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界面的发展概况
1951年,用于美国防空系统的旋风计算机(Whirlwind)研制成功。该计算机使用了交互式显示器,这为第二代用户界面---交互式字符界面的出现和发展开创了先例。由于在当时,计算机主要是用于科学计算,因而在五十年代,第二代用户界面没有多大发展。进入六十年代之后,随着CRT的普及,第二代用户界面得到广泛使用。但纯字符的窗口界面不支持像框操作,不能改变大小和位置,也不能给窗口制定所要求的属性。如前景、背景及字体变化等。
1962年,美国麻省工学院(MIT)的博士Ivan.E.Sutherland发表了一篇辉煌的论文,首先引入了菜单、不可遮盖的窗口等技术,因而被认为是最早的第三代用户界面---图形用户界面,为今天的图形用户界面奠定了基础。
到了七十年代,美国施乐(Xerox)公司在帕罗.阿托研究中心(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首次研制了位映象图形显示技术(bitmappedgraphics),为可重叠窗口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进入八十年代,苹果(Apple)公司开发了第一个有图形用户界面的微机Lisa。虽然Lisa机在商业上并未获得成功,但正是在Lisa的基础上,Apple公司于1984年推出了Macintosh微机,以其所提供的下拉式菜单操作和直观的图形接口引发了微型机历史上操作方式的变革。因而成为当时最引人注目的计算机,从此各种图形用户界面产品层出不穷。
1984年,Microsoft公司发布MS-Windows第1版。1986年,Sun和Microsoft联合推出SunView。
1987年,IBM提出了系统应用结构SAA,同年MIT正式发布X窗口系统11版。
1988年4月,AT&T和Sun联合发布了UNIX System VR 4.0的图形用户界面OpenLook。
1988年10月,原Apple公司创始人StevenIobs创办NEXT公司推出NEXT计算机及它的图形用户界面NEXTStep。
1989年1月,开放软件基金会(Open Software Foundation)博采各家所长,推出了它的图形用户界面系统Motif。
1990年5月末,Microsoft公司推出了产生巨大影响的Windows3.0。
1992年4月7日,又推出了Windows3.1。
如今,用户界面已成为计算机领域中的一个热点。Windows3.0是第三代用户界面的典型代表。
在国内,随着Windows3.0的普及使用,很多人已把图形用户界面看作是标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