字节值时,就会出现故障。例如用DOS5.0或6.0格式化硬盘,当用DOS3.3或其他较低版本从软盘上启动DOS,再转到C盘去时,就会出现上述故障。因此,从软盘引导DOS,其版本一定要高于或相当于硬盘上的DOS版本,才能避免上述故障出现。
        问:如何排除键盘子系统故障?
        答:锁盘子系统的维修包括键盘接口和键盘本身二大部分的维修。键盘接口部分由集成芯片和其它的器件组成,键盘本身是一个独立的部件,内部是一块印刷电路板,外表安装有许多按键。因此,键盘子系统故障就可能涉及到上述的有关各个方面。
        PC或PC/XT的键盘子系统,在上电自检程序运行中,由复位命令检查键盘的类型后,键盘适配器接口与键盘之间的信息流以串行通信方式进行传送。其实现连接的信号有:+5V,地线,还有键盘数据,键盘时钟和系统复位等信号。
        从软件诊断角度来说,键盘要通过执行DiagNostic诊断程序来作判断,即选择键盘功能测试程序块后,若由屏幕显示出错代码“3××”,则属于键盘子系统出错;而POST加电自检诊断程序却是通过软件复位命令来检查键盘子系统,这时有三种情况:
        (1)如果复位命令发出后,键盘适配器接口没有中断请求,显示出错码“301”
        (2)若有中断请求,但读取的键盘回码不是AAH也不是65H,而显示出错码“301”
        (3)若读取返回码AAH以后又读取其它返回码,则屏幕显示“××]301”,上述三种情况均说明键盘子系统的接口或键盘本身都可能存在故障。
        AT286 386(486)的键盘子系统与XT机的接口有所差别,但是接口选择原理类似,只是它的键盘智能功能是采用一片intel 8042/8742单片微处理器来实现。8042/8742是一种通用的、可编程的、用于外设接口电路的8位微处理器。由于它是一片完整的单片式微型计算机,因此,与普通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相比,它向设计者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和智能功能。
        AT286机器系统将它编程为支持AT的键盘的串行接口,它完成如下二项功能。
        第一项任务:作为键盘接口控制器,或键盘数据信息的并/串转换与传送任务。检查数据的奇偶性;把键盘扫描码变换成微机能识别的系统扫描码,作为一个数据字节处理。向系统发送中断请求IRQ1,以及其它有关功能。
        第二项任务:为系统提供两个可偏程的I/O端口,一个作为输入口,即8042的P10~P17,用以检查主机系统板上的配置开关情况;另一个作为输出口,即8042的P20~P27,送出系统板内部若干控制信号:系统复位、键盘时钟、键盘数据及其输入/输出缓冲器满信号。
        对于维修工作,首先应判别是键盘本身,还是接口,则可以用一个好的键盘替代,立即可以区分出来了,是键盘本身,则拆开来修键盘,如果是接口,则就要修主板(键盘接口在主板上)了,8042或8742在主板上一般可以插拔,此类情况,维修工作就比较方便。只要用好的替换就行了。当今有些386(486)主板上已经看不到可以插拔的8042芯片,已经把它集成到门阵列芯片里去了,遇到这类主板,键盘接口坏了,要焊下门阵芯片,更换之较为困难,一则芯片无着,二则工艺困难,出于无奈,只好更换整块系统板了。
        下面举几个维修实例供参改:
        实例一:开机屏幕显示出错代码“301”,各个按键输入失效。
        分析与维修:一般来说,遇到外部设备故障时,不要急于打开主机,忙于检查主机 的故障情况,而应该先分离处理,先检查外部设备本身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本例中出现键盘故障,不要因为键盘接口在系统板上,就马上打开主机,检查系统板。而应该关机,先从主机上拔下键盘电线或插头,检查键盘。如果有同类型好的键盘,可以换上重新开机试一下;若故障消失,说明原键盘有故障。如果手头上没有同类型键盘,则可拔下键盘插头后,检查并测量键盘插座上的各个引脚的电压值,键盘插座是一个园形插座,共5个插脚,各插脚的正常电压值应如下:
        脚号 名称 电压值
        1 +键盘时钟 2.0~5.5V
