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电脑报电子版 > 1999 年 > 19 期 > OA专刊 > 北约和南联盟的信息对抗战 |
《 北约和南联盟的信息对抗战 》 |
在对南联盟进行空袭的同时,北约采用了各种高科技的信息战手段,对南联盟的防空体系实施电子干扰和电子压制。面对这一切,南联盟也运用了各种反对抗战术措施,以扭转在装备方面处于劣势的局面……
北约 一手软 一手硬 对南动武,北约早有打算,早在一年前,北约方面便已抽调400余人开始搜集有关南的情报,拟制作战方案。空袭开始前,北约又广泛利用侦察卫星、高空侦察机、地面电子侦察站等高技术手段,充分探测和掌握对方情况。据报道,北约为空袭服务的卫星就多达50余颗。在战术运用上,北约军队还施放无人机作电子诱饵,引诱南军雷达开机,从而准确测定南军雷达的配置和技术性能,为成功实施电子干扰和反雷达导弹攻击创造了条件。目前北约使用的无线电通信干扰系统主要有侦察分析系统、干扰发射系统、监视检验系统和控制系统等四个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首先利用侦察分析系统,侦察南联盟无线电通信信号,分析其频率带宽和功率等主要参数,测定干扰目标的方位,确定合适的干扰参数。然后根据通信对抗的要求和己方指挥员的命令,用发射系统向指定的南联盟目标发射适当频率和功率的干扰信号。同时,在施放干扰过程中,监视检验系统,经常检验干扰效果。当南联盟采取电子对抗措施,改变通信技术参数时,进行调整,以保证效果。 北约为了取得电磁干扰优势,在空袭中使用了40余架性能先进的预警飞机和专用电子战飞机,其中包括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电子战飞机EC-130H和EA-6B等。 由于北约电子干扰的频率范围大,功率强,因此南联盟在北约部队的电子攻击下,一度处于信息屏蔽状态,雷达迷盲,通信中断,连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广播都收视不清。中央电视台3月25日凌晨对北约空袭现场直播的突然中断,便是因为北约实行了全面电子干扰的缘故。 北约在空袭南联盟时,一方面用电子干扰手段对南联盟电子信息系统实施“软摧毁”,另一方面广泛使用了各种信息化兵器进行“硬打击”,其中除了用反辐射导弹袭击南联盟的雷达系统外,还首次动用了B一2隐形轰炸机和电磁脉冲炸弹。借助于这些新型的电子战手段,取得了明显的信息优势,并将这种信息优势转化为空中优势,为北约战机空袭行动提供了强大的电子战支援。 南联盟 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 无论是装备数量还是性能,北约都远远优于南联盟,但是由于南联盟长期备战,并采取简单而行之有效的电子对抗措施,北约并没有在这场信息战中将自己的优势转换为完全的胜势。南联盟为保护防空雷达和其他通信设备免遭北约部队反辐射导弹的袭击,灵活地采用了电子防御战术。在战前,防空雷达和其他通信设备处于“静默”状态(不开机)或只是偶尔开机,即便开机,也严格控制开机时间,以免被北约电子侦察设备侦察到雷达和通信设备。北约的电子侦察系统和反辐射精确制导武器找不到目标,也就无从打击。当北约空袭时,雷达和其他通信设备同样保持静默,只有当判断北约飞机已飞临己方地空导弹的射程范围时,导弹制导雷达才突然开机,发射导弹后迅速转移,因而有效地保存了部分防空雷达体系。北约在3月24日针对南联盟指挥控制系统和防空体系的首次空袭中,南联盟采取了“无线电静默”战术,其中包括防空导弹雷达关机、驻科索沃部队实行72小时“电子静默”和对首都贝尔格莱德的通信实施管制等,最大程度地躲避了北约的电子侦察探测和电子战软硬杀伤。有报道说,南联盟还专程派人到伊拉克,从伊拉克获得了不少隐藏军事装备的方法。除了尽可能采用躲闪战术外,南联盟也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让北约捉摸不定。根据外电的报道,在南斯拉夫高速公路两侧每隔几公里就有一架坦克或一架飞机,其中绝大多数是为了欺骗敌方侦察探测的假目标,但其中不乏真正的军事装备在其中。如此真真假假,是为了以假象欺骗和迷惑敌人。另外,面对北约部队的电子干扰,南联盟另辟蹊径,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反击。他们通过网络系统广泛开展对外宣传,揭露北约的侵略行径,从而有力地打破了西方国家对科索沃危机的舆论封锁。 南联盟的黑客也行动起来,袭击北约的计算机系统,致使北约主要成员国部分计算机网络受到破坏。3月29日,美国白宫网站遭到入侵,造成该网站无法工作,英国和西班牙等国家的网站也多处遭到破坏,北约国家轰炸行动中最依赖的美国气象局网站也损失惨重。据北约总部电脑网络的一位负责人透露,自空袭南联盟以来,北约总部的网站每天都收到来自巴尔干半岛的数以万计的电子邮件,致使北约信息网络严重过载,造成通信阻塞。4月4日,怕怕、梅利莎等邮件病毒使巴尔干战争中盟军的通信陷入瘫痪,美海军陆战队所有作战单元的E-mail也被梅利莎病毒给堵塞。美国国防部的报告称,他们的网站一个月内遭到来自散布在全球15个地方的黑客的攻击。