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电脑报电子版 > 1999 年 > 22 期 > OA专刊 > 我是记者和“网管” |
《 我是记者和“网管” 》 |
不得不说的前言 面对这台笔记本的时候,我的心情总是很复杂。它耗费了我独立谋生以来所有的血汗,而且,我是用它的两位长辈的卖身钱才养活了它。到现在我也不明白,笔记本到底是怎么勾引的我。在1998年的夏季,我那两条瘦骨伶仃的小细腿鬼使神差地把我带到了那家电脑店。老板疑惑地打量着我单薄的身躯,居然不顾一位商人的基本准则,满脸真诚地劝我悬崖勒马:那是大款们摆谱儿的玩意儿,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我知道他此刻的话中充满了良心,但我还是一脸坚毅地把在家里点了无数遍的票子塞到了他手中。 有生以来,我总共干了两件昧良心的事,第一件是变卖我的阳光牌电脑——那曾经是我的最爱,第二件是变卖我的联想巨蟹——那也曾是我的最爱。1996年大学毕业后,我在《河北经济日报》谋到了一份记者的职业。从大学开始滋长的对电脑的迷恋驱使我没事的时候就在一个个电脑店里游荡,抽个空子就赶紧伸手摁两下鼠标过过瘾。九七年春天,我咬咬牙打着工作需要的招牌从善良的父母手里“黑”了五千块钱,加上自己节衣缩食的一点血汗,买回了一台据说是国家教委生产的“阳光”K5-133电脑。那时电脑的主流是“奔腾”,这台阳光勉强能在主流里充个数。我如痴如醉地跟它厮混了一个夏天和一个秋天,直到我看到了那台联想的“大螃蟹”。“大螃蟹”当时充其量是个跟在天琴后边混饭吃的家伙,但我觉得8300元大钞的身价和MMX-166的心脏已足够爽了。经历了内心一番痛苦的斗争后,我作出了可耻的决定。那台可怜的“阳光”折价后的卖身钱加上多半年出卖劳动力的收入,“大螃蟹”跟我回了家。人心难测,世事沧桑,谁又能想到,事隔不到一年,“大螃蟹”也步了“阳光”的后尘。这两件事对我良心的折磨一直持续到现在,但我有时候也觉得挺无辜。要说心黑,谁又黑得过英特尔和微软呢?连我自个儿都是人家车轮下的牺牲品,更何况用着人家的“心”吃着人家的饭的电脑呢。呜呼,我的“阳光”,呜呼,我的“”大螃蟹! 我都用电脑干了些什么 我都干了些什么?该干的我都干了!这个话题我比较喜欢,它不但可以避开我心灵上的伤疤,说的也正是我心中的痒处。要是吹嘘我玩了多少游戏,显得我不务正业,而且会招致新婚不久的妻子的愤怒——她总是疑心游戏对她的地位构成威胁,有取而代之之嫌——还是谈点“正经”的吧。作为一个记者,用电脑写点稿子当然不再话下,现在我的五笔速度在每分钟100个字以上。我的“大螃蟹”进门的时候,我就顺手捎回了一台贺氏336的“猫”——在当时,这可是最名贵的品种哟。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在家里用贺氏自带的Smartcom往报社传稿子,Smartcom发的传真有一个专业的封面,比起平时用传真机发的手写稿传真,感觉是正规军和民兵的区别。当时我十分得意,在报社拿着传真到处给人看,老记者们也十分捧场,在对高科技表示肯定的同时,不忘加上一句:现在的年轻人,脑子就是好使。 有了那台联想昭阳的笔记本以后,我的良好感觉攀上了顶峰。虽然外置贺氏336的体积和笔记本显得不大般配——我实在没钱换一个PC卡了——我还是坚持每次出差时把它硬塞在笔记本包里。在当地的记者队伍里,笔记本绝对是个稀罕物。写完稿子后,别的新闻单位的记者拿着写好的稿子到处找传真机,我却在旅馆的房间里优哉游哉地连好电话线,一拨号,猫咪欢快地叫唤几声——走了!所谓移动办公者,莫过如斯也!那种感觉,说出来你也不能完全体会到,还是留着我自个儿慢慢享用吧。 1998年,报社每个部室都配了电脑,算是向办公自动化迈进了一步。大家都跃跃欲试,试图在电脑上比划着敲出点什么。在很多同事的眼中,电脑这玩意儿并不听话,时不时地闹点怪毛病,动不动就死一家伙。这时的我已经有跟电脑“搏斗”近两年的经验,对付电脑的那点小毛病自然是小菜一碟。感谢报社领导购买电脑的英明决策,我这个平日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终于有了露脸的机会。只要我在报社一出现,就有人凑上来问:小傅,有时间吗,给我们看看我们的电脑是怎么回事。我这个热心肠的人自然是有求必应,而且往往是手到病除。 网站管理 牛刀小试 在这个时代,提到电脑不能不提到Internet,但这又会勾起我一些心酸的记忆。1997年,在我的“大螃蟹”还没有过门的时候,一些玩电脑的人就在不停地嚷嚷“Internet 、Internet ”,我这个一贯自认为是电脑通的人自然心痒难奈。当时我住在借来的房子里,房间里没有装电话。购买那只大螃蟹已经是我的一次大出血,更何况我又不顾一切地领养了那只具有贵族血统的“猫”!在巨大的诱惑面前我再一次丧失了理智,借了两千多块钱装了一部电话——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借债。每个用自己的钱上网的网友在网络上都找到了乐趣,但我敢保证,他们同时也收获了一本“血泪账”。一言难尽啊,不提也罢,免得大家伤心。 青龙与白虎同行,伤心与幸福同在。我的苦日子在1998年底终于熬出了头。1998年的秋季,《河北经济日报·商贸周刊》的电子版应运而生,而且有幸成为河北第一家上网的报刊。商贸周刊的几个编辑经过电信局的培训后,开始自己制作网页。1998年底,报社配合版面改革在人事上也作了一些调整,《商贸周刊》电子版需要固定两名业余兼职编辑。领导在关键时刻慧眼识珠,把我“提拔”到了这个重要岗位上。 坦白地说,我曾在一些场合把自己介绍成“网管”,大而言之,这个称谓对于我没准儿也成立,但我很清楚自己肚里那点儿货,充其量也就是个“假洋鬼子”。做网页我用的是傻瓜型的Frontpage,我知道专业人员有更好更复杂的工具;专业网站上有很漂亮的动画,这个东西我目前还不会做;专业网站上有软件下载、论坛等“花活儿”,这些高级玩意儿我目前更是停留在心向往之的阶段。 俗语说,孩子是自己的好,谦虚归谦虚,对自己的网站,我还是瞅着挺顺眼。话又说回来,大家在我们这样的网站上想看到的主要是信息,搞得太花哨了也没有多大必要。我们的网站上有本报新闻,有经济信息和各主要新闻媒体、主要搜索引擎的链接,挺像回事的。 最初接手这个网站的时候,我的心里挺美的,打着制作网页的旗号,自己也沾光上网兜兜风,干点儿私活。时间一长才发现有点不对劲,尊敬的领导怎么老不提报酬的事儿,更令人痛心的是,在放任自流了几个月后,我们用以上网的那条电话线也被管制了。 好了,就写到这儿吧,我得赶紧找总编大人说事儿去。 (河北经济时报 傅雪峰) |
下载本期推荐软件 | 页 首 |
《电脑报》版权所有,电脑报网站编辑部设计制作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