        2 +键盘数据 2.0~5.5V
        3 -复位信号 2.0~5.5V
        4 地 0V
        5 电源 2.0~5.5V
        先关机,拔下键盘电缆插头后再开机,测量上述引脚的电压值。如果电压值符合上述所列数值要求,则说明主板上的键盘无问题。再检查连接线,发现1号引脚的电缆线有虚焊。它是一根键盘时钟线,因它而引起键盘时序错误,造成了按键输入失效。将虚焊处重新焊接一下,装好键盘盒,插入主机键盘接口,开机再试,键盘按键恢复工作了,故障排除。
        实例二:COMPAQ36微机键故障,该键盘的回车键及空格键失效。
        分析与维修:此类故障大多不是芯片及其有关电路的故障,而是因接触不良或该两个键损坏所致。打开键盘底板,发现回车键、空格键的键帽与线路之间有毛絮状脏物,使得两键因接触不良而失灵。用镊子钳将脏物取出,并用无水酒精擦净接触表面。重新按装好键盘,再插上主机开机验证,故障消失,工作正常了。
        实例三:在AT286机上,开机后屏幕显示出错代码“301”。
        分析与维修:根据AT286机键盘子系统的工作原理,先按ESC键检查控制器8042对系统的I/O端口(8042的引脚P10~P17及P20~P27)均有输入/输出电平信号。再检测8042的数据端口XD0~XD7却没有脉冲信息。然后再检查数据缓冲器74ALS 244,发现它没有该端口信号电平输出;断开它与回分频电路74ALS 175的连接,检查其输出Q1~Q4,信号正常。于是可以证明,缓冲器74ALS244失效,目前市场上74ALS系列芯片较难遇到,维修人员可以从旧板上拆下此类芯片应用,也是一个办法。(切勿用74LS系列芯片代用,因为74LS系列工作频率不够高,有时要漏脉冲而造成数据传送出错。)换上一个好的74ALS 244片,故障排除,键盘恢复正常工作了。
        问:如何排除显示子系统故障
        答:在IBM-PC机中,显示子系统包括显示适配器和显示器二个部分,不管哪一个部分产生故障都会影响系统操作信息的显示,就会影响人机会话的进行而使人们无法在微机上正常地工作。
        显示器通常采用光栅扫描的方式,就是由水平和垂直同步信号控制CRT显示器中的电子束在CRT屏幕上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作有规律的移动。在电子束横过屏面而作水平移动时,用图象(视频)信号控制电子束在各点的亮度,便可以在CRT屏幕上形成字符或图象。
        一般情况下,显示子系统产生故障以后,系统将无法进行显示操作,随机的诊断程序或其它的专用功能诊断程序也将无法进行操作显示。
        显示子系统的故障通常有下列情况:
        *上电以后,无任何显示,屏幕一片黑
        *发出“一长二短”喇叭声
        *字符,显示错误,字符颜色(前景)或底色(背景)错误
        *无法同步或者屏幕出现有规律的重复,字符或图形等。
        在PC机上电自检过程中,POST程序在完成系统关键性部件测试以后,首先将对显示适配器进行测试,依次检查显示适配器是否存在,其配置的显示器类型是什么?选择显示缓存的初始地址等。
        单色显示适配器的缓存起始地址为B000:0000容量4K。
        彩色显示适配器的缓存起始地址为B800:0000容量16K。
        和测试RAM一样,POST程序对显示缓存进行写/读比较检测,如果测试有错,发出“一长二短”喇叭声;另外对垂直同步和视频允许信号进行检查,若不正常,也发出“一长二短”声响。因此,“一长二短”喇叭声,说明显示器适配器有故障,而且与上述二个部分的有关电路有联系。
        通常,上电自检可以听到“一长二短”喇叭声,知道显示适配器有故障,但是在此种情况下显示屏幕却无信息显示,因而对故障排除带来一定困难。为了介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如下办法:
