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电脑报电子版 > 1999 年 > 27 期 > 综合报道 > 网络时代的拿来主义——威盛并购Cyrix事件始末 |
《 网络时代的拿来主义——威盛并购Cyrix事件始末 》 |
1999年6月30日,业界第二大PC主板芯片组生产商台湾的威盛电子公司(VIA Technologies)宣布并购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旗下的Cyrix微处理器事业部,并声明将继续研制和销售与Intel兼容的Cyrix CPU。双方的协议是在国家半导体公司确定的6月30日出售截止期限前数小时达成的。此次并购交易使得Cyrix在短短的三年里二易其主。 在如今IT产业并购风潮汹涌澎湃,收购金额动辄以数十亿百亿美金计算的年头,威盛的此次并购行动本不应该引起太大的震动。但是由于作为并购目标的Cyrix拥有足以同微处理器霸主Intel竞争的CPU研制技术,而且此次并购是在近期Intel起诉威盛侵权案前景未明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威盛对Cyrix的这一并购行为就有些意味深长了。 到目前为止,虽然并购事件的双方都没有披露具体的交易金额,但据来自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的分析师估计,交易金额可能在1.5亿美元到1.75亿美元之间。在台湾股市上,威盛的股票在并购消息传出的刺激下大幅上涨,在不到30分钟的时间里,每股威盛股票的市值就从上一交易日的200新台币上涨到214新台币。挂牌于纽约证交所的国家半导体公司的股票也微涨0.125美元,达到25.125美元的水平。 威盛:我不再仰人鼻息了 台湾威盛电子公司成立于1987年,主要从事PC机主板芯片组和相关外设的设计与制造业务,公司的研制实力较强,能够独立设计、生产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在主板芯片组市场上,威盛是仅次于Intel的全球第二大供货商。由威盛研制和销售的VIA Apollo(阿波罗)系列芯片组质优价廉,在用户中的口碑极佳。威盛并购Cyrix的目的显然是希望获得CPU的核心技术,以便开发更好的外围芯片组与Intel在该领域展开更为激烈的竞争。此前,威盛生产基于Intel奔腾处理器架构的芯片组必须获得来自Intel的技术专利授权。由于Intel控制着CPU的核心技术,实际上掌握了生死予夺的大权,这使得威盛等外围厂商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经常受制于人。就在并购计划公布的前一周,Intel指控威盛违背合约,通过不正当商业行为侵犯其专利技术,并称威盛公司通过生产未经授权的产品,制造市场混乱(引起这次诉讼案的原由请见本期第17版)。威盛的这一并购行动使得威盛与Intel之间的关系更为微妙。市场分析人士对并购表示了谨慎的乐观,美林证券的分析师Joe Osha称:“我们认为这笔交易对两个公司都有意义,虽然它将不会对Intel造成严重的影响,但对于AMD来说却又多了一个新的竞争对手。”Cyrix:造福众生 命途多蹇 在1997年11月Cyrix被国家半导体收购之前,PC微处理市场上一直是Intel、AMD和Cyrix三家争雄,竞争异常激烈。实力雄厚的Intel在AMD和Cyrix的“低价攻势”的强大压力下也不得不小心应战,CPU的价格因为竞争不断下跌,同时性能却有了大幅的提升。“三国演义”的真正受益者是众多的PC用户。总部位于德州Richardson的Cyrix成立于1988年,一直进行高性能微处理器的研制,在硬件系统和相关软件方面也具有较强的实力。由Cyrix研制的Intel兼容芯片以其较高的性能价格比,曾一度成为众多厂商和用户的理想选择。但是由于相对弱小,而且没有自己独立的制造工厂,来自Intel和AMD的强大竞争使得Cyrix的经营状况一直不佳,并不时出现亏损。这使得Cyrix在1997年成为国家半导体的收购目标。成立于1959年的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是跻身《幸福》杂志前500家的著名半导体厂商,主要从事专业模拟芯片的研制和制造业务。模拟芯片曾经是计算机、电器、通信装置等产品中至关重要的部件。但是随着数字化潮流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球,国家半导体意识到在数字化生存高歌猛进的时代,应及早向数字技术靠拢。1996年,赫拉出任国家半导体的总裁,为这个年收入超过20亿美元的老牌公司带来了一场脱胎换骨的巨大变革。赫拉希望调整公司的发展方向,结合模拟和数字的优势,成为未来“信息电器”的领导者。为了实现他雄心勃勃的“单芯片计划”,1997年11月,国家半导体在三天之内就以5.5亿美元并购了Cyrix。当Intel和AMD在微处理器市场上厮杀正酣的时候,国家半导体突发奇兵,希望通过迂回战术在未来的“信息家电”市场上抢得先机。为此,被并购后的Cyrix一度退出主流Intel兼容芯片市场。然而,国家半导体的如意算盘打得并不成功,蓬勃兴起的“低价PC”击碎了赫拉的美梦。CPU的价格一降再降,竞争更趋激烈。国家半导体的利润额本来就远远低于Intel等厂商,价格战的爆发让其财政情况雪上加霜。Cyrix非但没有成为国家半导体期望中的“金娃娃”,反而成为实现赢利的绊脚石。