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G总裁麦戈文访谈录
麦戈文:实际上,那个预言是我60年代作出的,当时,全世界只有15万台计算机。现在,全世界已有4亿多台计算机了。计算机已进入家庭,成为家庭消费品。到本世纪末,全世界使用计算机的人会超过20亿人。计算机将成为最大的产业,超过石油、汽车等产业。计算机的性能/价格比随着集成电路的体积迅速缩小和价格迅速降低而迅速提高。
记者:提到IC(集成电路)的高速发展,我想起一个形象的比喻。法国的诺拉利明克,1976年在《社会计算机化__一份致法国总统的报告》一书中曾说道,如果汽车工业也能象IC工业那样发展,最豪华的劳斯莱斯汽车只需1法郎就可以买到。
麦戈文:是的,IC就是以这样的情况在发展。由于IC的发展,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即MIPS(每秒执行100万次指令),大约每18个月就翻一番。计算机芯片的能力越来越强,而价格却越来越低。
不仅是计算机硬件技术在迅速发展,计算机软件技术也在迅速发展。请不要忽视软件的主要作用。只有软件的功能强了,硬件的巨大潜力才能充分发挥出来。现在计算机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功能都很强大,数量也相当多,光是PC机的应用软件,数量就有几万种。
计算机的用途也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早期的计算机主要用于计算;后来应用范围扩大了,计算机用于数据处理;现在,又通过通信线路把计算机连成地区性的或全世界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服务。我认为,计算机技术最激动人心的发展是已经建立了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这样的网络中获取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信息,这些信息取之不尽,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更新。人类现在真正做到了象牛顿所说的那样“站在巨人的肩上”来观察世界的一切。
记者:这的确是人类史上很壮观的一幕。计算机的用途既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那么,还把它称为“计算机”(Computer,意即“计算的装置”)显得名不到家了。是否有更好的名字,例如“电脑”(Etectronics Brain,即“电子脑”)呢?或者,你能不能给计算机更准确的命名呢?
麦戈文: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计算机的作用当然远远不只是计算了。所以,有的“计算机”事实上都不叫计算机了。例如,任天堂游戏机,它实际上是一台用于游戏的计算机,但是,它不叫计算机而叫游戏机。还有许多家用电器实际上也是计算机,但它们也根据用途叫不同的名字,也不叫计算机了。
至于叫什么名字更好,我也没有想出来。叫“电脑”也许有一定的道理吧。计算机的作用的确象人的大脑。我12岁的时候看过一本书,这本书是讲计算机的作用的,我印象很深,对我影响也很大。书名叫《巨大的脑》,当时的计算机有房子那么大,所以叫巨大的脑。
我佩服你们中国人的智慧,看问题很深刻,想得很远。
记者:再谈谈多媒体和电子出版物吧。
麦戈文:多媒体是90年代的热点问题。多媒体计算机象一座本领很大的信息处理工厂,把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都进行处理,使人们通过计算机能用多种方式交流信息,它的确是了不起的技术。
电子出版和电子出版物也是现在很热门的话题。电子出版主要依靠计算机网络,把原来通过纸媒介传递的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递给读者。现在,美国很多著名的报刊都有电子版,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递给读者。
电子出版物中很引人注目的是CD-ROM,CD-ROM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存储信息方法。存储量非常大,使用、检索都十分方便,也是纸媒介出版物的竞争对手。
多媒体,电子出版都与网络技术有很大的关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信息高速公路正是能充分发挥信息作用的计算机网络。
对信息高速公路,我觉得很多人现在都在谈信息高速公路,但对它的理解不正确,仿佛只要有了它,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了。我要提醒人们注意,信息高速公路只是提供一种传输信息的手段,至于能否利用信息高速公路有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那是另一回事。
亚洲,尤其是中国,对多媒体技术、信息高速公路等都非常重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发展前途的地区。
记者:也许,这正是你多次到中国的原因吧?
麦戈文:我1980年第一次到中国,现在已经40次到中国了。中国是潜力很大的市场。我是第一次到重庆,很惊讶重庆这么大,这么漂亮,有这么多高楼。重庆也许是今天中国的一个缩影吧,到处充满了生机。
中国人很聪明,是智慧很高的民族。我觉得中国人特别擅长于搞软件、搞信息产业。中国的计算机产业和信息产业在今后还会有更大的发展。到2008年,中国将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计算机市场;中国的信息产业也会同时有很大发展,中国在2008年还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信息市场。
所以,我们IDG在中国不断扩大业务。我们1980年来到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家合资公司,从事信息服务,到现在,IDG在中国的业务有很大的发展,我们把在中国的盈利全部再投资在中国。我们也希望与《电脑报》合作,共同开发信息市场。这是我们这次到重庆的主要目的。
记者:能谈谈对《电脑报》的印象吗?
麦戈文:以前就老听人说到《电脑报》,知道这是一份年轻的、发展很快的普及性计算机报。这次到《电脑报》实地看了,对你们的人员印象特别深。你们的编辑年轻、有朝气,工作很努力。恐怕这是你们报发展这么快的主要原因吧?我相信中国的这么一张有特色的报纸会取得更大成功。我希望今后IDG能与《电脑报》紧密地合作。
记者:《电脑报》也希望与全世界的信息服务机构积极合作,为《电脑报》读者把窗口开得更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