        如果彩色显示/图形适配器有故障,用户可以用一块正常的单色显示适配器和一台单式显示器作为系统的基本设备,并将系统板上的配置开并SW5、SW6置于单色80×25字符显示方式 (即SW6=1、SW5=1),然后将彩色显示适配器插入系统板I/O通道上,并连好彩色显示器作为被检测的设备。这样,一开机,系统检测单色显示子系统并进入操作系统之后,用户以单色显示器作为监视器,对彩色显示适配器进行诊断,这种测试克服了因显示适配器本身故障带 来信息显示上的困难,借助于单色监视器可以调用各种诊断程序,利用它可以检查彩色显示子系统的各种显示功能和适配器上缓存的读/写性能。
        反过来,也可以采用彩色显示子系统作为系统监视器设备,来检测单色显示子系统的有关故障。
        下面举一些我们在维修中常用的方法,供读者参考:
        (1)当加电诊断时,发出“一长二短”喇叭声后,我们先检查彩色显示适配器的缓存。(按照上面讲过的方法,用单色显示子系统作为系统监视器,插入彩色显示适配器,此时,不连彩色显示器也可。)
        在操作系统环境下调用DEBUG调试程序,进行如下操作:
        -FB800:0000 07FF 00;填写00字节到显示RAM
        -DB800:0000;显示RAM内容是否为00
        -FB800:0000 07FF FF;填写FF字节到显示RAM
        -DB800:0000;显示RAM内容是否为FF
        上述选择RAM容量长度为2KB,也可以扩充到16KB
        利用上述方法可以检查显示缓存RAM芯片及有关通路的数据位是否有问题,可以检查出哪一数据位有问题。
        (2)虽然彩色显示适配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I/O部件,但是CPU还是可以直接访问显示适配器中的方式,彩色选择寄存器和状态寄存器。
        因此在实际维修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用DEBUG命令,向有关寄存器输出一个字节,然后在它的寄存器的Q端测量其电平值。用以判断该寄存器的有关通路是否正常,完成检查该部分电路的目的。
        例如:方式选择寄存器的I/O端口地址为3D8,CPU通过输出指令向端口3D8输出一个字节来设置显示方式,我们可以利用DEBUG命令向端口3D8送一个字节,来检查该寄存器和有关电路的工作是否正常。
        _03D8 FF:向端口3D8送FF字节
        然后用万用表在该寄存器的Q端,检测电平值是否是全“1”。
        _03D8 OO:向端口3D8送00字节。
        再检查其Q端电平值是否是全“0”。
        对于显示器的维修与彩电维修有其类同的地方。除了视频信号,水平、垂直、同步信号的输入由主机提供以外,其它的线路格局和彩电大致相同。
        所以,一般来说,在上电以后,首先看看是否有高压,如果有高压,则说明电源,行输出、高压包等均正常,只要检查视频信号和同步信号等情况;如果没有高压,则要首先看看电源是否正常,再检查行输出、高压包以及有关电路。如果手头上有线路图,则按线路图的布局,对相应的功能块进行检修,自然方便很多,如果没有线路图,则有时要测绘 一部分线路图,帮助分析和寻找故障点。对于初学者来说,通常也可以找一台正常的同类型显示器,逐点对比检测,对于象显示器这样的开环型线路设备,是不难修复的。
        目前随着显示分辨率的提高,显示器的类型由MDA、CGA、EGA,发展到VGA,TVGA等,尽管变化巨大,但显示子系统还是由显示适配器和显示器二大部分组成。不过,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必须注意到显示适配器和显示器的互相匹配性,不能搞错。还有目前TVGA卡上,某些开关(跨接线)的设置也是必须注意的问题。
        另外,软件的使用和显示器类型的适应性也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不要将软件包和显示器类型的互相不适应性误认为是显示子系统故障。
        下面我们举几个维修实例供参考:
        实例一:上电自检音响“一长二短”,显示器无显示信息。
        分析与维修:用单色显示子系统作为监视设备,对彩色显示适配器作检查。首先,我们对RAM缓存进行检查,发现并无差错,然后对状态寄存器第3、0位内容(彩色显示适配器该两位分别表示垂直同步和显示允许信号;单色显示适配器该两位分别表示黑/白视频输出和水平同步信号)