在连续几个财季带来巨额亏损,造成利润持续下滑的严重情况下,国家半导体无计可施,只能挥泪抛售Cyrix,这也标志着国家半导体正式退出PC微处理器市场。眼光与胆识 在并购完成之后,威盛将获得Cyrix的核心业务部门,这包括该公司近三百人的实力雄厚的处理器设计和营销队伍,Cyrix的知识产权也将归于威盛名下。两者的结合将在资源、成本、运作等方面形成互补,使威盛的竞争力大为增强。威盛以前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低端处理器市场,获得Cyrix将使其芯片组的研制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威盛还可以利用其丰富的微电子设计、制造经验和雄厚的生产能力使Cyrix重新加入低价CPU的战场,与Intel正面对抗。随着因特网的风行和信息家电的崭露头角,未来的微处理器将向集成单芯片方向过渡,下个世纪的集成芯片将以微处理器为核心,在一块硅片上全面集成包括系统外围芯片以及网络、多媒体和超级I/O等在内的功能模块。Intel将于2000年推出的TIMNA集成系统芯片就将把CPU、芯片组以及图形加速芯片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威盛并购Cyrix就是对Intel集成芯片策略的积极应战。手中持有了Cyrix这张王牌,威盛就可以研制自己的集成单芯片系统,为将来可能爆发的单芯片市场大战做好先期准备。在威盛看来,产业的发展趋势将会出现不是微处理器厂商整合芯片组厂商,就是芯片组厂商整合微处理器厂商这种情况。威盛的并购行动就是未雨绸缪之举。至于最近Intel对威盛的短暂的“情绪”性反应,也不会给其带来多大实质性影响。来自威盛的消息称,该公司已决定将今年的税前盈余由17亿提高到18亿,相应的每股收益也将由5.03元提高到5.2元。这也表明威盛对未来充满信心,它并不担心与Intel的激烈竞争将影响未来的盈利水平。 此次威盛的并购行动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有不少的分析家认为威盛涉足风险极大的微处理器市场与Intel正面冲突前途很难预料,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重蹈国家半导体的覆辙。这样的担忧是不无道理的,以IBM那样强大的研制和财政实力都不愿轻易涉足PC微处理器市场就可见一斑。人们为威盛捏把汗的心情也就在所难免了。用“鸡蛋碰石头”来形容威盛向Intel发起的挑战可能有点过分,但是包括威盛自身在内的几乎所有人都相信,那绝对将是“艰苦卓绝”的战争。尽管前途未卜,我们也不能不佩服威盛管理层的前瞻性战略眼光和过人的胆识。 拿来主义 近一段时间以来,在“后PC时代”的喧嚣声中,各大PC硬件厂商都在积极地进行战略调整,以便迎接新的挑战。产业格局已经不可逆转地开始从“以PC为中心”向“以因特网为中心”全面转移。包括康柏、戴尔、宏和联想、方正等在内的国内外各大PC厂商几乎无一例外地开始了重新定位的征程。业界的并购风潮也有越演越烈的态势,传统的IT企业和新兴的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起来。面对日益加剧的竞争,包括众多巨头在内的IT厂商无不如履薄冰,在强大的市场压力下开始谋求合作,走一体化的道路。未来的竞争将是在相互合作,共同发展下的竞争,依靠一家之力打遍天下将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成为不可能的事情。通过并购相关企业,获得所需的关键性技术,走低成本扩张的道路,这是网络时代的“拿来主义”!威盛对Cyrix的并购正是“拿来主义”的最新范例。并购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只靠自身可能要数月甚至数年才能获得的技术、人才、资源等要素,难怪国外的公司对这一手段趋之若骛。看看每天的IT新闻吧,关于并购的消息层出不穷,连篇累牍。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并购风潮在大洋彼岸如火如荼的时候,中国内地的IT企业却对此还是有些无动于衷。虽然最近也曾传出一些国内企业相互并购的消息,但所涉及的规模、广度和金额却是微不足道的。我们的老总们似乎还不太习惯把别人一气“连锅端”。充斥版面的消息常常是某个企业又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建立了一条年生产能力××的生产线,或是独立开发出一个如何如何领先的软件系统。这当然是好事,当然无可厚非,然而,让我们回头想想,为什么什么东西都要自己白手起家呢?我们没有能力做的,为什么就没有想到去买别人现成的东西呢?!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国人大都耳熟能详,但我们却很少付诸实践。现在威盛的并购行动又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规模的突破一直是困扰中国IT产业(其实也包括其他行业)发展的瓶颈,并购策略是否是解决问题的一剂治病良方呢?这是值得每一个关心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人们仔细思考的课题。 (陈剑) |
下载本期推荐软件 | 页 首 |
《电脑报》版权所有,电脑报网站编辑部设计制作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