这也许是北约有史以来所遭遇到的非武力所能解决的最大难题。 总的来说,南联盟的黑客采取的手段主要有:一是发动成千上万的网友通过Ping命令(一条检测网络连接状态的命令,其原理是向主机提出请求,在规定时间等待主机的回复)向一些站点同时发出请求,使服务器过载,站点瘫痪;二是向北约网络每天发送上千封邮件,使其电子邮件服务器阻塞;三是通过邮件病毒等方式让对方机器“中毒”;最后一种则是利用黑客工具进行攻击。最新的一种黑客工具可以避开检测系统和入侵探测软件,黑客们把这些工具隐藏在perl的小程序中,就能自动完成入侵的全过程:从识别计算机系统到查出系统缺陷,最后控制整个系统。一种称为NMAP的软件就可以伪造黑客来源的IP地址,进行诱骗性扫描,使侵入变得容易。 (文/刘军) 信息战的定义 1992年,美国给信息战下过一个定义,但这个定义是保密的,所以一直也没有人知道它倒底是怎么回事。据悉,现在美国又在对这一定义重新修改。目前广泛使用的是只是信息战的一个功能上的定义,即信息战是对敌方的信息、以信息为基础的各种过程和信息系统施加影响,同时保护己方的信息、以信息为基础的各种过程和信息系统,最终取得“制信息权”的一切可能的行为。信息战的基本原则 作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原有的进攻与防御理论对信息战已经不适用了。新的信息战争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保证己方的信息优势,削弱或摧毁敌方的信息优势,以夺取战争的胜利。美国的一些军事家们曾根据海湾战争的经验总结并提出过一些有关信息战的作战原则,其内容主要有:电子斩首 对敌方各级部队的决策机构进行信息攻击,切断或破坏敌人所有的信息媒介——电话、无线电频谱、电缆和其他传输手段,甚至包括第三国的卫星。不让敌方指挥与控制人员使用任何自动化或电子辅助决策手段,扰乱或破坏敌方的指挥中心、战斗信息中心等部门的数据库、数据融合系统、电子处理和显示系统,使敌方指挥机关与部队脱节,使敌方部队失去活动方向和活动能力。 首先摧毁传感器 即使用自动跟踪的武器、电子干扰及一切软硬压制手段阻止敌方发射电磁信号,压制或摧毁敌方的被动传感器、探测器。 战场透明 确保己方进行不间断的、严密的和多频谱的监视与侦察,完整地接收己方部队从远距离发来的传感数据,使信息的准确性与武器的精度相适应,并快速、全面、准确地进行战斗损伤评估。 敏捷原则 确保己方的决策周期比敌人更短、运行得更快,信息提供者应保持高度的战备状态,确保随时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并在需要前及时提供。 生存原则 要集中制定策略与计划,分散实施用兵计划,强调发挥部属的主动性与灵活性,避免实施过于集中的指挥与控制,而采用多节点、多系统、多路径、多频率的机制,以便提高系统的生存能力。 系统通用原则 要保证各军种指挥、控制、通信系统的通用性,以确保战场上横向和纵向自由地交流信息,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 安全保密原则 信息战的几种作战方式 电子战电子战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作战方式,尤其是海湾战争以后,电子战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其发展方向已经越来越明朗化,应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展。目前,机载、舰载和地面的电子对抗与反对抗技术与设备已经逐步丰富与成熟并已大量装备部队,电子支援、电子干扰及反干扰措施近年来发展迅速;电子战技术正在朝着综合化方向发展;电子战的作战领域已经扩展到空间范围;新的探测侦察技术如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发展使得卫星侦察、高空侦察及无人机在战略战术侦察工作中的分量日益加大;在新的战争环境下,反辐射武器以及新型的电子战武器如计算机病毒、定向能束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电磁脉冲武器以及有源隐身技术使电子战的进攻能力大大加强。 计算机战 计算机在信息战中主要以两种形式发挥作用,一种是情报刺探,一种是网络攻击。与其他的情报手段和戟武器相比,计算机入侵的特点是:更具有隐蔽性、突然性,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并且成本不一定要很高。在某些情况下,一台入网的计算机和一名机智的操作员就可完成情报刺探或网络攻击,取得千军万马也未必能取得的惊人战果。 心理战 心理战在信息战和指挥控制战中占有重要位置。实施心理战有助于以有限的兵力、最小的伤亡和物质消耗达到预想的军事政治目标。危机时期实施心理战,一方面可涣散和降低敌军和当地居民的精神和心理稳定性,使敌方在战斗行动开始之前就丧失抵抗意志;另一方面有助于己方形成一定的进攻突然性,从而大大提高部队行动的效果。 |
下载本期推荐软件 | 页 首 |
《电脑报》版权所有,电脑报网站编辑部设计制作发布 |