        进入DEBUG调试程序,用I命令读入状态口的输入字节。
        -I3DA;从彩色显示适配器状态端口读入状态字节
        08;说明垂直同步信号此时为高电平
        由于垂直同步信号周期为20MS,用户可以不断用上述命令,观察状态寄存器的第3、0两位内容,在正常时应有变化。如果没有变化,说明垂直同步信号有故障。则就应顺着信号发生源检查,找出故障点。
        本例是74LS244的引脚9常为高电平,调换74LS244故障排除。
        实例二:(IBM PC/XT)开机后,屏幕无显示。
        分析与维修:当拔下彩色图形控制板,重新给 系统加电后,喇叭鸣“一长两短”声,由此可判断系统板加电自检能通过,故障可能在彩色图形控制板上,屏幕所显示的信息首先是由CPU通过多路转换器,U60、U61(均为LS374)U66(LS245)送入显示RAM,如果地址部分存在问题,CPU则无法实现控制信号转给CRT控制器,6845也就无法控制电路工作所必须的各种自序控制信号,所以屏幕也就不能显示任何信息。因此,故障存在于地址总线部分的可能较大。
        本例中先用示波器检查U60、U61的1脚(EN)和11脚(CLK)。在检查过程中发现U61的“4”脚为低电平(正常时地址信号都应是脉冲),将其地址信号A9箝死,造成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更换U61(74LLS374)后,故障排除。
        实例三:开机后无显示,屏幕全黑。
        分析与维修:打开显示器外壳检查,发现行输出管明显烧黑崩裂。换同型号管子后,再联主机开机检查,发现屏幕左半边有显示,右半边发黑。且行输出管TR23电流高达5A。断开行输出级各负载,再联主机开机测TR23,电流仍然为5A,检查D502、D504均正常,说明只可能是行输出变压器7502内部短路,更换后,故障排除
        实例四:打开彩显时,屏幕左边有几条竖线。
        分析与维修:从故障现象可知,这与逆程电容有关,另外与显象管栅极电路也有关。分别焊下逆程电容测量,发现C415 270P/2KV的电容开路,更换C415,故障排除。
        问:软盘子系统的故障检测与维修如何进行?
        答: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应用最多的外部存储设备是软盘和硬盘机,它们都属于磁表面存储设备,所谓磁表面存储器就是利用基质表面上的一属磁介质来记录信息。
        其工作原理是电子线路把要记录的二进制数据序列转换为一系列有规律的脉冲波,这一系列有规律的脉冲波使磁介质产生磁化翻转,磁介质就用这种不同的有规律的磁化翻转或叫做磁化状态来记录二进制“数据”序列,即一序列有规律的二进制数据串,对应一序列有规律的脉冲波;一系列有规律的脉冲波,对应一系列有规律的磁化翻转,从而把“数据”记录在盘片上。相反的工作顺序就是读出数据的过程。
        软盘子系统包括适配器和软盘驱动器二大部分,适配器作为CPU和软盘驱动器之间的接口,而软盘驱动器与内存的直接存取则由DMA控制器控制。盘径小于5 1/4英的软盘驱动器,由于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工作可靠、性能价格比高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市场上多种微机系统的主配外存储器设备。
        软盘驱动器具有信息交换性,脱机存储容量为无限大,可以实现备份信息和数据,资料交流等用途。
        软盘驱动器的结构、形状不同,然而原理类同,它是精密的电、磁、机械运行部件。其主轴部件的旋转动作和磁头小车的寻道动作分别会使主轴旋转机构和磁头定位机构不可避免地存在机械磨损。同时,对于软盘驱动器还存在接触式磁记录所特有的磁头块和磁盘表面的接触磨损。尤其是当前普遍使用的5 1/4英和3 1/2英的软盘驱动器,其磁头工作室无密闭,灰尘极易进入,并使磁头块表面和软盘片本身沾污,增加磁头块表面的磨损。此外,在微机系统中,软盘驱动器使用频繁,信息交换的互换性要求高,所以它的故障常在计算机部件中是较高的。
        软盘驱动器的故障类型如下:
        (1)在软盘驱动器上引导DOS或执行某些读/写操作不能顺利进行。一般发生在联机操作时。
        (2)软盘驱动器本身的某些电器元件或机械部件损坏引起的故障即软盘驱动器内部故障。
        一旦软盘子系统发生故障,通常可以采用软件诊断分析和硬件检测波形及静态电平测量等方法:
        *上电自检并观察其磁头的回来动作。
        *随机诊断软件的使用,并观察其出错信息代码。
        *执行某些DOS命令,检测其读/写功能
        *专用的诊断工具,例如使用练习仪、调正其磁头的定位。
        上述的几种方法可以交替使用,达到检查故障原因的目的。我们可以用DIR命令,列出盘片上的文件名,检查软盘驱动器的读出功能;用FORMAT格式化命令检查软盘驱动器的写入功能,以及对盘片是否好坏作出判断;利用专用的诊断程序可以测试软盘驱动器的转速,并可以及时加以调整。
        常用的硬件检查法有电路分析法、替换法和比较法
        电路分析法:是根据软盘驱动器的电路结构原理对故障现象进行分析,并检查有关测试点的的电平或波形加以分析判断,在拥有软盘驱动器图纸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查找故障是非常有效的。
        替换法:是用好的软盘驱动器或某一个物理部件去替换有故障疑点的同类软盘驱动器或部件,用以确定你所怀疑的部件是否有故障,也所谓我们常说的硬件替代法。
        比较法:是采用对两个同类型软盘驱动器(一个好的,一个坏的)有关相应的测试点进行测量,包括电阻值,静态电平值或动态信号波形情况,来帮助分析判断故障点的方法。
        在无线路图纸可以参考时,采用替换法和比较法是十分有效时,也是维修实践中常常采用的方法。
        下面我们来谈一下维修的步骤:
        (1)在拿到待修的软盘驱动器时,应先检查+5V和+12V对地是否短路,其它接插件、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有否断裂,相碰等不应有的现象,即进行必要的自测检查。
        (2)联机后,利用软件诊断大致判定故障部位,如复位故障还是寻道故障,读出故障还是写入故障。以利缩小故障范围,为进一步查找故障打下基础。
        (3)对软盘驱动器的运行环境进行检查,例如软盘驱动器的参数设置是否相符合;连接线的安装和连接是否匹配;软盘驱动器的供电是否正常引入等。
        (4)利用硬件检查、器件替代等方法,排除元器件故障。
        (5)联机考核,利用修复的软盘驱动器装入操作系统,软件包、或作全盘拷贝等考核其功能;还要在已修复的驱动器上产生DOS盘片到其它微机的软盘驱动器上去引导DOS(反过来,在其它微机的软盘驱动器上产生DOS盘片,到修复的软盘驱动器上引导DOS)。考核其兼容性。
        适配器的故障虽然不多见,但也是偶然发生的,对于PC/XT机的软盘驱动器适配器、元器件集成度小,根据工作原理,线路分析、还是不难修复的。具体方法见下面维修实例
        维修实例几则:
        实例一:读/写时好时坏。
        分析与维修:用DLP-50逻辑测试笔反复测试索引信号、00道信号和步进信号均有(分别为电子板上的测试点TP7、TP8、TP12),用万用表测步进电机各相绕组直流电阻及+12V供电均正常。在检查时发现,该驱动器机械噪声大,且常为在读、写时间长(反复读盘)时发生读、写错。(断电后)拆去驱动器电子线路板,发现驱动器磁头定位机构很脏,盘片导轨,磁头小车灰尘很多,磁头小车导杆油已发黑,用手推磁头托架(断电),感到以移动比较困难,这主要是使用环境较差,长时间没清洗干净的结果。故怀疑读/写不可靠由此引起。
        用工业酒精棉球将小车导杆黑油清洗干净,上数滴钟表油(注油不能多),然后将小车来回滑动几下,使润滑均匀。再用酒精棉球将磁头小车周围等清洗后,故障排除。
        实例二:读/写正常,但A盘指示灯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